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漫记张家小院

2020-11-12抒情散文江阳公子

漫记张家小院
———————————————————————————————————双栅子街三号只是螺壳般大小的一个地方。小院小是小了一些,可这样的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是有内容的小,是见微知著的小,是文学篇什的千字文、精短章,是水墨
漫记张家小院
———————————————————————————————————   双栅子街三号只是螺壳般大小的一个地方。小院小是小了一些,可这样的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是有内容的小,是见微知著的小,是文学篇什的千字文、精短章,是水墨画幅中意味深长的小品,是川巴之境——那种帮腔声声的舞台横阔不过数尺,却可以当天当地载承尘世和时空。双栅子街三号的张家小院,一如芥子须眉,花叶世界和沙石天国……坐在张家小院的天井里,要知道坐在一把明代的躺椅上有思或者无思都是一种回廊曲径,情深意长!   张家小院就是这样一个袖珍之所在。说到游张家小院,既要老于世故又要有一往无前的生猛,灵动。因为穿过老街,整整一个下午里可以把自己安顿在椅子上,自在颠狂,自有神会。须知,颠妄者多有妩媚劲,换一种心境看张家小院就有妩媚态,一种微醺的境界混杂着敏感与疏放。从这一点来看,与其说张家小院是微缩的景观,倒不如说是一份袖珍的图轴。曾构思过导游册子《张家小院:阆中的珍藏》。自认识了张家小院主人后,很多个下午,长长短短的无数个生命的瞬间或是刹那,都会在茶烟的熏染下甘心情愿地被自觉消磨掉。思绪毫无道理地陷入慢性沉醉的深潭,可很大时候觉得浪费时间也是一种美德。换个表达句式:即一个人有时间浪费也是不容易的,相当不容易,简直就是一份难得的奢侈。因为,谁也找不到比这种常态的、本真的对光阴的不珍视更有意义的生活状态了,并且不带任何功利。   难得浮生一日,闲。在张家小院,就是在尘世的尽头。静坐,闲适散淡。那些牌匾,宣纸,屋梁,门窗和桌椅上,目光的游移宛然一个人的咫尺信步,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尘世的尽头(不是绝壁临渊,当然这些也是尽头),只需要退后一步,转身放眼,怎样度过每一天的认识局限便会产生质的飞跃。静坐品茗,无异于其中的介质,精美繁复的修饰则是对心躁气浮的有效矫正。   慢下来,进入小院。小院之所以“小”只是外在的观感,用心踏足其中便可证其间潜隐了辽阔和悠远的文化。比如,匾额,窗花,瓷器,陶,漆物件。比如汉砖,拓片,字画,钱币……院子中摆放的所有器物,无不是泛着生命气息的活物,院子中原生态的粗疏和杂乱无章都透着灵气。非独是院中植物在呼吸,院子中所有物件的存在都是关于时间的记忆。古老的总是浑茫而又意义的。有一种聆听,声音来自于心动,大地之心在搏动,古城之韵在流动,一些呼啦啦的花朵和依徊在院中的风,即是一份澎湃的气流,院小乾坤大——在张家小院,每一件文物有每一件的遭际,每一件家什有每一件的沧桑,每一件花事有每一件的由来和未来。   毫无疑问,浑厚华滋的文化积淀是张家小院不小的一笔财富——雅是文人或者雅士追逐的勾当,而来自民间的一切多半属于俗的范畴,可俗具备了另外一种野趣生气的特质。野趣是不受拘束的,独异。据私底下揣测,张家小院面对旅游市场的鼓噪却保持了自在而且表现得卓尔不凡,故使得小院风貌以不变应万变成为难能可贵的经典版本。在加快打造的力度啊修旧如旧啊开发提升啊等甚嚣尘上的时候,张家小院我自岿然不动。这,是小院保持自我本色的秘笈。张家小院是古城普通百姓的一隅家宅,住人的屋子。屋子住着人,就有烟火味,就是活的,在人间。