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样板戏的6个链接

2020-11-02抒情散文孙光新
链接1印象  对于样板戏,我一直有一种陈旧而模糊的感觉。小的时候,我大概有五六岁的样子,记得家里墙上的四壁上就贴满了彩画,一个小格小格的,每个小格大约有一本小人书那么大,或者还要大一点。一张大画有十来个小格的样子,两张组成一个完整的,好像就
  链接1印象  对于样板戏,我一直有一种陈旧而模糊的感觉。小的时候,我大概有五六岁的样子,记得家里墙上的四壁上就贴满了彩画,一个小格小格的,每个小格大约有一本小人书那么大,或者还要大一点。一张大画有十来个小格的样子,两张组成一个完整的,好像就是放大了的彩色的小人书。很多人家都贴这样的画,我家墙上贴的是《沙家浜》、《红色娘子军》,印象最深的是洪常青用手指着远方,边上一个女的,奇怪的是他们的脚都那么尖尖的;还有沙奶奶,就像对门的和奶奶。二爷爷家的墙上贴的是《智取威虎山》与《红灯记》,那些领子带毛毛的袄与几个怪模样的家伙令我感到有一种叫做害怕的好奇;而那个带着大盖帽的高个子高举着一盏灯,虽然是在一张小小的画上,我却感到他那么高,还有一个留着大辫子、穿着红袄的姑娘……这就是我对样板戏的印象。而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是样板戏,也没有听说样板戏这个名字。在我的印象里,我在青年河边的那个小村子里,没有听到过样板戏的声音,也没有人说起过,几个老戏迷说的是《甘露寺》、《西厢记》之类,这些,我们小孩子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人书和电影《红娘》,都知道的。春喜哥最喜欢听《甘露寺》,他把收音机的音量调得高高的,闭着眼睛,坐在圈椅子上,那样子,舒服极了,被拉得长长的乐器的声音此起彼伏响满了他家的院子,但最后,还是他的呼噜声压倒了好听的二胡声。
  与那几个连环画一起帖在墙上的还有《平原枪声》、《奇袭白虎团》,那时,我们一点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尤其是《奇袭白虎团》,给我一种怪怪的感觉。   链接2相关印象  大约是上三四年级的时候,我读了第一本真正意义的小说《金光大道》,至今犹记得那时读小说时激动与迫切的心情。这小说是从村子里一个少年那里借来的,当时他有很多小人书,我为了看那些小人书,就一直死乞白赖地讨好他,他的小人书都被我看完了,他就把一本又厚又大的书拿给我,说,随便看,我不要了,算是给你的吧。接过那本大书,正反看了看,前后各缺了几页,看了看书脊:《金光大道》。摩挲着这本大书,一股温暖的感觉遍布全身。我真的激动,它属于我了,我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囫囵吞枣地把它翻了一遍,这本书我不记得看了有多少遍。后来,我就把它丢在了一边。几年后,我在奶奶的针线簸箩里发现了这本书,奶奶拿去夹鞋样子用了。我拿起来看了看,它比原先又少了一些。许多年后,我知道了这本书与样板戏是多少有些关系的。对这本书的印象,一直是小时候读它的样子,我奇怪为什么有人批评它。
  听样板戏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它,我觉得,这本书与样板戏一样好看。   链接3戏迷  参加工作后,我终于在小城里领略了样板戏的魅力。剧团解散的时候,人员也都流落各处,大多不再操本行了。有几个唱戏的演员的爱好却始终不改,爱来两口京剧,尤其是样板戏。我的一个老领导就是从剧团出来的,他这样说样板戏:那唱词、那唱腔有多美,唱起来多有气势。在饭桌上吃饭,若有四五十岁的在场,酒酣耳热之际,他们大多要唱两口的,多是“誓把反动派一扫光”、“这个女人不寻常”之类。唱得虽然有些走样,但却认真,看他们一丝不苟、投入的样子真令人感动。想来,他们在家自娱自乐的时候,或者高兴了,来的也是这个,一生的爱好,无非是嘴里喝罢小酒,随即唱起“今日痛饮庆功酒。”   链接4听人说话  消夏的时候,大家都坐在广场上看电影。一次放的是《夜宴》,以前在报纸上看到评论说是个大片。当放到那个年轻的皇后露着后背与屁股的时候,边上有个老太太骂起来:现在这电影放的是什么玩意儿,光腚露赤的。看到那镜头,当时我坐在那儿也有些不自然。听到老太太说话的时候,我接上说:是大片么,大导演拍的。大?大他娘的腿,你说与《沙家浜》比,谁大?为吗不放《沙家浜》?你看那沙奶奶,那刁得一,那精气神!老太太说话一点也不饶人。我想,如果放《满城尽戴黄金甲》的时候,老太太肯定也要骂。还有那个《色·戒》,现在正沸沸扬扬的,老太太见了肯定也要骂的。不禁想,在广场上放这些光腚露赤的片子确实不太雅观,倒是有些滑稽,还真不如“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来得痛快。《沙家浜》自有《沙家浜》的好处,那是我身边这个老太太告诉我的。我想,我喜欢的也是《沙家浜》,我永远也不会喜欢《夜宴》、《满城尽戴黄金甲》、《色·戒》,在那里面,我看到的是阴暗、情欲。我的这个想法也许与那个老太太是一样的。
  老太太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讲,她只有自己的看法。老太太六七十来岁了,想来,沙奶奶在她心里也藏了有些年头了,所以她对这个喜欢得有些固执。她不与我讲“人性”,也不与我讲“窥见”,只讲她喜欢的那个“精气神”,我听这个老太太的,因为她比我大了好几十年。   链接5感言  样板戏至今仍受广大戏迷欢迎,并且还要继续流传下去,这或许是后来的一些批评家们所未能料到的。激情饱满,斗志昂扬,语言典范,样板戏至少具有这样几个特点。看来,当年那个飞扬跋扈的女人从一个艺人的角度插手京剧艺术,搞起了样板戏,从现在看,至少不是一件坏事情,甚至还是一件好事情。艺术自有其规律在,至少有时候艺术与人品是毫不搭界的,比如提的那个德艺双馨,实在是一件难事,有那种境界的艺术家也是凤毛麟角。两个亡国之君李煜与赵佶,一个是写诗词的好手,“一江春水向东流”已成为千古名句,一个以“瘦金体”在书界自成一格。大奸臣蔡京也是书界圣手。人品与艺术本身相去甚远。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某一天写这一个时期的文学史或者戏剧史时,不知这一段如何写,是人重要,还是艺术重要。关键是作者怎么看了,是看人,还是看艺术。如果摆脱不了先入为主,是写不好的,或者说是不客观的。那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就在那里,你怎么写。大节即亏,小节何益,有人这么说。但外国人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还是外国人说得好,人家没有先入为主。难道大节没有了,小节就也没有了么。这似乎扯远了,但如果是先入为主的话,我们的文学史或艺术史上,就会失去了许多华彩的篇章。艺术的真理是什么——用自身的生命力去说话。比如样板戏,那个始发端者早已经作古,且臭名昭著,但样板戏依旧为人们所喜爱,在我所居住的这个小县城里举办的消夏文艺广场晚会上,场场有样板戏选段,唱的卖力,听的也跟着哼哼。老百姓不懂得什么高深的道理,要的就是一个有味。   链接6想象  现在,让我们做这样的想象——一小院子的树阴下,竹椅子,大蒲扇,一壶茶,录音机里唱的是:同志们杀敌挂了花,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这也叫有派,你信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