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2020-09-24抒情散文若水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8 编辑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若水/文在我们村有一个叫十五的人,按辈分我该叫他大爷。十五大爷的名字据说是出生时刚好是农历十五,因此而得名。大爷今年已是80岁高龄,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8 编辑 <br /><br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若水/文

在我们村有一个叫十五的人,按辈分我该叫他大爷。十五大爷的名字据说是出生时刚好是农历十五,因此而得名。大爷今年已是80岁高龄,将近一米八的高大身材因上了年纪略有些驼背。


十五大爷小时候家里很穷,穷的甚至上不起学,且在他到了找媳妇的年龄时,媒人都不愿登他家的门。这些都是因为他父亲患上了哮喘的痨病,不仅不能下地干活,而且家里还要从牙缝里挤出点钱给他买药治病。因为穷,他家的房子摇摇欲坠,房顶上没有瓦,每年靠上一遍带麦秸的泥来抵挡雨水的冲刷,墙体也因年久失修,在靠近砖基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几个窟窿,这成了老鼠进出他家的捷径。家里有这样一个吃钱的病秧子,还有穷的叮当响的破家,哪位姑娘肯嫁给十五大爷那真是犯了傻、瞎了眼。因此十五大爷二十五六岁了还没有找上个媳妇,这也成了父母的心病,可着急上火没有用,最终父亲没有看到儿媳妇进门便撒手人寰。父亲带着对这个家庭的愧疚、带着没有看到儿子成亲的遗憾,睁着眼走了,走得有些不舍,但他走的又有些决然,他知道自己这一去也许会给这个家带来好运。


父亲过早的去世,给十五大爷心灵上很大打击,他开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整天沉默寡言。母亲心里也很苦,但她强撑着。她数落大爷不要整天闷着,要主动给村里的人家帮帮忙,无论是修房盖屋,还是挖猪圈轧牛草等,要主动去给人家帮忙,这样人家才能看得起咱孤儿寡母,到时才能给咱帮忙……母亲不住地劝说,终于使十五大爷赶走心中的阴霾,渐渐地乐观起来。他还抽空到村外的荒地里屯土打坯,等土坯打的差不多了,母亲拿出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又向亲戚邻居借了些,然后翻盖了家里的正房。接下来,十五大爷又靠自己的勤劳,请村里几个和自己关系不错的青年帮忙,一起修建了几间偏房,并把院墙也重新修砌了一番。大爷还在院子里种上一些蔬菜,在影壁墙旁种上葫芦,这样一来,小院亮堂了、干净了,并焕发出生机。


十五大爷在二十八岁这一年,终于成就了一桩婚事。新娘子很漂亮,个头也不矮,和英俊的大爷站在一起简直就是绝配,但听说新娘子好像结过一次婚,婚后不久丈夫出门走亲戚因喝醉了酒,回家路上滚到路边的河里淹死了。婆家骂大娘是丧门星、克夫鬼,并把大娘赶出家门。回到娘家的大娘大病一场,病好后再也不愿见人,整天呆在家里发呆,她甚至真的以为自己天生克夫命,有人再为她介绍人家时,她总是一口拒绝,渐渐地没有人再来为她说媒。这样一来,可把她的父母急坏了,女大不中留,怎么也得为女儿找户人家,否则不仅在村里抬不起头,女儿的后半生可怎么过啊。终于,父母托人给她找了户人家,也就是我的十五大爷。十五大爷知道自己这个岁数已经不好找媳妇了,因为那时农村的男孩大都十几岁便结婚了。大爷没有嫌弃她的过去,并一口答应婚后一定好好待她。就这样大娘在一家人的劝说下,终于答应并嫁给了十五大爷。


十五大娘是小脚,平日里只能是在家里拾掇拾掇院子,做做饭,再就是做一些针线活,至于其它的农活,大爷从不让她沾手。十五大娘很知足也很幸福,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打扮得大爷也是精神头十足。一家人相敬如宾,再加上都是勤快人,渐渐地大爷家的小日子逐渐有了转机。几年后,随着两个女儿的先后出生,小院里也总能传来大人孩子的笑声,十五大爷和他的母亲终于苦尽甘来。然而就在一家人幸福地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殊不知厄运却悄悄地降临到这个命运多舛的小家中。


那是十五大娘嫁过来的第十个年头,先是大爷的母亲去世,给十五大爷心灵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尽心尽力地伺候母亲,想让她老人家多活两年,可母亲多年的操劳已经积下了重病,再加上开始她总是忍着,把钱用在给十五大爷父亲治病上,因此错过了医治的时机。好在不久大娘又身怀有孕,暂时缓冲了大爷失去母亲的悲伤。年近四十岁的大爷幸福地期盼着这回大娘能给生一个带把的。然而事与愿违,结果大娘又生了个女儿,而且不知何故,生下这个女儿后大娘便开始得病,一双腿不听使唤,只能天天坐在炕头上。大爷着急,背着大娘四处求医问药,但最终没能治好大娘的病,结果大娘瘫痪了。瘫痪了的大娘心灰意冷,一度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几次寻死都幸好被大爷及时发现。大爷劝大娘说,我现在是忙里又忙外,我都没有被压垮,你怕什么,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而且再说了,我回到家能有人陪着我说说话,孩子回家能叫上一声妈,这还是一个完整的家,如果你真的走了,我们这个家才真的完了,求求你,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你不要再这样了……在大爷的劝说下,最终大娘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每天坐在炕头上用她那依然灵巧的双手,为一家人做鞋、缝补衣衫,她尽量地尽自己的所能,为大爷减轻点负担,甚至他让大爷在床边放好做饭的炉子等物品,斜着身子为一家人做饭。就这样一家人艰难地生活着,虽然日子有些紧巴,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女儿们也很懂事,大的看着小的,有了好吃的相互相让,而且学习成绩都不错。每每看着懂事的孩子,大爷心中的阴霾和疲惫就会一扫而光,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后来,大爷的女儿们都渐渐地长大,老大、老二每天放学后或星期天,都能帮着大爷到田地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就连小女儿也知道放学后挎上篮子去割猪草,回家后喂猪喂牛,主动承担起自己能够胜任的活计。大爷的大女儿初中毕业后说什么也不想上学了,原本考上重点高中的她深知作为姊妹中的老大,她应该为父亲、为这个家作出牺牲。四十多岁的十五大爷因劳苦而略显苍老,他那布满沧桑的脸上泪水涟涟,他觉得他对不起女儿,是自己的无能使这个家庭这样贫困,使大女儿辍学,可他已真的尽了全力,大女儿辍学他真的是心不甘啊。


