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散落在小镇的那些时光碎片

2020-10-05叙事散文杨木华
散落在小镇的那些时光碎片杨木华小镇有一种挥不去的韵味,一直隐藏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在那些落日楼头断鸿声起时,那些午后闲暇的时光里,又不着痕迹地浮上心头。小镇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碎片啊,萦萦袅袅,飘飘悠悠,爬上日历的某一天……白王之城的陨落这
散落在小镇的那些时光碎片
杨木华

  小镇有一种挥不去的韵味,一直隐藏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在那些落日楼头断鸿声起时,那些午后闲暇的时光里,又不着痕迹地浮上心头。小镇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碎片啊,萦萦袅袅,飘飘悠悠,爬上日历的某一天……
              
            白王之城的陨落

  这是一个约三平方公里的葫芦形的山间小盆地,四围都是高山,一条漾濞江从小镇东北边流下来,靠西边山脚向南缓缓流去。村镇集中在东面点苍山莲花峰麓,一条古老的商道——茶马古道曾打这里经过,绵延到遥远的藏区。这个小镇叫脉地。

  那白王之城,不在盆地中而在小镇背靠的莲花峰麓,距小镇大约两公里。从小镇向东顺山而上,二十多分钟即可到达。若你问白王之城,当地小孩都会热心地给指路。白王之城在山脊的一块平地上,离小镇直线距离也就几百米,可是踏上这里,恍若隔世,一种历史的澄净过滤了尘世的喧嚣,恍惚间我们又回到了王城初建的岁月……白王之城最初可能为大理国一位失势王子的流放之地,他来管理脉地这块富饶的土地,从此成为逍遥一方的旁支远裔。远道而来的白王也许心灰意冷,也许依旧不能释怀,于是居高临下,在这里筑墙围城,过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隐逸生活。后来的后来,不知发生了何种变故,白王城里人去楼空,惟余空山寂寂,一城萋萋。又是漫长的岁月,也许是哪个放牛的孩童,大胆从倾颓的围墙,爬进敬畏的大院重门。后来的后来啊,房塌墙毁,野花野草攻城略地,重新把根牢牢地扎在王城里,迎接着一批批探访的客人。而客人又能看到什么呢?不过是几片断瓦,围墙基座隆起的残迹。白王之城,早已消失在岁月深处,偶尔的渗出,也是在后人凭吊的故事里。“山围故国周遭在,雨打空城寂寞回”,苍山清月,漾水冷波,回应那座孤零零的“白王坟”,默默诉说着那段历史。碑文所示,实为明代坟墓,据历史学家考证,颇有研究价值。

  曾经的白王,也许没有想到,多年之后,还有这么一些人,在不断探寻他当初的失落。九泉之下的白王,也许捋着胡子一笑:后来啊,后来的故事是你们的!
             
            星星之火的源头

  小镇这个矮胖葫芦指向北方,葫芦口有一个四五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叫金盏。这里,曾是漾濞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员和党支部诞生的地方。那个燎原的星星,从这里点燃沸腾的历史。

  我对金盏革命历史的详细触摸,是从我到金盏教书开始的。那年,金盏的一个老革命生病了,县里的许多领导去探望,后来金盏村公所也去探视,我跟去了。穿过弯弯仄仄的村中小巷,走进一座深宅大院,见到那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病榻上的他精神状态不错,和我们谈起曾经的风华岁月时,堆叠的皱纹全展开,笑意隐隐浮上来。

当年老人以“民青”的身份从鹤庆师范回乡,从事农村革命工作。在滇西工委主任杨苏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领导脉地的革命工作。不久成立了漾濞县境内第一个党支部——金脉党支部,组建了游击队。在“边纵”的领导下,在脉地这块热土上,展开浴血奋战。云南和平解放时,金脉游击队接管了漾濞政权。而这位老人,却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回家务农。历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了他一个清白,欣逢盛世,老人的生命逐渐走向衰微,而精神永存,激励后人。如今硝烟早逝,英雄热血播撒过的土地,富裕和人们牵手,这里是云南四十个革命老区之一,又是漾濞比较富裕的村庄之一。