尽管俗了些,这样的俗却是道法自然,是真实、大美。实,是实在;真,是本初——如此,愈加使得张家小院个性十足,鹤立顾盼自如。   一个小杂院杂得实在,杂得贴近人心,面目可亲而不是可憎。   好景致譬如江南园林,惯常造景。造景惯用的都是东挪西借的勾当。麻雀的肝胆,就那么几样景观借来借去,煞是考量人物,要借得巧才会出境界。城深郭高,楼宇连栉,川东北部深处的张家小院,风景是无所谓借不借的,远也无依,近也无凭,能够到相邻处借来什么呢?虽属井底之蛙,倒也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拿,那就虚设、铺陈,虚张声势弄成一个梦境,好像一个梦境的样子好歹由梦游者自己说出。换句话可不可以说,面对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游张家小院不管怎么游,只要游出了门道,游有所得就窥得了门径游有所值了呢?游——其实法无定法,兴尽可矣。游览赏玩要借他事体作譬喻的话,正如写散文“不是填格律,写到哪里写不下去了就收笔,即便别人以为不通,自己觉得有味道,就是不通也是好的。”因为,“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景乃众人之景,写春夏尽是春夏,止分别于秋冬。古人说,同一月也,牛氏有牛氏之月,伯喈有伯喈之月。所言者月,所寓者心。牛氏所说之月,可移一句于伯喈?伯喈所说之月,可挪一字于牛氏乎?”诚哉斯言!   ——张家小院哪里都不像,张家小院就像张家小院。《五灯会元》记录普通寺封禅师与弟子的一段对话,僧问:“今日一会,何似灵山?”师曰:“震动乾坤。”问:“如何是普通境?”师曰:“庭前有竹三冬秀,户内无灯午夜明。”无一切语,无一切不可语,佛说聆听诸相,有关心语为最,用心聆听就是悟和证的过程。在张家小院,必须喝茶,坐下来,身心通透,入定禅静,静能生慧。即使半块汉砖抑或一檐瓦当滴水,在内心里总是相契的。再如,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喜欢流连光景:王子猷雪夜出行,顾而不访却言兴致已尽。另有人乘车出游,到车轮子通不过的地方就痛哭而返。还有,谢灵运丢开政务,一出游就是三两个月,陶醉永嘉山水——大度、内敛、从容,率性是真洒脱。不可否认的是,山与水,人与美景的勾连要求所游赏的景观必须具备个性,双向的审视是前提。张家小院的个性不可谓不足,有个性的小院主人娓娓讲述着院子的过往兴盛。对于张家来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赚钱载体——看风赏景,各人有各人的招数和章法,游观张家小院应作如是观。实在说,站在双栅子街三号大门口,要的就是那份随和、自然与自在出入的平民姿态。双扇的街门,进入街门还有厅堂,这就是山重水复,藏的妙处尽在其中。藏是遮掩,不是秘不示人。要到天井,尚需穿过厅堂,这就是措置。张家小院的措置非刻意的,在古时(也不能太古,就明清时节罢),那时节大家的节奏都差不多,大家都有的是时间和心态,讲究日常生活的迂缓和山重水复,默默捡起每个人自己的季节,等待那些华灯、老街、古屋、树影、繁花、春城天不夜,或者千灯花塔西……   中天楼下的张家小院——(阆苑十二楼,中天楼是一个标志性建筑。中天楼俗称四牌楼,过街门楼,是古城的制高点,并且古城的街道走向就是以此作为坐标向四方展开,向八面合围)入夜,当然人烟稠密,人语市如潮。据可靠消息说,在不久的将来当可以重现中天楼昔日气象,恢弘不可名状。古人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把眼睛贴在窗格子里的虎视,可要温婉小心得多。居高临下望见张家小院,人不禁会心莞尔,如同李笠翁对古典窗花的态度,他说,一扇窗子就是一幅画。