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7月7日:一个幽深与冷寂的下午

2020-09-24抒情散文刘川北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4 编辑

  7月7日:一个幽深与冷寂的下午刘川北七月的阳光,充足,饱满,带有侵略的性质,像箭矢,密集在村庄的简易硬化的路面上,密集在屋顶,密集在少有树木遮蔽的院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4 编辑 <br /><br />  7月7日:一个幽深与冷寂的下午
  刘川北
  七月的阳光,充足,饱满,带有侵略的性质,像箭矢,密集在村庄的简易硬化的路面上,密集在屋顶,密集在少有树木遮蔽的院落里。阳光在巷子里蔓延流溢,左右奔突,进行着一场无声的突围。空气令人窒息,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它们随着某种可疑的幻觉的到来,一点一点地板结凝固。我骑着单车,先去老叔家看望我的奶奶。一领单人草席,铺在炕面上,奶奶瘦小枯干的身体浓缩在这领草席上,草席的色泽暗淡昏黄,和炕面毡子的深灰区分开来,像是画框,或者是一张泛黄的宣纸,奶奶侧身躺在那里,是简笔的写意,悬停在空际的根,一段枯瘦的藤,一个缺少浓墨重彩的“人”字。几乎每一年,她都要病一次,或大或小,吃点消炎药,一粒弗派酸就能够解决问题,最多打两天的点滴,便慢慢康复了。人生像是电脑里的游戏,需要闯关,每一个关口都带着血腥,带着不能期遇的偶然因素,每一个关口都生死攸关地关联到下一步棋路,影响着大局的走势。不幸的是,不管你赢过多少回,多少回的英雄与豪情,最末的收笔,是一种惨痛,和无尽的悲凉。弘一法师,弥留之际写下“悲欣交集”之语,那是凡人无法体悟的大悲凉,隐含着人生的挣扎与无奈。
  那一年,我遢着拖鞋拉着架子车,她躺在车里,嘴里吐着气,她的呻吟撒了一路。我抱起她的时候,身体的轻盈柔软,一下子击中了我,我嘴里默念,上帝,救救她吧!我惊奇自己说出这样一句话来,他的脑子里是没有神的,这临时的抱佛脚,即使真正的有神在,恐怕也不会伸出手帮助他化解心中的祈愿吧。看病回来后,她示意我翻出被角,里面藏着她平时舍不得花掉的钱币,她说不出话,轻轻地摆摆手。等她病好了,她跟我说,我死的时候,你们守着我的时候别害怕,哪怕自己变成了厉鬼,也不会伤害家里人的……60岁时,她就准备了自己的后事,每年夏天,她都会从破旧的陪嫁过来的椿木箱子里拿出自己的老衣裳,晾一晾,晒一晒。
  奶奶属蛇,生于1917年,今年93虚岁。1917年,这样一个年份,对于我来说,过于遥远,远在我的视野之外,是写在霉黄的历史教科书里的年份。我特意查过,1917年历史大事件,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川军与滇军在成都混战,张勋拥清,宣统帝在京宣告复辟,各地农民不断聚众起事……这样动荡不安的年代,个别人的喧哗,掩盖了众多人的沉默。奶奶尘埃一样飘落到世界上,她的声音渺小得和众多的草民一样可以忽略不计。她的一生没有什么志向,唯一的便是让家庭每个人,有口饭吃,能够健康太太安安的活着,这是她一生最大的理想,也是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她的子子孙孙,和她一样,平凡普通,没有惊人的举动与值得炫耀的地方。她要过饭,拄着打狗棒,步行上百里去山里讨要一口活命的饭食,她在跑日本鬼子的时候,抹着黑烟锅子躲到青纱帐子里逃难,她平日里纺线织布,黑夜里舍不得点灯,亮着一柱线香,熬过了长长的夜,她从没有让自己清闲下来,她颠着一双小脚,来来返返地在村庄的路上。日子好过的时候,也是小气的要命,把柴火当成宝,剩菜剩饭舍不得扔掉,一生勤俭自立。
