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鞋子的温暖

2020-10-08叙事散文若荷

鞋子的温暖若荷出门到陌生地方,因为路不熟悉,经常会走一些冤枉路,因此我喜欢,在出门时穿一双宽松的布鞋。去济南,看到街道里有卖老北京布鞋,喜欢得不得了,就一下子买了两双。一双是方口黑布,平跟系带的轻便鞋,一双是银灰鞋面,缀着同色蝴蝶结的高跟
鞋子的温暖

若荷
  出门到陌生地方,因为路不熟悉,经常会走一些冤枉路,因此我喜欢,在出门时穿一双宽松的布鞋。去济南,看到街道里有卖老北京布鞋,喜欢得不得了,就一下子买了两双。一双是方口黑布,平跟系带的轻便鞋,一双是银灰鞋面,缀着同色蝴蝶结的高跟鞋,上脚一穿,两双鞋子都十分合适。虽是布鞋,可无论是居家还是出门会客,与那光锃明亮的皮鞋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对布鞋情有独钟。十五岁之前,我穿的一直是布鞋。记得那时的布鞋,方口,鞋面是由黑蓝色的条绒做成,脚背系一根鞋带,特跟脚,不论你走多少路,都不会甩掉。再小的时候,布鞋上还绣着花,有时是一对蝴蝶,有时是两串葡萄,蝴蝶的样子活灵活现,葡萄水灵灵的,令人爱惜的都不舍得踏在地上。新鞋子初做出来,穿在脚上硬邦邦的,有些挤脚,不太舒服,母亲便弯下身子左看右瞧,再用手捏捏两侧的鞋帮,鼓励说,站起来,跳一跳,多跳一跳,就会好。于是我就站起来,到门外去跳一跳,跳啊跳的,跳着跳着,鞋帮子变得柔软了,也就乐意穿它了。母亲站直了腰,眯了眼睛笑,目光却是仍然停留在我的脚上,说,还是新鞋子好,新鞋子跟脚着呢!

  新鞋子好穿,可是做布鞋的程序却是很麻烦。轻闲的时候,母亲会整理一些破旧衣裳,把不能再穿的衣裳沿缝线撕成块,一块块洗净晒干打平,摞起来挽成个卷,放在针线笸箩里,等待一点点攒多。到了春天天暖时候,母亲用小铁锅打好浆水,把那些破布浸湿,在一块木块上打袼褙,打好的袼褙晒干揭下来,硬挺挺的铺在桌子上,这样就可以剪鞋帮了。鞋帮只需要一层,但是鞋帮剪出来,还要粘一层鞋面布。接下来是剪鞋底,大人小孩的鞋子搭配着剪,不然会造成袼褙的浪费。鞋底要用好几层,一层一层摞起来,再用剪好的白布斜压边。所有的这些都做完,还要拿到太阳底下晒,等把粘鞋的浆糊全晒干,才能一针一线地纳起来。

  母亲教书,学校缺少教员,课带得便非常多,因为工作繁忙,所以不轻易给我们做布鞋,做鞋子的任务,就给了乡下的亲戚和表姐。无论棉鞋还是单鞋,一年各做一双,从不间断。每当新鞋穿上,发现鞋子在脚上又大了一些。我曾经奇怪,她们离我们那么远,怎么知道我的脚又长大了呢?刚疑惑过,又是一双新布鞋寄来,穿在脚上一拭,我的脚又大了几分。在丝丝缕缕的关爱下,我和妹妹渐渐长大,并对那些温暖的布鞋充满了感恩。

  听母亲说,做鞋子做得最好的,要数我的二妗子,二妗子手最巧,母亲的手艺也不及她。但做鞋子做的最多的,应该数着我的姥姥。我没有见过我姥姥,还在我没出生前,姥姥就已经去世了。母亲生长在一个大家庭里,生活虽不富裕,可衣食倒还算无忧,姥姥就包揽了上上下下十几口人的穿着,从头到脚,一丝一缕,无不是她亲手缝制。母亲至今还记得,那时姥姥为了整个家庭人口的穿戴,每天晚上点灯熬夜赶做针线的温馨的场景。

  记忆里做鞋子最快的,当数我的表姐,小时候,表姐曾经做过专门照顾我的“保姆”,一边看我,一边给家里人做鞋。表姐的手相当巧,她在鞋底子上纳十字花,在鞋头上绣牡丹。她绣的花都是比着针的,一针针相错着纳下去,线头的颜色也在这交错的针脚里变换不停,针脚缜密,直到绣工完成,这才发现,那图案竟然起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有逼真的明暗光感,还有国画艺术中工笔里的濡染的味道。

  曾经帮母亲做过鞋子,也纳过鞋底,更纳过鞋帮,绣过花。母亲在后来做鞋子,鞋帮前面的护头上,就已经很少绣花了,偶尔对一双鞋子大动绣功,那花式也得深有讲究,不能太幼稚,也不能太花俏。因为从小喜欢绘画,母亲做鞋时,绣花便成了我的专长。绣时一双鞋子两对帮,两个一对夹在一起,中间垫上干透了的甜玉米叶子。用一支双色的红蓝铅笔,往鞋帮上描画上图案,再和母亲一针一线精心绣制。绣花的线不能太细,针不可太小,用2号针适可。顶针戴在手上,一针一针顶进去,丝丝缕缕拉出来。手巧的人绣花,动作娴熟而敏捷,旁观的人只能看到双手的配合,轻盈如燕,十指翻飞。

