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张继和《枫桥夜泊》

2020-09-24抒情散文心中的秘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27 编辑

在写《宁静枫桥路》时就产生这种想法,把张继和《枫桥夜泊》整理出来,作为<续>写在这里,完成对文章中疑问的注解。——题记张继和《枫桥夜泊》张继,字懿孙,襄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27 编辑 <br /><br />
在写《宁静枫桥路》时就产生这种想法,把张继和《枫桥夜泊》整理出来,作为<续>写在这里,完成对文章中疑问的注解。——题记

张继和《枫桥夜泊》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资料不详。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一生只做过一些小官。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相次没于洪州。”因此,推算张继大约在大历末年去世,又说在《枫桥再泊》不久离世。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诗的评语)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他的朋友,除刘长卿以外,有皇甫冉、窦叔向、章八元、顾况,都是诗人。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但是,现在已无从考证他是谁的子孙。
他的诗见于《全唐诗》中的,只有四十余首,其中还混入了其他诗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余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余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不记得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的更广泛了。
张继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
当时青春勃发、风华正茂的张继,满怀希冀进京赶考,结果却名落孙山。他心情抑郁,怀有怀才不遇的感慨,游历而至苏州,寄身于姑苏城外的枫桥镇,睹物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佳句。我想与姑苏城相比,枫桥镇显得清冷了许多,即便如今,也能体会到这一点。试想当年张继借宿枫桥时,正值深秋!秋心为“愁”,况且历来是“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女子到了春末,看到“菡萏香消翠叶残”,自然也就“西风愁起绿波间”了。而男子到了本是丰收季节的秋天,本该享受云淡风清的爽气,而一事无成的人,就只有“江枫渔火对愁眠”了。再听那寒山寺的钟声,本是清除人烦恼的,如诗“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而失落的人则是越听越悲。我想张继当时就是在这样的感触下有感而发一挥而就得吧!

在这首诗中,张继深刻而细腻地写出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使人从有限的画面中获得悠长的韵味和无穷的美感。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所以任何人读这首诗都不难成诵,并且愈是反复吟咏,便会愈发感到它蕴含丰厚,诗意浓郁。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诗人夜泊时所见,点明了时间是深夜,季节是晚秋。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静之中,偶有乌鸦啼叫划破夜空,反而使周围的气氛显得更加宁谧深沉,而且寂寥。

“江枫渔火对愁眠”点出诗人夜宿于客舟,是切题之句。原来,在停泊于岸边的客舟中过夜的诗人,其实一直不曾入眠。月落、乌啼、秋霜满天,这是他对远处景物的感受,而江枫和渔火,则是他对近处景物的观察。读这两句,重要的是体会其中包含着的时间过程。从欣赏远景到留心近景,从倚窗不寐到带愁而眠,无疑过去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两句诗所写的,实际上就是诗人勉强睡下去以后依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时,对于方才观察所得的记忆与想象。诗人运用由远而近、由虚及实的手法,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他寄居的这条客舟上,集中到他这个带着愁绪夜不能寐的主人公身上。所谓“江枫渔火对愁眠”,也就是使怀着忧愁的客船夜泊者对着船外的江枫渔火而眠。

诗人到底有什么忧愁呢?

这首诗并没有表现。只是着力写出一种情绪,一种环境,一种色彩和调子,而不是写出它的事实。但是从诗的历史背景和资料看,着重表现的是诗人面对战乱、赶考不中,旅途孤寂的满怀愁绪。

诗的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用作者在客舱中的所闻所想,进一步衬托自己的孤寂。在万籁俱寂之中,诗人忽然听到远远传来了钟声,那悠扬的钟声在夜空中回荡着,使这里更空旷,更幽静,他也感觉更孤独。于是他猛地想起,著名的寒山寺就在近旁,这钟声就是那里传出来的。仿佛撞钟,清音激越,难免会使诗人想到,人生逆旅中的种种境遇和遭际。这一点。诗中没有明写,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

从美学角度欣赏,你会感到张继真是个了不起的美学大师!

初读此诗,如柳浪闻莺,清丽辽远;又若二泉映月,婉转悱恻。
我虽然不会写诗,可我深知,诗需要一种意境。而这首诗意境深远,因此成为千古绝唱。
诗中的月落,乌啼,霜漫天,江枫,渔火,寒山寺,客船等事物,静中有动,动中有感,所感所悟,都能让人受到感染,愁绪满怀。
从诗中描写的事物看,像是素描,像是水粉,或者两者兼有,浓淡相宜。从素描上来看,银色的笔墨,最是清淡优雅,着墨不多,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意孕其中。
若说写实,一片氤氲之气,有如梦境,缥缈缠绵,难以捉摸。若说写意,而一个个物体却又是清晰实在无需雕琢。
诗从着色的角度来看也别有一番韵味。
月亮洒泄清辉,银色为主色调,其中参杂黄色,显得清凉且透亮。
霜,银白,与月色同属冷色调。
枫叶本色为火红,与渔火同为暖色,比较突出,而在月光以及江水、夜色等背景的渲染下,略显紫红,色调更加浓郁。
这是最基本的冷暖对比。
黄色、紫红、互为映衬,色调协调,美感十足。

而月色无垠,银霜漫天,面积相对与江枫,渔火大了许多,犹如“万花丛中一点绿”,“万树丛中一点红”;面积对比又是绝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如品珍馐,又如闻仙子的低禺清唱,余音饶梁。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仅仅二十八个字,却运用到了绘画技法,色彩搭配,面积对比,营造了一个意境深远,素雅清丽的画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如今,凡到过寒山寺的游人都惊讶,寺内有四、五个和尚,整天就是靠写这首诗创收,以至该诗人人皆知了。可见,张继因一首诗成就了自己的历史地位,成就了枫桥和一座城市,也成就了和尚和一座寺院。

张继重游寒山寺时,已经暮年,感怀当年境况,又写了一首《枫桥再泊》:“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对这首诗,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两诗对照,所写的景物相同,以诗人写诗时的生活背景和心境而言,《夜泊》寄予兵荒马乱时的愁思;而《再泊》表达的是故地重游,以诗采和意境而言,后诗远逊前诗。

这首诗之后,张继不久便辞世,时间大约在大历末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