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背景

2020-09-24叙事散文刘川北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23 编辑

  背景刘川北“喂——听到了吗?我是陈静!”,电话里传过来的声音熟悉而又陌生。陈静这个名字太普通平常了,认识的人里面,有三四个陈静,我正满脑子搜索陈静这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23 编辑 <br /><br />  背景
  刘川北
  “喂——听到了吗?我是陈静!”,电话里传过来的声音熟悉而又陌生。陈静这个名字太普通平常了,认识的人里面,有三四个陈静,我正满脑子搜索陈静这个人的时候,电话那一头的羞涩而努力克制的笑声从听筒里渗透出来。我想起来了,这个陈静呀,要倒退16年的光阴,才能和她重新相遇。1992夏天,我从乡教办拿回派遣证,骑着二八的凤凰自行车,到小学校报到,小学校成为我毕业工作的处女地。乡村小学,学校规模不大,加上幼儿班共七个班,每个班三四十人不等。学校除了陈校长是正规的国办教师,其余的许老师和范老师是老民办,刘卫兵、许大云、殷亚静、江雪、阎桂英和陈静是代课教师。那时候师资严重不足,代课教师很普遍。我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26块,范老师领回工资发放的时候,多发了我10块钱,我也没数就放进了口袋里,害他着了半天的急。第一个月的工资花去一百多块买了一架录音机,然后攒了半年的工资,买了一辆普加骑单车。
  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光真的让人留恋,让人难以忘怀。大家凑份子,买零食,东西不在乎多少,重要的是那种热热闹闹的氛围。一包葵花籽,几根香肠,一包兰花豆,两三块方便面……像个孩子似的容易满足容易找到快乐。学校对过的小卖店,曲尺形的柜台,这一只箱子,那一只油桶,几乎没有站脚的地方,卖小百货,还兼着卖一些常备的中西药。开小卖店的男人脚有点跛,他老婆是四川外地人,小卖店常常是人满为患,常年的设着一个牌摊儿。更多时候,懒得去那里买东西,就委派一个学生,拿了钱去小卖店里采购。那个四川女人,知道是老师来买,往往多给一些。大家聚在一块,边吃边说笑,有的老师正上课,便敲敲门,捏着半根粉笔出来,问,啥事?回,校长找。说完便大步流星地往前走,来不得犹豫,忐忑不安地跟着往办公室走。一到办公室,没见校长的影子,便知上当,骗者与受骗者捂着肚子哈哈大笑。也不计较埋怨,留点书面作业,临时改成了自习课。有一回许大云捧着一广口的罐头瓶,美滋滋地喝着,我问啥饮料?纷纷地嚷,最新发明,益气养荣高参汤——等我品了一小口,有点咸,有点酸,经验证,添加的是正宗的方便面佐料包(那时候小卖店所卖的方便面只有一袋作料)。
  冬天天气越来越短,跑宿有些紧张,就住校。吃过晚饭,一无电视,二无广播,便去亚静家玩扑克。有一天陈校长偷偷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村里人议论纷纷,说我和亚静搞对象,让我注意影响。我眼睛瞪得滚圆,搞对象?!纯粹捕风捉影,这哪跟哪呀!细细想来,村子实在是小,人们饭后总得找点谈资吧,而小学校的教师便是醒目的公众人员,就像现在那些粉丝对偶像们的吃喝拉撒津津乐道一样,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可能成为村子里茶余饭后的谈资与笑料。像我这样年轻的后生,正是遭遇一番爱情的年龄吧,而我把爱情想像的过于完美,它不沾染一丝世俗的尘埃。我混迹在一大群女老师中间,星期日一大帮人骑着自行车去容城县服装市场。容城以服装加工而小有名气,价格低亷,又不缺乏流行的元素。我记得那时候,刚刚流行老板裤,裤腿肥大,一条裤子差不多用尽了两条裤子的布料。这样一条裤子,加上一件卡腰的夹克,鼻梁上再罩一副墨镜,很酷。陈静是容城人,成了我们的向导,我买了一件深米色的夹克,花去30多块,陈静操着家乡口音跟商家砍价,软硬兼施,还下十几块钱。一年后,这件夹克磨蹭频率最多的地方的毛绒全磨掉了,一块黑一块黄,陈校长说,穿这件衣服,和宰猪的屠户差不多一个德性。回来的途中,在陈静家做访,一天下来,很累,也很快活。