下了学的大女儿给大爷帮了大忙,家里的活计几乎不用大爷操心,她承担起了为母亲端屎端尿、洗洗涮涮、生火做饭等家里的一切能够做的活,而且比一些家庭主妇做得还要好。即使这样,每天忙完这些,她还下田地和父亲一道侍弄着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希望的庄稼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才十六岁的大女儿为这个家撑起了半边天,每每看着能干的女儿,十五大爷心里总是被愧疚和幸福的滋味轮番轰炸。后来,有人为大女儿说媒,她自作主张找了一个本村的,为的是可以时时到父母身边来照顾他们。再后来,大妹考上了大学,她用订婚时婆家给的钱把妹妹送上了求学路。同样,几年后,小妹也考上了大学,她又卖掉了结婚后自己养的一头牛,把小妹送进了象牙塔……


孩子们大了,十五大爷日渐苍老,尤其是十五大娘,五十多岁的人头发全白了,而且人消瘦的皮包骨头,整日见不到阳光的脸蜡黄蜡黄的。至今记得我小时候在春节去给她拜年时的情景,看到她的样子便赶紧躲在大人们的身后,拜完年第一个快速逃离她的视线,我怕见到她的样子和神情。与大娘相比,高大的十五大爷却是那样的慈祥,就连说话都慢言慢语的,而且每次去,他总会抓一把糖放在我的手里。多年后这一镜头时常闯入我的大脑,我甚至想不明白,好好的大娘为何就不明不白地瘫痪了呢。


大娘是瘫痪在床上二十五年后的一个早晨去世的。据说,那天早晨大爷一觉醒来,起来去做早饭。等叫大娘坐起吃饭时,却怎么也叫不醒她,原来大娘带着满足的微笑和对大爷的不胜感激,永远沉醉在独属于她的美好睡梦中。


老伴的去世,使大爷仿佛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每天不知道干什么,只是在屋子里傻傻地坐着,本来身体硬朗的他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满是皱褶的脸上带着悲哀,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不幸都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多亏了大女儿经常来陪着说话开导他,才使他渐渐走出失去老伴的阴影。大女儿想让他跟着自己去过,因为二妹和三妹都在城里安了家,大爷过不惯城里的生活,虽然她们也极力想说服大爷跟她们去。最终大爷谁家也没去,他说自己现在身子骨还行,谁家也不麻烦。就这样,大爷一个人默默地生活在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世界里,每日里除了上地干活,回家后能够对话的就只有家中那台黑白的十二寸电视机和听了十几年的收音机了。


在十五大娘去世半年后的一天,我突然听母亲讲,十五大爷又找了一个老伴,而且是他的小姨子。出于好奇,我们还特地到大爷家里借口道喜,专门看了“新娘子”。“新娘子”长的和已去世的大娘很相似,瘦瘦的、高高的,与大爷很般配。据说这位大娘的老伴去世了,而且膝下无子,她感念于大爷对她姐姐的好,便主动托人说和,然后就来到了大爷家一起过日子。


已经快七十岁的大爷和大娘老两口还是自己种地,大爷脸上又开始荡漾起了笑容。他们幸福地度过了三年光阴后,灾难再次无征兆地降临到这个清贫的小家。这位新大娘在一天早晨出门时,不小心被门槛绊倒了,爬起来后并无大碍。可谁知到了第二天,她的腿竟不听使唤,她和姐姐一样,不知何故突然间瘫痪了。可怜大爷天生受累的命,一把年纪了,还要一边伺候大娘,一边忙里忙外。最终,大爷又伺候了这位大娘五年后,大娘也撒手归西。从此大爷真正就像风雨中飘零的树叶,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三个女儿的规劝没有动摇他苦守老家的心志,他说他住惯了这所老房子,闻惯了房子里的气味(他总感觉妻子的气息仍飘荡在老房子里),只要自己还能动,他哪里也不去。


今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已经八十岁高龄的十五大爷,耳不聋眼不花,只是嘴里的牙掉了几颗,身体依然硬朗,有所改变的是他不再下田地干活了,同村的女儿完全接管了他的生活。每天,他在女儿家吃完饭便回到自己的老房子里,早就有同村的老人们聚集等候在他家门口,他们在一起打打牌九、拉拉家常,或者拿个马扎坐在墙边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或小说,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眯着眼假寐。


大爷彻底融入了老年人的生活,他勤劳、质朴、至亲、至孝、有情、有义的一生,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他的大爱也被村民们传为佳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