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读书笔记二则

2020-11-07叙事散文黑龙江小龙女
一、用性格作文——读王作龙自传我对于王作龙早有耳闻,而见到庐山真面目还是源于一次博友聚会。接过墨迹未干的签字著作时,还恍然似梦。近段翻阅这本《感谢痛苦》,读到他的自传,我被深深震撼。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诸多伟人、名人用
  一、用性格作文            ——读王作龙自传   我对于王作龙早有耳闻,而见到庐山真面目还是源于一次博友聚会。接过墨迹未干的签字著作时,还恍然似梦。   近段翻阅这本《感谢痛苦》,读到他的自传,我被深深震撼。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诸多伟人、名人用成绩、用贡献、用奋斗来证明这句话的正确。而对于我来说,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名字,也许是为颂扬之需,堆砌太多的完美之词,或者为传播、流传的主调而进行高、大、全的艺术加工。岁月流逝,并没有增加我的智慧与思想的深度,却让我见之更多人性,无论是心里的阴暗还是视角的偏离,我面对一切,总怀着拷问、怀疑,从而失去很多快乐。   而王作龙,一个生动的人,一本用苦难人生写就的真实之书,读后令人如何不动容。木然是坚强的缺失,退缩是懦弱的外衣。痛苦,是别样的幸福,它的高贵,不能轻易被品尝,被发现。而王作龙却用全身心的奋斗,把挣扎的嘶喊谱写成生活的最强音。   无论抒情、故作深沉还是有意为之,文字变得多么微不足道。人生经历的惊涛骇浪:当兵失败,所谓的反革命、校内服毒……这一切,没能打倒一个硬汉,倒是锻造出他的大无畏。很难想象在七十年代,他能够抗拒公社调动学生干活的命令。凭这一点,足见他的勇气和魄力,真实的情况是,十多年后的九十年代初,为布置一个令上级满意的现场会,有人还在利用孩子们做秀,起五更爬半夜的倒地……直面的代价痛心疾首,批判现实好悲哀。但却因祸得福,他终于被公社“发丧”出来,去宣传部大展宏图。一篇一篇好作品诞生了,他逐渐地声名鹊起。   孙玉奎烈士的通讯、双城堡车站野蛮装卸的新闻,都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表扬的稿子自不必说,却知道批评的文字是多么招人不待见。他是普通一员,他要生存,要解决衣食住行,有住房之忧、有金龙挂面之艰,有喂猪赚钱之苦。这些“清欢”的琐碎是人间的真正滋味。安逸中,人的锐气被磨灭,“对生活失去情感的人,就会被生活所抛弃,因为精神的空虚,才是真正的贫穷。”我相信。   王作龙已经年过半百,自称迎来人生秋意。豁达,显出整人者的浅薄,一些人被某些领导赋予一时的得意忘形,只是市侩的外衣。这是一个金钱至上和利益至上的时代。信念与信仰的荒漠,扭曲人们的生存观念,赞赏与价值的尺度,唯一到获得物质利益的多寡。清高,在当前的金钱社会里,只能一文莫名。这些是教训也好,经验也罢,都曾震撼过每个人的生活,在志得意满之时,在彷徨无助之际,即使在晚秋,也应该尽力捕捉秋之春,不虚度此生。   几十页涵盖作者的半生。文字,不用拔高就显厚重,把目光投向王作龙的诸多作品,像画家素描的一棵大树,枝干、脉络初具雏形,那些丰满的、充满生命的叶儿,便呼之欲出。通讯中的领导,印象里多数是文件上一个个公式化的名字。但在他的笔下丰满得有血有肉。纵情于山水,我个人更喜欢他的游记,聊聊几笔,触景生情,体会着历史时代的变迁。花园公主、姜乐山就擒,传说、纪实挖掘沉默许久的家乡热土。评述武侠人物,彰现赤子情怀,性情中人,不能相忘于江湖。而闪烁智慧火花的短文,或者批评、或者幽默、或者犀利都紧贴大众,跟苦乐生活息息相关。   读王作龙的自传,则是抓住本书灵魂。在当下鱼目混杂的歌舞升平中,他笔下的文字,是坚守信念的性格之文。值得朋友们品读和尊敬。   王作龙:男,哈尔滨日报社的高级记者,《感谢痛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二、杜鹃如染醉兴安         ——读夏玉君散文集《兴安记忆》   夏玉君是一名工作在国税战线的普通干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写作,迄今已有十几年时间,《兴安记忆》收集了他多年以来的散文习作。   