  陈静的父亲开着小诊所,她母亲更是出类拔萃的女强人,自己跟人家搭伙收购废铁。你不要小瞧这个,他们成车成车把收回的废铁运到首钢,一车皮能赚几千块钱,附近几个村子倒卖废铁生意的摊点排满了一条省道,一时间成为此地的特色经济,那些暴发户雨后的春笋般破土而出。陈静是代课教师里少有的高中毕业生,多数的代课教师也就是初中毕业,她很小的时候便过寄到东北的一个亲戚家,至到初中毕业才哭哭闹闹着回来。这显得她和别的代课教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她喜欢看琼瑶的小说,喜欢席梦容的诗……她和我们讲过她的一段恋情,准确地说,还算不上什么轰轰烈烈的恋情,只是事件的一个前奏,一个可以导致一段恋情的因子。她上高中的时候,她的语文老师对她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每次走到她背后的时候,那个文质彬彬的语文教员,总是用满含着痴情的目光注视着她的后背……至到高中毕业,他还给陈静写过热情洋溢的信。大家侧耳倾听,用眼睛瞄着陈静的脸,急切地问,后来呢?后来呢?陈静脸泛着桃红,很不情愿地说道,后来,后来当了小梁庄的代课教师!这个村子处在两个县的交接处,容城县的代课费偏偏比我们县少20块,这当然是陈静跨县来小学校代课的原因之一。我和陈静几个女老师去乡教办用三轮车带回教学书本和教学用具,回来时,买了一些鲜菜和干粮,到我家里吃过一次中饭。我对这件事印象不深,但是,我的奶奶记住了那个个子高高的陈静,说,这个人手脚麻利,不怕脏,不怕累,抱起柴火就跑,刷锅洗碗,跟开火车一样,又响亮又迅速。我奶奶还说,要是找这样一个媳妇,能撑起这个家来。那天中午还有谁到我家吃过饭,我记不得了,事后我奶奶的总结与记忆,倒是让我敢于肯定,里面有个子高高的陈静。
  范老师像似一位进入更年期的老太太,说话呱呱地,像30只肥胖的鸭子,絮絮叨叨,不绝于耳。范老师私下做着生意,平常闲下来还能说媒,当月下老。范老师说,邻村有个师范生,我给你打问打问。几天后,范老师郑重其事地告诉我结果,那个女师范生,一听条件,缺爹少娘,打死也不找这样的。有些话,做为媒人来说,要知晓其中的避讳,不能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范老师当然知晓其中的道理,他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能力,那是一绝,也许范老师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才这样直话直说。我当时很气愤,我没爹没娘和你有什么干系?不同意拉倒,充什么大尾巴鹰!那个女师范生,我在全乡教师大会见过她,姿色平平,走起路脚有些往里撇,她脸上的倨傲与不屑一顾,不知道有什么来由。我写了一封信,里面的言辞壮怀激烈,少不了对这个女师范生的揶揄嘲讽。信用牛皮纸封好,贴好邮票,等着身穿绿色制服的乡村邮递员把这颗“炸弹”准确定位。最后,信被范老师知道了,他一手抢了过去,说,脱裤子放屁——找费事,我给你免费送达。信被范老师没收了,他当然不会亲手送到女师范生的手里,让她激情昂扬地拜读了。过了不久,范老师问我,你看,陈静人不错,也是城市户口,家境也好……我以年龄还小为由婉言拒绝了。范老师反过来探问,就是陈静脸不好,炒黑芝麻炒糊了(脸上的雀斑多)!
