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团山的沉思

2020-09-24抒情散文杨纯柱
晚餐后,我照例又独自一个人去爬团山。自从移家新开发的东城区后,几年来,每当夏天的傍晚,我常常都会一个人登上这座房子背后的小山岗,消磨一天最后的燠热难耐的时光。每当登上这座郁郁葱葱的小山岗的荫林道上,城市的嘈杂喧嚣就会一下被阻挡在了身后的山下



晚餐后,我照例又独自一个人去爬团山。自从移家新开发的东城区后,几年来,每当夏天的傍晚,我常常都会一个人登上这座房子背后的小山岗,消磨一天最后的燠热难耐的时光。每当登上这座郁郁葱葱的小山岗的荫林道上,城市的嘈杂喧嚣就会一下被阻挡在了身后的山下,而郁积在心中的种种烦恼、忧闷、浮躁等情绪,亦往往被习习的山风一扫而光,令人顿时有一种神悦心清、怡然惬意的感觉……

团山位于漾濞县城东面,是一个方圆数百米的椭圆型小山岗,山名即因山的形状而得。在当地,团山由于系当地穆斯林的主要墓园,又被称作回族坟。过去,这座背靠点苍山,面朝漾濞江的秀丽小山岗,与县城隔雪山河相望。近年来,随着县城的拓展,山脚西侧的大片田畴,已经变成了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新城区。团山便与县城毗邻而居。如果单纯从自然景观上讲,团山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景色绝佳的好地方:陡然凸起的高览地势,将波光粼粼的漾江和整个县城都尽收眼底;而幽深遮蔽、屈曲茂密的森森林木,又给人一种格外秀美幽静的悠远韵味。但因为这里是荒冢累累的坟山墓地,平常很少有人愿意光临,因而这儿的大多数日子里,都是属于雀鸟的天堂,虫蚁的乐园。由于寂寥无人,就显得格外的肃穆静默、清幽旷寂……

过去很多年,我对团山往往只停留在远眺上。我供职的单位座落在县城西北的卧龙岗之麓,正好与团山遥遥相对,坐在办公室的窗前,不经意移目窗外,翠碧蔚然、树色苍苍的团山,便会远远的扑入视野,让人疲倦困乏的眼睛为之一亮。只有在送别远行的亲友的时候,我才会有数有目的几次随着送葬的人群,缓缓登上这座属于彼岸世界的人们的“阴地”。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因参加一位穆斯林老人的葬礼,初次登上这座寂静的小山岗,看到静寂的栗树林间,葳蕤的蒿莱和丛生的杂草迷离着累累的荒冢乱坟!当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荒凉凄清的感受。如今,经过数不清的朝夕相伴的零距离接触。我觉得,团山的景色原来是颇为迷人的,首先这片树龄少则几十年,多则达数百年的蓊蓊郁郁的栗木林,就给人一种视角和感观上分外清新、凉爽、诗意的韵味。凝视着这一片在方圆几十里范围内,面积达百余亩的绝无仅有的苍翠栗木林。我不由想像,在那沉沉的历史岁月深处,漾濞江两岸的山山野野,大约遍地都长满了这样茂盛的栗木林,只是后来经过人类的毫无节制的砍伐,栗木树便渐渐稀少,以至在其它地方几乎绝了迹,只有在这座团山,由于明清以来,就成为当地穆斯林的墓园,依赖亡灵的庇护,这些栗木树才有幸得以存活了下来,成为县城附近一道秀色逼人的独特的风景!而给我印象尤深的,这些虬枝峥嵘、绿荫婆婆的古栗木树,不只远观,几十年一样的苍翠深碧,浓绿如云,就是走进林中,也似乎感觉不出这么多年的岁月流逝,对它发生什么明显的影响和改变。至少在我眼睛里的是如此。

在团山,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有这些能够激发起人们吊古之幽情的旧坟新墓。刚搬来东城区那年,我初上团山散步的时候,我曾多少有些诧异地发现,短短的时间里,仿佛如破土而出的雨后春笋一般,这里竟平地冒了这么多一宗宗、一排排斩新的高高低低的碑墓。当时,我不免心生纳闷,在这仅生活着数千人穆斯林的弹丸之地,新近怎么竟会有如此之多的同胞,匆匆与家人阴阳睽隔,天人相望呢?低头弯腰仔细察看一座座墓碑后,方恍然大悟,原来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墓碑都只不过是“老墓重修,旧坟新立”,其中的这些墓主人,大都离开人世几十年了,有的竟已辞世达半几个世纪之久的时间了。大约因为当年条件所限,安葬得比较草草,许多都是低矮的土石堆堆。这些年来,随着日子的逐渐好转,他们的子孙便纷纷将这些简陋的老坟旧墓,重新修筑成漂亮的石圈大墓,并立起汉白玉碑心。