我与作者未曾谋面,未通过邮件、电话,只是在论坛不期而遇,他用着“北方樵夫”的网名。读一个人,除了日常交往言谈之外的途径,另一个直达内心的了解,便是读他的文字。文字是心灵独语,是内心最真实的再现,一个人可以成功掩饰痛苦,可以顾左右而言他,但当他面对自己的内心,所有伪装都显得无关紧要。他的生活状态、喜怒哀乐,甚至平时深藏不露的灵魂都蕴涵在笔下的字里行间。   《兴安记忆》就是这样一本真诚得撼动人心之作。   高高地小兴安岭下,伊春境内流过一条河——汤旺河,河汊冲击出一块三角地,上面住着10多户人家,作者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大人们都去林场上班,孩子们的乐园遍布在家乡的山山水水,他用《东边的骆驼山》、《后院的林子》、《童年鱼趣》、《山丁子》、《采山儿》等与大家分享寂寞、快乐的童年记忆,苦中作乐是山里人的乐观。   当时处在文化大革命,万马齐喑、政治生活的血雨腥风笼罩着每一个角落,他用感恩的心体验真情,记住《夜宿小镇》中那个国营饭店的老职工,他力所能及的善举,温暖了寒夜;感动着《俺也做过贼》中看场院老人的一声咳嗽,他巧妙地达到警告目的,使偷黄豆的孩子及时收手。这样的好不是立竿见影,只有经历风雨沧桑后,才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他的智慧都藏着善良。《扇烟盒》、《泥炮里的快乐》、《家雀蛋》等文章,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现在孩子完全陌生的游戏。随着时代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游戏逐渐退出了日常生活,被定义为不卫生、有危险、不能锻炼、开发智力的落后,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现在的孩子在日渐丰富地物质生活中,童年的快乐被未雨绸缪地学习、竞争等因素挤占得所剩无几,面对这种状况,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悲哀。相信这两种矛盾的情绪定会交织在许多人的心中,衡量着得失,只是再也没有了回头路。   夏玉君的写作素材多为身边人、身边事,去伪存真,歌颂美好,但他不回避丑陋、痛苦,文字是真性情的袒露,有强烈地责任感。在人们竭泽而渔地开发中,小兴安岭的水瘦了,《辘轳井》枯了,但《八月连雨天》的水却发起了脾气,变成洪水猛兽,淹没了村庄,人们被逼着放弃了家园。为采到更多鸡腿菇,《会走的藤子秧》被斩草除根,在作者忧心忡忡中,这一切还在继续着,新开发地也不能幸免,赫哲村的商业化养活着船霸、传统茅屋里上演着龌龊,使得《走进赫哲村》的惊喜暗含悲壮。   他不是“有关部门”更不是“相关领导”,他的担忧、他的文字,也许不能改变什么,呼吁也湮没在嘈杂人海,对现状无补。但为文者不能只歌功颂德或者关注个人情怀,上升到人生大爱、关注社会层面,才是灵魂的高层次。冰心老人说过,有些话、有些事明明知道说了、写了也没有用,但是责任感却使得我不能沉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大意)。这是一个人真正的良知与境界,夏玉君做到了,我由衷钦佩。   当今社会的急功近利,让许多人迷失。为了钱、为了所谓时髦新生活,纯朴变成了落伍,踏实就是窝囊。但人间的沧桑正道,不是投机取巧,不是机关算尽。剥尽浮华,收获现实的安稳,思想深处的宁静,才是人生的恬淡与悠然。   夏玉君抵御了浮躁,他朴实的文字,尽管不那么尽善尽美,在表达意境上还需要努力,但他的写作执着不懈,直面地拷问内心,过程、态度的自省与历练,使得他的品格得以提升,为人为文的善良与朴素,正是他魅力人格的真实写照。
  夏玉君:男,伊春市友好区国税局干部,《兴安记忆》中国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