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永远的“学生蓝”

2020-09-24抒情散文淄清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0 编辑

  在上小学那阵子有着说不出的酸楚,一个学期就得抗着板凳回家,再到开学的时候把板凳抗回学校。我不是嫌弃板凳的笨拙,而是长满青苔的板凳把我的"学生蓝"衣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0 编辑 <br /><br />  在上小学那阵子有着说不出的酸楚,一个学期就得抗着板凳回家,再到开学的时候把板凳抗回学校。我不是嫌弃板凳的笨拙,而是长满青苔的板凳把我的"学生蓝"衣服弄脏。我是个爱干净的人,自小就不喜欢龌龊,爱与干净的伙伴玩耍。一个所谓的学校,残垣断壁里几间相对完整的房子便是我们的教室。下雨时还要在里面撑起雨布,窗户被砖头垒上,教室里阴暗潮湿。学校里保不住板凳的安全,就吩咐学生假期带回家保管。在假期就连课桌的抽屉里几支半截粉笔也未幸免,一个扫地的破笤帚也被人偷了。

  在我的记忆里是一片小小的蓝色,男生女生统一"学生蓝"服装。这并不是学校的校服,是家长给购买的布料。家长们不舍得穿"学生蓝"布料的衣服,家长穿老粗布。在蓝蓝的教室里,女教师抑扬顿挫地讲中国历史。说真的那时我都忘记了女教师穿得是什么衣服,大致是军绿。布料也是与"学生蓝"一样的布料。只记得她穿着与军人一样的服装,那是在那年代并不流行的颜色,不过是和学生区分一下。她穿着蓝色的襻带布鞋,比一般妇女的纳底绱鞋显得轻巧。这就是我对一个女人从"蓝色"开始记忆中的好感。"学生蓝"是纯棉制作,由于工艺低下,容易褪色。奶奶把我的褂子在洗衣盆里揉搓,满满的一盆清水瞬间变成纯蓝的墨水。我呆呆地在一旁看着,心有说不出的滋味。一水后的衣服白蓝参半,两水后的基本是白色了,三水后就是苍白苍白的了。一个个小孩子抄着手,弯着腰,斜被着书包从班驳的土墙边走进教室,脸色无任何光彩,一如衣服的苍白。70后的时代注定苍白,一张张营养不良的脸。

  这"学生蓝"很不结实,工艺制作水平差使得布料的质量孬。一个月左右就露胳膊肘,整天趴在课桌上,粗糙的桌面很容易把袖子磨烂。同学们经常说"露眼"就是屁股上被板凳磨破,而膝盖与课桌抽屉相互摩擦也就同时"前两眼"一个头扎"羊角"的小女孩,屁股上一个正方形补丁。一个带着"三扇棉帽"膝盖各一个长方形补丁。这便是那年代的代言形象了。说来也怪,没有很好的比较,童年就看出那衣服不好看,是审美观念的天性。不使用就是不好,孩子们清楚这点。

  八十年代爸经常往复张店,就在闲暇时间给我买了"的确凉"衬衣。这是当时很流行的布料了,这布料轻盈美观,它相对"学生蓝"结实了很多。在后来爸又说买"涤纶"布料,妈带我到裁坊做西服,这布料让我有大上海的感觉,没想到两个扣子的衣服,又没里子,穿在我瘦小的身上不舒服。这些布料对我的印象就是一阵风过去了,没有"学生蓝"给我的印象深,毕竟是小时候的苦涩。后来我知道纯棉布虽然不结实,但养人。它对人的皮肤是起保健作用,透气,散汗,不粘身。前不久到周村古商城游玩,在旅游局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大染坊,除了感受先人的印染和纺织技术外,我对《大染坊》作者陈杰凭吊一翻再发些感慨,就是眼光注意在那些纯面布料了。妻子在裁缝的帮助下量身定做,一伙人谈笑风声,他们早没了"学生蓝"的感觉了。手轻轻地抚摩一沓一沓的布料,久违的感觉由然而生,仿佛又回到那朗朗的读书童年。
2008.6.29博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