  多年以后,我再次踏这块熟悉的土地,见到了另一位老党员,也是曾经的星星之火。听他讲那些岁月,耄耋之年的他眼睛里充满怀念,怀念那些先他而去的英魂……
淡去了烽火硝烟,远去了鼓角争鸣。那一段历史,慢慢会沉在小镇的文化展览室里,多年后供人凭吊。

             疯狂岁月的港湾

  共和国历史上那段疯狂岁月,小镇一样不能幸免。但小镇也用博大的胸怀,接纳过一些特殊的人,慰藉他们饱经忧患的心。

  小镇西北边,跨过漾濞江有一块干旱的坝子,叫平地坝。在那段混乱的年月里,这里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唏嘘往事。这里最初是一所农业中学,后来是县委党校,再后来成了“五七干校”。那些饱受摧残的老干部们被发配到这里,进行劳动改造。不通公路,土地平旷,杂化生树,荒凉无人的平地坝,敞开胸怀接纳了他们。远离了政治纷争的他们,可以踏踏实实改造这片荒芜的土地。他们开荒种地,引水浇地,自己自足,过着一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后来,许多老革命把子女也接到平地坝。于是,这里又成为孩子的天堂。打鸟、捉鱼、捉迷藏,旷野里所有的游戏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场所。由于荒凉,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批斗,由于善良,还有了许多朋友。

  几年前在小城里做客时与一位陌生人同桌吃饭,说起我来自“平地坝”,他眯起眼,仿佛沉入遥远的回忆,而回头看我的目光,早已是多年相知后的坦然,一种他乡遇故知之情氤氲环绕。他问起的那几个石头水槽,依旧有水流在冲刷,他问起的那几排小平房,只是多处塌落的房顶荒草萋萋,外墙斑斑驳驳,当年“农业学大寨”的标语还依稀可见。他说,他的孩童时代,就在平地坝渡过。开荒种菜、打柴烧水,以及纱松林里的嬉戏,多年后依然历历在目。有时侯还还念那段特殊的岁月,那段苦难的时光,是他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他年迈的离休父母,曾想过回去看看,却一直没有成行……

  他们没有回头的土地,我却一次次走过。上世纪八十年代镇上的中学搬到平地坝,我在那里工作了五年。如今重来,纱松林依旧旺盛生长,石头水槽依旧躺在那里。小平房也依旧蹲踞一隅,只是更破烂了,也许在下一年的雨季,就会倾塌。漫漫杂草前,同行的县党史办主任为它留影,平地坝的那些岁月,永远定格在那个时代。
              
             穿过小镇的阳光

  进入2009年,小镇早已今非昔比。那些低矮的民房被一片片高楼所取代,古老泥泞的土路被宽阔的柏油大道覆盖。小镇,穿越历史,走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小镇由传统的农业镇,转向以核桃为重点,水电推动式工业的发展模式。穿过小镇的漾濞江上,一路修建梯级水电站,以水电站为依托,在平地坝规划建设了工业区,已经有多家工厂入住。特别是制约小镇发展的交通建设,在2008年底得到彻底改观——穿过小镇的平甸公路柏油改造完成了。这条贯通三县的交通干道,成为小镇发展的康庄大道。听年轻的镇领导介绍小镇的发展规划,憧憬中洋溢着自豪——这才是我的家乡。古老白王之城的衰败,老区浴血的历史故事,混乱年代的避风港,都已经成为过去,散落在时光的深处。小镇发展道路上的故事,将点燃更灿烂的色彩。

  当太阳转到小镇西边老鸦山的背后,当天光云影收过小镇平坦的坝子,田园里劳作的农人收起锄头回家去了,工厂里上班的年轻人也推出摩托骑上归家,小镇上空,袅袅的炊烟悠悠升腾。餐桌上,人们在探讨计划着新的一年。   小镇深情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联通:云南大理漾濞一中初中部
邮编:672500
邮箱:ybymh@yahoo.cn [ 本帖最后由 杨木华 于 2009-1-3 21:3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