  十五岁后,我参加工作,继尔出外求学。在这期间,母亲做的布鞋我穿得少了,家乡亲戚们做的布鞋也不曾再穿,鞋子在商店里占据着很大的一角,样式也有很大的变化,手纳针缝的布鞋不太受人看好。记得有一次我出远门,父亲进城来看我,破天荒第一次给我买了一双坡跟的半高跟布鞋,3块钱,鞋底是压胶的,有一股呛人的辛辣味道。当年上高中时,学校里就有过一个塑料小工厂,是为学生上实践课和勤工俭学之用的。从气味上辨别,我能知道什么样的塑料为上好。我怀疑父亲给我买的那双鞋子是假货,胶底用料太杂,质量太差,正牌子的鞋子,胶底是不可能有如此呛人的气味的。果然,穿了没有几天,布面和胶底便开始胶脱,最终分为两半,想钉补一下,苦于找不到修鞋的小摊,只好放在床头底下,一放几年,后来还是把它扔掉了。

  穿了几十年的鞋子,我平生最喜欢的是一双天蓝色的鞋子,1983年买的,鞋面布上有浅浅斜斜的小花纹,鞋帮挺括,鞋底是塑料的,有着温暖而柔和的墨绿色,穿在脚上很轻很软,非常舒适。只要出门,我就穿上它,脚下感觉十分轻盈,无论走多远的路都不觉得累。两年之内,它不曾离开过我的双脚,穿上它,便一下子精神了许多。怪不得我们老家有一句俗话:“鞋遮半边身”,就是说,一个人的穿戴从头至尾,都可以不太讲究,但鞋子却不能不太讲究。一个人穿得再好,再时髦,如果脚下有一双不起眼的鞋子,那也体现不出个人的气质。我们在选择鞋子的时候,在试一脚能穿上的前提下,对质地、款式、能否迎合潮流等等因素的考虑,一个环节都不能少。鞋子的功劳,远远超过西装革履,超过时尚衣裳。

  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着一身式样新潮的衣裳,然后配一对普通的鞋子,鞋子有七分新的样子,但在重要场合下感觉并不太好,是鞋子有问题还是衣服有问题值得思考。这是从鞋子上感受自己,换了谁人也是一样,穿一身规整的或款式新颖的衣裳,却着一双破旧的鞋子,那感觉如同好马配了旧鞍,给人万分的不谐调,原本婀娜抚风的身姿,原本秀丽可人的气质,在挑剔者的眼睛里便一扫而光,那份好感荡然无存。鞋子给人的关怀不可计量。美丽的你,在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鞋子,才适合和有利于你的健康,这十分重要。有一次,穿了高跟皮鞋去黄山,攀登了不到三分之一,双脚便对鞋子抗议起来,只好坐揽车匆匆下山,那份狼狈,让我从此记住了这个教训。

  在旧时的农村,鞋子还能体现一个家庭主妇勤劳不勤劳,手儿巧不巧,谁家男人的脚上有一双看去样法舒适的新鞋子,谁家的媳妇就受人尊敬和称赞。村头的二丫嫁人时,给婆家每人做了一双鞋,那户人家人口多,二丫把一大嘟噜的鞋子挂放在驮嫁妆的驴车上,竟羡煞一村的小伙子。其实,在整个的衣饰里,鞋子是比衣裳更难做的,从那句“鞋不差丝,衣不差寸”的女红经中可以看出,衣尚可差寸,而鞋子却是不能相差分毫,差一顶点,你就得受挤窄的煎熬。有一句话,是说“眼到手到,心到脚到”,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双脚是无时无刻不在辗转腾挪的,在这数不清的辗转腾挪中,如果没有一双舒适的鞋子,那真是哀兮苦兮,徒添几多辛劳。这样的苦楚,好在几乎每个人都曾体会得到。

  记得有一个朋友,她对鞋子特别讲究,平常,她对身上的衣饰并不在乎,但是对于鞋子,却不能有丝毫的差池。她的鞋子宁可不多,可样式和质量却一定要好。她常说的一句话是:鞋子穿在自己的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我听来顿悟,感慨至此,不禁让我换个方式,想起人们常常把婚姻比作鞋子,它的质地、款式,是否你所需要?它温不温暖,幸不幸福,合不合适,惬不惬意,落不落伍,土不土气,穿在谁的脚上,谁最能知道。把婚姻比作鞋子,或者把鞋子比作婚姻,在我的感同身受里,无论智慧和情趣,都好。
 
  多少年不穿母亲做的布鞋子了,如今提起来,心里仍有些微的怀念。温暖的是鞋子,记取的是亲情,一双普通的鞋子,曾经给过我们多少的感动?由此,我对鞋子有着很深的感情。记得有一句老话:“穿新鞋,走老路。”很久以前,我曾对这句话颇有意见,认为这样是对珍贵的鞋子的玷污。我们穿了新鞋,未必就不走老路,老路往往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步。天天在我家窗下转悠的精神病患者,破鞋破帽,总是那身行头,可是不见得他会比我们少走多少老路。 路也分好路还是孬路。探险只能是爱好,不可能成为职业。因此我说,走路新旧,与那珍贵的鞋子又有何干?后来我才明白这句话,只是对某些事情的发生一种警示,是对因循守旧的一种批判。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各种改革,有些企业虽然一直在改,可改来改去没有改来新的方式和效益,只改来员工的几句戏谑:“改革改革,一改就革(搁)。”改革没有成为新的起点和跳板,反而成了裁员的形式和手段。鉴于此,“穿新鞋,走老路”这句话,倒不如当做人生缄言更为贴切,那就是说,人活着,就要有一种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平平淡淡也好,轰轰烈烈也罢,只要你树立远大的目标,激励向上的心灵,并且不断的努力,不懈的追求,那么美好的未来,总有一天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约3200字)

[ 本帖最后由 若荷 于 2008-11-25 20:49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