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那盏灯

2020-09-30叙事散文房子
那盏灯奶黄的水草,在灯火里滑动,一下子复原了我的梦。眼前的这些都像梦。在漆黑的一条小船上,整个世界就安静在灯盏的光上。这样的时候,暴风雨来了,席卷了我的身体,湿透了内心,一种凌乱的感觉将我覆盖,潮湿而冰冷。像多年之后,我走过医院急诊门厅,听
那盏灯


奶黄的水草,在灯火里滑动,一下子复原了我的梦。眼前的这些都像梦。在漆黑的一条小船上,整个世界就安静在灯盏的光上。这样的时候,暴风雨来了,席卷了我的身体,湿透了内心,一种凌乱的感觉将我覆盖,潮湿而冰冷。像多年之后,我走过医院急诊门厅,听到的那些哭声。哭声那么冷漠,什么都不能拯救,任由它们从血腥的光芒中划过。 我小心地看着春天到来,看着梦忽远忽近。那一刻,死去的事物都会复活。“我们终于走到一起了。”我想起过去的重逢。听到了一句话,我想起了谁,和我一起的样子。他像婴儿一样,长眠在这个大地上,回忆自己的过去。有时候,我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降临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意外发生,还是谋划已久,所有发生的,都无能为力。 遗落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我仅有我的故事和我的记忆。生命,这微暗的火,仿佛微不足道。我的眼睛,在一个个时刻,明亮地映照着流水中的倒影。只是,无从考证着眼前那些变化莫测的来源。

草返青时,我说草老了。时间在那一刻飞速直下,或者一转眼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他们不知道草怎么老了,这是一个被遮蔽的秘密。蔓延的绿色汁液,是这些草的化身。它们一丛丛的流淌不尽。天有多高远,没人知道。眼前的地方总是空的。我必须走近一棵树,用眼睛盯着它,或者弯下腰来,用手掌抵住松软的泥土,有时我的手指分开插到土里,抓一把在手心。我要证实,这些东西确实存在着。

一直到很多年之后,我上学,毕业,参加工作,在水一样的镜子里,照着自己的影子。那一年,我认识了一个女子,她就像我照镜子时,看到的一滴水。我坐着看窗,树枝晃动着落到玻璃上面,变成影子。有一滴水滑落,这滴水很快就消失了。阳光出来,她来找我,说天气多好,我要出门了,出很远的门。她走了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我后来在窗户玻璃的镜面上,看到一场大雨,那么多的水冲刷下来,那么多的水让我恐怖地不敢去看。

有时,什么都看不见,在一团黑暗里,长久地发呆。我想我的眼睛是不是真的出了问题。我出去走,告诉自己阳光分外妖娆,柳眉着正打着漩儿,在风中摇曳着。我“哦”一声,好像真的看见了,我说这么多春天的水,到处流淌,为什么就感觉不到了呢?我说天气温暖了,正午的时候,太阳一下子热的像火球。我说:是的,我看到了火焰的,那么明亮。可是我感觉不到热。我的手,我的身体依然那么冰冷。说话时,我的身体微微发抖。

有很多东西都是脆弱的,就像这春天的一根柳条,你甚至不要用力,就能听到“吧嗒”一下脆响,它们就那样断了,你再稍微一用力,那有一点韧性的皮也会裂开。我怕听这样的声音,常常把自己关到一个房间里,偷偷打开一扇窗口,去看它们在风中飘摆的姿态。我不能靠近它们。这样的时间里,常有躲不过的消息来找我。消息说我的同学和我家乡的亲人,像一根柳条夭折了,这样的消息是爆裂的,它让我的周身都很疼痛。

有一年,我听一个女友讲:她和男友成亲了。男人说把整个春天的花园送给她,男人高大的身体是她温室一样的房间。在他描述的和风细雨的花园里,他们走到了一起。我也单单相信,这世上只有一个花园,却不知道那么多人会走到另外一个花园。那个暮色的小径上,她才如梦清醒。她的感觉里,布满了天空的每一粒尘土,像时间挽紧的绳扣,将她死死地捆绑住,每走一步,她都能感觉到被勒进骨髓的疼痛。

灯盏一下子亮在了无人的街面上。兀自的光,清晰得像谁的眼睛,有点儿幽怨和悲伤。我在那儿走,老远就听到游丝一样的呼喊,我的名字就这样被叫了出来。一下子我就变回了童年,仿佛再也没有什么能说明那种落寞和孤单。于是,我看见自己在溪沟边的泥土上走,沐浴到从东边林梢升起来的阳光。光线清澈无比。有人跑过来说:水很深,也很危险。而我就只看到那水透明极了,清澈极了。它像一面很大很宽的镜子。清凉,舒爽。当我的手指和身体和接触它们时,周身的细胞都在快意地扩散。每一次走到水里,我都能想到一个词语:天堂。

看见我的影子,像一盏灯挂在回家的地方。在那样的灯光中,我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仿佛那时,就像现在的春暖花开。他们开始出门,寻找自己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丢失的东西。在路口,我低下头看草。这些草根部的颜色还是灰色的。用不了多久,它们都化成泥土了。我也要出门,向这个春天要一种什么东西。我在夜晚的灯盏下,朝着内心的一面镜子,念念有词:某年某月某日,在树下,在废墟的边缘,在新生和死亡的土地上,我从不敢碰触的花,它要开了。那是和灯盏一样的明光,它现在还被春天埋藏着,等着时间掀开覆盖的一层泥土……
2009-3-18

[ 本帖最后由 房子 于 2009-3-19 18:49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