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好习惯是一种美德

2020-11-05抒情散文南来之风
老王住在一个很僻静的小镇上,原来这里山清水秀,站在镇中心,抬头能看到远处庄稼的翠绿和金黄,近处工厂烟囱里有蒸气一样的白烟做了云彩的衣裳。后来,这里要建县级市,推平了几百亩的庄稼地,建了很多的工厂,从此,他再也看不到蒸气一样的烟了,取而带之的
  老王住在一个很僻静的小镇上,原来这里山清水秀,站在镇中心,抬头能看到远处庄稼的翠绿和金黄,近处工厂烟囱里有蒸气一样的白烟做了云彩的衣裳。后来,这里要建县级市,推平了几百亩的庄稼地,建了很多的工厂,从此,他再也看不到蒸气一样的烟了,取而带之的是灰色的山、黄色的水和褐色的天。老王的心情从此开始不平静,经常站在山顶回忆过去的日子。一天,偶尔看了一则报道,说一节废弃的电池可以污染六十立方的水,老王决定收集废弃的电池,他觉得这是自己唯一能做到的对环保贡献的事。   他先把自家钟表和孩子学习机里淘汰下来的电池收集起来,装在一个大牛皮纸袋里,带到办公室,放在他对面的柜子下,用一张白纸写上:废旧电池存放处。很醒目。老五隔壁办公室的小姜是搞摄影的,闪光灯里一月要淘汰8节电池,看到老王的告示,第一个将一把废电池送了过来。之后,一传十,十传百,老王专收废电池的消息不胫而走,三天两头,老王就会收到一些,收到一个,他就在人家仍掉不用的废纸上画一道,呈“正“字排列。大到摄像机里的、手电筒里的、小到挂钟里的,手表里的。逐渐,老王养成了习惯,他口袋里常装一个塑料袋,不仅收科室和车间的,散步的路上看到垃圾堆里的也会拣起来,一些拾慌者问他:这个咋收?老王回答:废品站不收,当不了钱的。几年下来,老王竟然收满了两个大蛇皮袋,数了数一沓废纸上的”正“,竟然有上万个。有人问:这么多了,你准备交到哪啊?老王想了想,说不知道。但他还是没有停止收。   老王要退休了,领导要腾出他的办公室,要他将两袋“宝贝”一并带走。老王照办了,用自行车推到自己的家。他临走,恳切地对照像的小姜说“以后有了废电池,千万不要扔,留着,我一个月来一趟”。回家,老伴还以为他驮了什么宝贝,一看是一堆垃圾,生气了,不让东西进屋。老王恳求了半天,终于被允许放在阳台的一个角落。   老王有时间了,就常去附近的单位或是机关,收集废电池。人家问,你收这干啥,卖钱?他说,卖不了钱,只怕污染了咱这儿的环境,祖祖辈辈吃喝的地儿啊。很快,家里的阳台堆了长长的一溜。老伴说,要堆到啥时候是个完啊。他也不知道。他找镇政府,镇政府要他找县政府,他开始往县政府上跑,政府让他找环保部门。环保部门说,他们也暂时没办法处理。他看电视里说,大城市都实行垃圾分类了,有专门回收这些电器的地方。他又折回找环保部门,环保部门说,咱这儿没办法实行垃圾分类,那要花很多的钱呢。他只好回来,想办法给这些电池建一个大一点的家。他在楼下的墙根搭了一间小房子,把一排沉甸甸的袋子移到楼下的新房子里。   他不顾儿女的抱怨和邻人的不解,不信地从外面捎回一节节、一把把的电池。在外面闲遛,会不自觉地遛到垃圾堆上,找他的“宝贝”;和人家聊天,临走,不会忘记叮咛:有旧电池别扔,给我。他已经习惯了。   他要一面搜集废电池,一面为废电池找到真正的家。他的头发几年间白了一半。至到有一天,一辆印着“中国环境”的车开到他的家,运走了那十几个蛇皮袋。别人说,老王,你终于可以不再操这个“行当”的心了。老王说,都已经习惯了。   对临时搭建的房子,他不拆,他说,电池生产厂只要还存在,垃圾只要还没有实行分类,这房子就用得着。   听完这个真实的故事,我感动地落泪了。   作为一介布衣,他的力量够大了,他的几万节废电池无疑能拯救几个湖几个河的污染,从而减少了百姓的饮水隐患还有庄稼的生长隐患;他的力量又是极其单薄的,他多少年竟然无法为这些人类的健康杀手找到彻底歼灭的方法。他的苦恼来自于他的人性良知,他的行为更在证明着作为人对社会的贡献,不是口号喧染下虚无的数字,不是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的真理,而是日复一日积累下的一种好习惯。他不知道自己前面的路有多长,但只要路上只要还有一点羁绊,他就会弯下腰,尽最大的力量,扫除掉。   好习惯是一种美德。 
   2007.10.2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