对此,我不禁生出几多感慨,人走了只须入土为安就行了,大可不必事隔多年后,又来劳民伤财地惊动他们的魂灵。在我看来,这种重新修墓立碑的意义,可以说仅仅只是活着的人才会感觉得到,其所体现出的所谓“价值”,不客气地说,乃是活人“夸耀”给活人看的,对于逝者,则未必有什么实际意义。进一步说,如果从移风易俗的角度上讲,不要说对于祖坟旧墓,根本没有必要一掷千金地大肆重修,就是对新近去逝的老人,也应本着厚养薄葬的原则,将丧葬事宜尽量从简。也许有人会说,修墓立碑不只是为了弘扬孝道文化,更是一种对先人的深切追缅和纪念,也许还有人会说,任何一个逝去的生命,都值得去追忆,都应当有一块墓碑立在天地间供后人凭吊,何况是自己的先人呢!但我仍然以为,怀念远行的生命,固然是人之常情,也是值得宏扬的民族文化遗产,然而方式则不一定非要竞相重新修墓立碑不可,甚至让死人与活人争夺有限的资源。我觉得,人之死,既然属于人之生的必然,是古往今来,谁也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说得达观一点,只不过来源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的循环而已。那么走了就走了吧,除给同时代的亲朋好友留下一个淡淡的背影外,最好像诗人徐志摩一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所以,我历来很崇敬那些遗嘱身后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的看得透者的洒脱。人死如灯灭,离开了,就什么也不要留在尘世间,把我们生活过的空间完整地腾留给后人,好让子孙后代们更轻松愉快地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团山消磨的许多时光中,我仔细阅读了一块块墓碑.通过这些简略的碑文,我得知这些墓主人的寿命,是如此的长短不一,有的享年高达八九十岁,有的则仅仅活了十来岁。自然人世间还有些未满三朝便夭亡的孩童,不过历来都被当地民间目为“偷生鬼”的他们,一般是不会得以享受这种碑墓待遇的。仅从这点上看,我便深感老天爷原本就是极不公平的。由于碑文一般只记载着生卒年月,因而对于墓主人生平究竟经历过些什么酸甜苦辣和爱恨情仇,我只能遥望着天边变幻莫测的云彩,不着边际的想象了。尽管最后仍然遐想不出什么一二三。但对着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我想,不论他们是死得壮烈悲惨,还是死得平淡无奇,他们全都在这里获得了彻底的解脱和永久的安宁,也都殊途同归地静静地安息在这片林木萧萧。幽美旷寂的墓园。还有他们活着的时候,也不论是享尽人间富贵,萧洒风光了一世,还是饱尝人生苦难,苍凉惨淡了一生,如今在这一抔黄土的掩埋下,他们都终于变得平等了:平等地占有三尺之地,平等地分享这里地老天荒的清雅静谧,平等地接受清风明月的轻柔爱抚和悠悠追念……

独自一个人在团山这个咫尺红尘,却又显得旷远寂寥的古老的林间墓地,慢慢游荡转悠,不知不觉打发了许多时光。记得上山的时候,太阳还高高的挂在天上。猛抬头一看,夕阳渐渐跌落进天边的远山。夕阳一落山,暮霭一层一层浓厚了起来,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团山墓园,一下变得更加旷寂、凝重、苍凉……我的心头,忽然萦绕着一种说不出的清幽孤寂情怀。风静悄悄的,初升的月色静悄悄的,我的弥漫着淡淡忧伤的心情也是静悄悄的。这时,墓地深处的古树上,忽然传出一声接一声“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的黑雀叫声,给寂静、冷清、空漠的墓地,更平添了几分意味深长的阴森感觉和神秘气氛。于是,同往日一样,一听到黑雀的叫声,我就知道时候已经不早,便慢慢动身向灯火辉煌的山下走去!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杨纯柱 于 2009-6-26 10:45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