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一春梦雨常飘瓦

2020-09-27叙事散文若荷
一春梦雨常飘瓦若荷如果青春是生命之歌,那么春天应该是四季之诗,艳阳暖风,万物复苏,满山遍野,花海潮涌,绚烂美景,就连古人也由不得概叹吟哦“万树绿低迷,一庭红扑簌”。我们常说,绿是春姑娘罗裙上的绸带,红是春姑娘裙褶上的点缀,把满眸春光描写的不
                  一春梦雨常飘瓦
  
                      若荷
  如果青春是生命之歌,那么春天应该是四季之诗,艳阳暖风,万物复苏,满山遍野,花海潮涌,绚烂美景,就连古人也由不得概叹吟哦“万树绿低迷,一庭红扑簌”。我们常说,绿是春姑娘罗裙上的绸带,红是春姑娘裙褶上的点缀,把满眸春光描写的不胜娇羞,绮丽动人。我知道,民间故事里没有这样的传说,辞海里也查不到这样的释义,但我宁愿相信这个贴切的比喻此时此刻,对怀着一腔感动的我来说,简直恰当得天衣无缝,美丽绝伦。
  温润四月,冬的身影悄然远去,雨的珠帘轻轻放下,一头接着夏日的清晨,一头连着春季的黄昏,听屋瓦之上的如丝春雨,迷蒙飘忽,悄然飘洒,有若梦般的期待和叹息。我什么都不想,什么又都在想,拿起一本书,但是无从看去,一本一本地换来,张晓风,鲁迅,杨绛……有件事让我难以忘怀,不是欣喜,也没有忘乎所以,但它占据我的脑海:山东作家协会的网站上,最新公布一条有关作协会员的信息,那个常被我遗忘,因毫无特色而倍受冷落的名字,就赫然写在上面。有朋友对我说,荷,开心吧?说实话,看到那条信息,第一感觉并不仅是开心,而且还是身心的放松,劳碌过后,身心俱疲,放松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生命体征的表现和需求。    回想起来,记忆里,有两件所谓自己喜欢的事,使我不但恭敬地去做了,而且还做得比较出色。对我来说,尽自己所能和所有,是大可无悔的事情。记得,最初是学的美术,上小学的时候,母亲当小学教师,给全体学生上美术课。母亲上课的学校在山村,山村复式小学,一间教室,几十个孩子。母亲不仅给他们上算数课,还上常识、美术。我跟在母亲的班里,还不到六岁,算术是看不懂的,但常识我听得明白,至今记忆犹新:小白兔吃萝卜长大,小鸡是吃虫子的。当年喂鸡的人家,大都不给小鸡伺喂粮食,而是让它们满山遍野地讨食长大,吃些野菜和青虫安腹。家家粮食都不是很多,有的人家还不够度日。
  我家里没有喂鸡,以前喂过,后来搬家,母亲嫌过累赘,临行前不是杀掉吃了,就是把鸡仔送人,收到鸡仔的人家,送给我们一些地方特产,比如核桃栗子煎饼之类,当作回报。我家以喂芦花鸡出名,它的特征就是羽毛长着灰色的花纹斑点,下的蛋个头大,肉质肥厚,宰杀时,比我大一点的孩子便去抢来扎鸡毛毽子。在当年,这种鸡喂养很是普遍,现在似乎已不多见了。常识课后,就是美术课了,母亲让我们画小鸡,口中念念,小鸡小鸡吃虫子,那画中的小鸡的喙下,果然,就突兀地冒出一只虫子来了,弓着身子,有些怪异,并不可怕,觉得好玩,乐趣由此呯然而生。
  这是我学到的第一节美术课,有这节美术课垫底,从此母亲用的彩色粉笔,常让我偷偷拿了来,在院坝下的石板“作画”,我画的小鸡是四条腿,青蛙是两只脚,附近的青石板上,无不载满幼稚的“杰作”,只要能画画的地方,都会留下简单的线条。年龄渐长一些,知道事物有着各种变化,也会有着不变的定律,很为自己画过的四条腿的鸡羞愧,悄悄去院坝擦洗板画上的痕迹。粉笔画的荡然无存,可石头刻的,却是越看越是清晰。  
  上初中时,我的画初见端倪,但还未脱稚气,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下面偷着画她,后来被老师发现,叫到办公室去,指着那画上的人物,问我画的是谁。我当然不能作答,也不敢回答。化学老师是母亲的同学,将此事及时告诉了家长,父亲母亲知道后,一致要求我拿出画来,向老师主动请罪。不知是什么原因,罪最终没有请成,却让全校师生知道了我偷画画,在画老师,弄得老师上课就打量我,让我双手无处置放。有同学让我给他们画肖像,不管像不像,都兴高采烈地贴在他们的日记本上。想必是当年照相太不容易的原因,导致这样朴素的审美目力。