在阆中,一扇窗子上的描摹刻画还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气象:大舜拜相、三顾茅庐、刺目劝学、鲤鱼跳龙门……原来,木头上边雕刻的往古来今,看来要比在石头上镌刻的名字更有意思。   门。窗户。椅子。桌子。书。书架。柜子。床。筷子——每天都看到和使用的都习以为常,视若无睹,直到现在才想到它们都曾经共同属于植物有过生命,曾经枝繁叶茂,曾经绿,绿,还是绿。一扇窗子镂空着格子,挂在木头的墙上。靠在墙上,像生下了根,如果浇一点水的话,相信能够青枝绿叶,蓬勃生发,满壁生辉。只要坚信,就成。树枝哗啦啦在响,有巢氏在树上笑。古人居家,都是在土木构筑的温暖里,在干栏式建筑构成的既依托大地又高于大地的沉思里。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满院子满墙壁挂着的窗花构件,禁不住就要用手去触摸,去摇曳……密布浓阴的张家小院天井、后院,有根的建筑固守着一方息壤,文化和自然的有机结合使小院呈现无限的丰润和可能。寻觅新奇特,寻觅惊喜、好风景永远在出人意表处。张家小院玲珑剔透,幽邃天趣,清秀谐和之极。阆中地面院落多得很,像张家小院这样的民居集中了这样多的个性特征的还相当地少。不是有意迎合主人,想对于一个寓居斯地的外地人来说,用不着这样劳神费心。虽然,张家小院的主人许诺过,也记住到了种花季节的春或者秋去分植绣球花、叶子花、君子兰什么的。倒是特别眷顾院子中间的一株贴梗海棠——不是觊觎,而是惊叹!来看海棠花开,应该是一个节日,贴梗海棠的节日。要不,说成是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的盛大庆典也断然错不了。那份逼人的如火如荼之势,让看的人心里陡然热血澎湃。如此的镜像,是所有镜头的经典,捕捉只是一道杂耍的风景,焦距和影像资料的发言则是记录。   ——最是三五友人,坐在花开缤纷的海棠之下喝茶。茶禅一味。一杯茶放在桌上,缓缓升腾的袅袅水气里,安静,畅意。独自沉浸在光、影、花、禅的温暖中,如果有佛打此经过,必定会拈花以示,含笑互礼,在那一刻将得到一份无拘无束的自如与松懈,或者说我即佛。在张家小院,心中自有丘壑万千,自有开合回旋的广大余地,而一股顿生的恭敬起于浩然的情感。想有这些也就足够了。依着圆圆鼓鼓的明代八仙桌喝茶,翻检着书页中的文字。好!兰草护持着贴梗海棠的根部,硅化木佐证着时光的悠远和淳厚,更有汉砖砌筑的花台。作为百姓居家,日常的才是生活的常态。破四旧或是门票涨价,圈地封门或联票通票喝令游客留下买路钱等等都不是百姓过日子的常态。日常的才是大众的,大众的才是愉悦的,如果从纯艺术和文化的角度审视张家小院,肯定有瑕疵,作为民居这样要求是有些过分。   深谙宅院,通向生活。在张家小院海棠树下,就是枯坐,也安逸。满院子都是禅,禅味。烟雨墨色,说的是气脉润泽,古院喝茶,墙壁上挂满故人的书与画,茶烟氤氲之际远山近水到了心头。茶,一杯茶在手几千年一晃就过去了。阆中古老而安闲,张家小院主人在茶烟中忙着导游。禅,不仅仅存在于庙堂寺院和高僧的口授行导,存在于经文的诵唱声声,也存在于天地之间,存在于季节的更迭及落叶飞花等等的自然物象里。禅,就是自性的清净意蕴,心灵的印证。在张家小院,花繁人也繁,喧嚣蜂拥的香气跟满院子摆放的典藏有得一比。杂是肯定的,乱是一种格致的码放;雅是素净,粗放倒也无处不在;动是熙熙攘攘,静是茶心粲然。屋檐、瓦当、光影、木雕窗花,透过这些,别专意于茶,浮世绘中看浮生,一日凉凉的辰光充满留恋的味道。曾听人望字生义说,园子中种树不好。唐人亦有诗说,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就见过下新街有院子在两个不大的天井均种有黄桷兰,看着总不太舒服。也许是不适合种乔木罢,树太大了招风,落叶要愁煞扫地人倒在其次,而乔木花谢叶枯光秃秃的枝柯确乎不太好看。