  我下意示地感觉到,以前她病了,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铺垫,而这次她实在是躲不过去了。身体持续的低烧,她的头脑一阵一阵的糊涂,她的双手,在空中拨来拨去,她喃喃自语,这炕……冒烟,堵一堵……别让孩子受屈,让她拿着吃,吃饱啊……她的脑子里过电影一样,把一生的细节,一一展现。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候,脑子里还是那些日常的劳作。我无能为力,虽然我离她很近,我能够感觉到她的心跳,能够从她的呼吸感觉到她的挣扎与努力。她清醒的时候,睁开眼睛,我凑到她的面前,她认出我来,第一句话是询问孩子,问孩子来了吗?然后长长地叹一口气,又进入昏迷状态。用棉签沾着水,小心地给她润湿嘴唇,用吸管把牛奶灌到她的嘴里。她不拒绝,不反抗,任由别人的摆布。狭小的屋子站满了人,大姑、老姑、表兄、伯父、表姑,还有邻近的街坊,同族的长辈。
  我爷爷和我母亲在一年里相继去逝。之后,奶奶跟着我们过,伺候着我们兄妹的一日三餐,日久天长,我们对奶奶感情最深,在众多的孙男弟女中间,她也偏向着我们。即使她病成这样,她喊的最多的还是我和我女儿的名字。我上初中走读的时候,每个星期日回家,她都给我炒一罐头瓶的咸菜豆,咸菜切得很细,豆是黄豆泡胀后的豆嘴,两者过油一炒,便是那时候难得的美味佳肴,有咸菜煨着,咸菜豆放一个星期也不会变质。很长一段时间里,想吃奶奶做的咸菜豆,我央求妻子做这道菜,她很是不屑,说,这也是一道菜?想想也是,只不过这咸菜豆里有我奶奶味道,别人是做不出地地道道的咸菜豆来的。父亲操持着把旧宅院翻盖了,一排贴着瓷砖的亮亮堂堂的新房,再后来,父亲去了新疆,我结婚后调动工作去了县城,这样和奶奶相守的日子越来越少了。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她天天盼着假期,盼着我们回来。这些年,她一直一个人过,煤气灶电饭锅她不会用,一直是搂柴火,烧火做饭。她说,这宽房子大院住着心里痛快,她哪里都不去,哪的福份都没有这儿的福份大。她一个人住,门早早的插上了,灯早早地灭了。她的睡眠还很好,每天清晨在鸟雀的欢叫声中,迎来一个又一个的黎明。到了冬天,没有供暖,屋子里很冷,她一个人弄不了煤炉子,冬天大冷的时候,搬到老叔家,天稍一暖和,一点一点地蚂蚁搬家似的,挎着个布包袱把东西又收拾回来。我知道,她的心里挂念着我们,才这样恋恋不舍我家的房子,她还常常念起家门前那棵梧桐树。梧桐树枝叶茂盛,高高大大,高过屋顶,夏天时,院子里很是清凉。她逢人就说,说这棵树是招财树,是大孙子栽的。她现在病倒了,直接的原因是她看着天气热了,执意要从老叔家搬回去住,别人不同意,说她老了,一个人不方便。她大中午的悄悄地,一趟一趟溜过去,中了暑,引发了别的毛病。
  我要回县城,回县城之前,先回家捎些杂物。铁门上的红漆凋落了不少,院子里少了人的打扫,那些草疯了似的长了起来,院子里扔着一个红色的袋子,里面有西红柿,黄瓜,还有一棵青菜,青菜西红柿黄瓜都有不同程度的腐烂。这是我老姑来时扔下的,门锁着,只好把东西扔进院子里。奶奶平时舍不得买菜,她买时又买不多,老姑捎来了菜,却没有等到奶奶收拾进厨房。它们等在那儿,一声不吭地,等着一位老人的手把它们好好地安顿到铁皮的水桶里。外面的晾衣绳上挂着奶奶的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洗净的衣服,又重新被灰尘沾染,它们挂在那里,破旧的旗一样。阵阵的蝉鸣,并没有渲染出这个下午的生气,反而,在这单调的蝉声里,这个下午的时光更加的幽深与凄寂。也许罪过并不在于这蝉声,这一院的荒草萋萋,和昔日过日子的家常气象,形成了对照。我仿佛看见她端着搪瓷盆去洒淘洗青菜的剩水,这些水她不随意扔掉,浇到园子里的李子树下,或者一棵辣椒一棵紫茄子的身下;看见她踩着露水从园子里拔起葱棵,然后急急如风地移动脚步,进厨房,把葱叶切好准备下油锅;看见她在夏日的午后,坐在矮凳上,手里的蒲扇停在一边,靠在墙角上打瞌睡……
  锁上门,天色已晚。
  这幽深而冷寂的下午,让我触到了生命的柔弱,和无处不在的忧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