  我没给自己画过像,但给老电影里的演员画过,据同学们说还很像。于是老师建议去学美术。有一位老师,是当年文化站长,后调县里工作,我去跟他学画,每到周末,我就到他那里去上课。和我同去学画的学生,有三个,三个人的名字里,全都有一个“明”字作末尾。我虽是女生,但是在三人的名字中,最像男孩的却是我,有时竟然被人叫错,导致误会。有一次,一个男生隔了大街来喊我,但他的目光根本不在我身上,让人难堪极了,于是痛下决心,发 誓再也不去学美术了,父母催、老师叫也硬是不去。那年夏天,本来要参加的高考,我也放弃了,不然,我会是一个准美术系的大学生了。我曾经教育我的女儿,并把这些经过告诉她,和她说,知道吗,任性是这样害自己的。
  好在喜欢美术的同时,语文课的作文也在喜欢着,所写的作文,经常在班级当范文阅读,在班里,也算是语文老师的得意门生。但是,因为要考美术,也就没有报考文科,不但美术没有考成,文科也易花无主。后来学幼教,我接触了一些论文,自己也开始写一些,写着写着,潜隐的爱好又被文学勾起来了,我开始学习写作,写小说,一写就是一晚上,一晚写一大摞纸,用五百字一张的那种方格纸。小说投过稿,给《女子文学》,给《青年文学》,虽然没有发表,但收到编辑的信,也如获至宝,至今收藏着原《女子文学》编辑张增瑞的用稿信,当年最喜欢写小说的我,最初发表的不是小说,而是诗歌,十几行,节奏感极强。我还记得张增瑞老师的用稿信上写的,“劳者歌其事,诗之本源……”的话,等等。
  那首诗发表在我新婚的日子,那也是一个四月,槐花盛开,我们门前的一棵紫色梧桐,也繁复地挂满一树,整个院子溢着梧桐的花香,简单的家务之后,每日重复的劳动,就是挥着一条白纱巾,驱赶蜂拥而来不停不歇采集花蜜的蜜蜂。梧桐花开的时候,雨水渐多,每天晚上淅沥而至,于枕边敲敲打打,早上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扫除一院的落花。并附庸风雅,与他一人一句,对一些诗句。几番请出古人,他吟“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我和“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多少年过去,经过数回搬家,那棵梧桐还在,已有一人多粗。而原先的一对“湿”人,腹饱心空,人随岁月渐老,当年的诗情画意,都化作了瓦上霜,炉边雪,了无痕迹。
  已不复喜欢吟诗弄画,而更多的是更衣煮袜,挑水拾柴,从浪漫主义一下过渡到现实主义,可谓从一个台阶到另一个台阶,岁月的琴弦弹奏着时光的骊歌,心如箭,发如雪,荒芜纷飞了泪眼,方想起,年少的梦在心底浮沉隐现。偶尔在饭桌上码码写写,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在枕畔上吟风弄月。梦像一条五彩的彩带,绕裹着一颗不甘的心,解除了她的绕裹和约束,会像婴儿一样失去身体和精神上的依托。有了这份依托,才能让时光安然流淌,把生命轻轻在握。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十多年来,我一意孤行,以笔为翼,把她当成一种精神享受,时时的感情表达,一个情字,满溢在文字之中。笔涩墨枯之时,常转辗难寐,斗志未酬,岁月已留下些许沧桑。夜至凌晨,雨声依旧,听悉索之声在窗前敲打,早有一份感动涉水而来,未及提笔,那份感动以及淡淡的伤怀,已先自将我深深打动,刚刚静冷的思绪,再一次飞扬起来,飞扬起来。
   [ 本帖最后由 若荷 于 2009-4-24 09:3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