倒是灌木好,避免了此弊,加上海棠生长缓慢——张家小院的海棠,上百年了吧,越发凸显虬枝曲干的绝,一副古雅奇崛的姿态愈加仪态万方。   张家小院有住宿部。小院秋夜,看满月感受霜华,晚雨梧楸之际听滴答的檐水。今朝剩把银缸照——朱颜改后的海棠枝头,悬挂着的油壶让人或起温婉之思,或起宋人词意。凝视一匹亮瓦,一张古床,一块刻着“诗书守素业”的腰华板,残存的岁月印痕是依稀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张家小院,物候变化,天气冷暖只有外乡人更具备这种深入骨髓的记忆。从没有白塔的窗口想出白塔,想想想不出也就算了,对具象的微观和局部的把玩才是张家小院的本色当行。因为既非一非私家园林,也不靠江滨河倚山就峦,说是风景点多少是有些勉强。然而,双栅子街三号确实是深陷城中的一处诗意的居家处所。放开视野领略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闻着花香大可以在喝茶的时候作卧游之思。   厢房的古玩收藏看过了,茶也喝得差不多了。通过月门过道,就进入后天井。后天井俗有雅的底子在,俗就不是一般的俗了。后院有一株巨大的柿子树在那里俗着岁月和时序。身处闹市还可以听到头顶的柿子树枝头有野雀子在叫唤,忍不住要喊一声好!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张家小院的柿子树老高,此际却是夏季,柿子树下满是花。
后花园。有水池、荷与游鱼,放养着一朵绮靡睡莲的是一巴掌大小的水凼凼。固然,有水可以邻水造景,问题是那水凼凼实不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经得起文过饰非。后院子还有竹子、含笑、绣球花、红叶树……很多,盆栽,三面墙壁都是。主人下岗前,在棉纺厂里干的就是园艺。重复一遍,主人就是站在后院子许诺分植的季节去,要什么花分什么花,什么花分得就分什么花。   有佳花以飨,谁又不愿意信以为真呢。于是,就等着春天来,或者秋天。凭籍着想象,在那些古玩间游走,说的不单单是眼睛的游走。木窗花,梁、柱、门都是陈旧的,房子是木头的,生活器具是木头的,砍下青枝绿叶烧制瓷器或者粗笨的瓦砵,古城的日常生活就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带着欣赏的心态触摸古人留在各类器物上的指纹、气息和脉搏,诗化的海棠或者俗化的柿子树,刹那间灿烂明亮了起来,照亮了院子,也映亮了汉砖和挂在墙壁上的众多宝藏。把字当字来收,把画当画来藏,把茶当茶来饮,把酒当酒来喝,把古玩当古玩来玩,把生活当生活来过。张家小院的主人是收藏家,收藏家也会被时间收藏(张家小院整座院落也不例外),人和世界上的一切都会被时间一一收藏,收入小小的一粒文字,要么小小的一个匣子。张家小院的典藏太多,以至让外乡人置疑——古城人是不是先造好了所有的器物,然后拽在手中去寻找房舍?古城人所拥有的古董的古老程度,比他的岁数还悠久。当他回首往事,常常会坐在宋代的一套茶具面前感受着自己的一生,山环水绕、远兜远转的一生。在这样的一生里,古城只不过是给人提供了一个场景,让各色人等纷纷登场寻找自己,而张家小院展示给人看的,是所有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那些千里迢迢的赶赴,则是谓梦境,或纷纷来续自己的苍茫未有,或来践约自己的烟云前生。汤显祖说,一梦至今,临风怅伫——自从离开旧江阳郡,就好久没有当风瞩望了,真要认死理的话,那确实是张家小院给出了一个临风漫想的理由:在这样的古城,这样的栖居才是栖居,万两黄金也不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