  每年学生临近毕业的前一两个月的时候,集镇上的照相馆是夫妻店,他们常常串学校照相,主要的是照毕业照。老师也照,条件好一点的学生也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照相留做纪念。在出村的那条笔直的乡道上,陈静扶着红色变速的坤车,车筐里放着几枝洁白的梨花,乡道浮着虚土,车辙在照片上清晰可辨,高高的白杨,夹着一条幽深的乡道向前延伸。乡道两边的果木多是是梨树,素雅的梨花,给清新的村庄披上了洁白的婚纱。照片上的陈静,神情恬淡含蓄,一身粉色的运动装,更显青春的矫健。照片的边角,留着我的半个侧身,靠着道旁的树,人影模糊,在大片留白的画面中,像是一个签章。还有一张,是陈静在月亮拱门旁边取的景,那口缺了沿角生了铁锈的钟,也照了进去,远处的一个人影,拿着课本,站在教室门前,正在备课,不用猜,这个人是我。和第一张相片一样,在照相的时候,大家都让开了镜头,或者说摄影师技术欠佳,没有注意到取景的失误。好在大家都没有注意这个细节,在陈静的相片里,我悄悄地躲在背景里。没有人发现这小小的细节,也没有人拿这个细节开玩笑。或者说即使发现了,也不会当成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在所有的女老师中,陈静照的相最多,好像再不照相,明天照相馆就要倒闭了一样。过了没几周,大家才知道,陈静不久要订婚,是邻村在保定上班的一个小伙子,陈静比男方大三岁。
  我在小学校待了两年,第三年调到了乡中学,渐渐的和小学校失去了联系。后来小学校合并到邻近的一个学校,范老师许老师转了正,许老师退休了,范老师在幼儿园里工作,老校长也早就回家打打乒乓球,种种庄稼,日子倒也逍遥自在。代课的女老师都早早地成家立业,当然,也结束了她们短暂的教师生涯。代课的刘卫兵,我来小学校的第二年就不代课了,现在做生意,开着几十万的私家车,生意很红火。
  陈静是从我老叔那里打听到我的手机。我老叔赶集下店摆书摊,租书买书,陈静认识老叔。电话里知道,陈静养了三个闺女,现在在她们县县城的一家超市当售货员。断断续续地通过几次话,一次是她们超市特价销售,她发过短信,建议我去她们那儿购物……还有一次,她的大女儿要升学,问问在我们县上学怎么样。我们甚至打算有机会把小学校的这些人约好聚一次。今年的暑假,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男人粗暴蛮横,说,以后不要再跟陈静通信,否则后果自负。我猜测这个人多半是陈静的老公,但是这样的口气,这样的云山雾罩,这样的粗俗浅陋,让我吃惊。在这个男人眼里,陈静水性扬花,跟男人作风不检点。我一时间猜不透,陈静这个人真的变了,还是这个男人疑神疑鬼,把婚姻维系在自己的假想之中。前段时间网上暴出“艾滋女”事件,当事人和陈静一个县一个乡。我由此联想,此地之民开化,民风不淳。“艾滋女”事件真相大白之后,我才稍稍松弛了一些。后来,我的手机丢了,换了新号码,从此和陈静没有了联系。我不知道,陈静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我心甘情愿的理解,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误会,希望她生活的平安与快乐。
  人与人在世上相遇的机率是几亿分之一吧,在千万万过往的陌生人之中,彼此邂逅,是一种缘份。哪怕差半步,你都会失去认识对方的机会,在这茫茫人海中,这个人对你来说,是永远的和你没有一点关系的陌生人。小学校的时光,让人怀念,睹物思人,那里有我流失的青春,有我青涩的梦想,我再也不能年轻,再也不能回到往昔的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中去了。我珍重这种友情,哪怕远远的,化作对方的模糊的背景,也要道一声祝福,为一份友情,铺排最温暖的底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