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村中无海

2020-11-09叙事散文任意
个村庄都有一个可以考证的名字。我曾考证过不少村庄的名字,大多数都有理由说出村庄名字的来历。嫁到婆家我还未改这个习惯,常向公爹问起这个村庄为什么叫刘海。公爹本来是村上的文化人,却也无从考证刘海的来历。闲来无事,我便绕村庄闲逛,从东头转到西头,
  个村庄都有一个可以考证的名字。我曾考证过不少村庄的名字,大多数都有理由说出村庄名字的来历。嫁到婆家我还未改这个习惯,常向公爹问起这个村庄为什么叫刘海。公爹本来是村上的文化人,却也无从考证刘海的来历。   闲来无事,我便绕村庄闲逛,从东头转到西头,又从北头转到南头。均无获悉海的信息,也无可观察到海的迹痕来。惟一让我疑惑的是村西头有一片水坑。难道刘海由此而得名?兴许是哪个文人有些夸张的意向,特此坑视为海一样狂想便得此名。据说这片水坑原来不太深,是我们楼院盖楼用土挖成了一个大坑。后来人们从坑里挖土垫宅基,坑越挖越深,便像潭一样了,可怎么看也不像海呀。   借与同事闲聊之便,又提起村名刘海的来历,这位年长的同事不知是他胡诌还是真听老人传言,他倒说起婆家的家史与在村上的名望。   我公爹的爷爷是个破落的地主。他是五代单传留下的一条根。几代祖宗给他积攒下几百亩地,一群骡马和一座土楼。土楼坐落在村子中央,楼的四周到处都是田地,孤零零的一座楼像座土山丘。正因为这座土山丘被人视为富人的标志。   祖爷爷刘明福虽是个富人,一年到头穿的却像个叫花子,蓬头垢面的赶集上店。有一次,他去集上买割麦子的镰刀,忘了带钱。卖镰刀的人。卖镰刀的人说什么也不赊给他。这时旁边过来一个人说话了。他说你怎么不赊给他呀,他就是楼院里的刘明福。那个卖镰刀的人马上笑容满面地说,兄弟有眼无珠呀,刘大哥,这镰刀你就拿走吧,什么时候有了钱再给。   祖爷爷不穿好衣服,不吃好饭,积攒的钱财都借给别人,人家不还给他,他也不知道讨债。祖奶奶在地里看护庄稼,坐在用木棍搭起的二层楼一样的草棚子上,边赶麻雀边唱歌。想偷庄稼的穷汉子便用谎言把祖奶奶支开,祖奶奶一走,他们立即将庄稼抢袭一片。等祖奶奶回来一看才知道上了他们小王八蛋的当,于是她便开口大骂。祖爷爷立即阻止祖奶奶,说千万别骂,你一骂,地里的庄稼就上西天了。   据说祖爷爷这类地主只挂了个名儿,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不但虐待自己,也虐待家人。放着粮食不让吃,却让吃糠咽菜。我老公的爷爷和二爷爷、三爷爷成亲之后,家里还有几十亩地。新媳妇过门后不让吃饱,妯娌仨分工做饭,一个负责锅上,一个负责烧火,一个负责做菜。二奶奶烧完火就早早离开灶窝,到吃饭时,掀锅一看,每次煮地瓜都半生不熟。二奶奶委屈抱怨,明明是大火烧开,可为什么不熟呢?莫不是锅有漏气的地方,检查了半天也没检查出毛病。后来奶奶多了个心眼儿,烧完后偷偷地躲起来观察着到底怎么回事。当二奶奶烧完火刚刚离去,便看见祖爷爷急急忙忙地走进厨房,提起锅盖往上一掀,正想往下扣的时候,被奶奶和二奶奶当场抓获,闹了祖爷爷个大红脸。这才知道地瓜不熟的原因。祖爷爷说吃不熟的地瓜当饥饿。   奶奶、二奶奶、三奶奶知道老头儿有意折腾几个儿媳妇。她们便想报复老头儿。于是便趁他们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煮起绿豆米饭。有一次米饭刚煮好,还没来得及吃,站岗放哨的三奶奶便看见祖爷爷正望胡同里走来。便急急忙忙地向奶奶报告,不好了,老地主进胡同了。奶奶急中生智,从缸里舀了一瓢豆子往大门口撒了一地。然后把大门插紧。祖爷爷走近门口一看满地是豆子,心疼地骂起来,败家子,造孽呀。于是便蹲下来捡起豆子来。一直到晌午,累得满头是汗。走进家,三个儿媳妇做饭的做饭,烧火的烧火,象没事儿似的。   也许祖爷爷救济的百姓太多了,五代单传的祖爷爷也许感动了上帝,一下子赐给他三个儿子,便是我老公的爷爷、二爷爷、三爷爷。上帝给了他三个儿子,却没给他更多的财富,相反却使他渐渐业破家败,借出的银子收不会来,庄稼歉收,又年年被穷人偷去一部分,几十亩逐渐被恶人抢占瓜分。土地改革时期,家里基本是一败涂地,就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土楼,到落了个贫农成分。尽管穷的叮当响,但他们家还是被称做‘楼院人’,以至于他的儿子、孙子包括我和我的儿子,至今仍然被称做‘楼院人’。   爷爷、二爷爷、三爷爷相继长大,成家立业,将土楼的前后左右都盖满了房屋庭院;他们的儿子、孙子有长大成家立业,盖满了整个村庄,如今,楼院里一百多人站整个村庄的三分之一。   楼院不知什么时候改了风水,人丁兴旺起来,每家每户都有三四个弟兄,甚至于五六个,实行计划生育之后,偷偷摸摸地也生上两三个儿子,并且都长得人模人样,潇洒英俊。   村庄的名字至今无从考证它的来历。怎么命名也不该取个‘海’字,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应该叫刘楼或者土楼更为接近。世上无从考证的事多着哪,考来考去到考证出楼院人的根底来,说来庆幸自己也站了点儿破落地主的边,最起码是地主子孙后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