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一篇文·一本书·一份缘

2020-09-24叙事散文梁星钧
运动易生灵智。我的许多想法都是在运动中产生和定格的。上周回家,上车等候的那一刻,我从包里掏出一本刚收的新书,心情是微妙的。这是一本渴盼的书。早上我估计该到了,就下楼问,回答没有。上午出去办事,在街上碰到骑摩托返回的邮差,我挥手问,他说东西都
  运动易生灵智。我的许多想法都是在运动中产生和定格的。上周回家,上车等候的那一刻,我从包里掏出一本刚收的新书,心情是微妙的。

  这是一本渴盼的书。早上我估计该到了,就下楼问,回答没有。上午出去办事,在街上碰到骑摩托返回的邮差,我挥手问,他说东西都送过去了。我回一楼的小陈那里查找,仍然没有。我上了一会班,楼下突然通知我书来了!我急忙去取,回来扬在手里对同事不无炫耀地说:嘿嘿,今天我迟走一步还走对了,真划算呢!我又朗声读起扉页上的文字:××,从军16载,少校军衔退役……对面一位素敬军人的女同事连忙打断我问,是你们作协的吗?我说,不是,是文友!                                     
  这是一本磨沙面料的混麻色书。给人的远景是红白黑黄。其粗犷苍凉和持重大气的主色调,宽厚软硬合适,前后缀有格言警句,红色草体书名镶钳在黑边上,雄踞在页边的竖排山峰之上,显得气势雄壮。几天来我都在想,“在时间后面”到底是何意呢?其实只要读了他的序言便可略知一二,但我一反往常习惯,想先揣摹揣摹。这是陈年旧事的象征?我们知道,“黑色”代表深沉,“山峰”代表错落,“时间之后”即为历史,深沉的错落历史,可否理解为一种缅怀中的沉淀及其审美呢?当然这是我的臆猜,一切的结论出于物证,即在我们全面而深入的阅读之后。

  书轻轻捧在手,我颠来倒去把玩。轮起,放下,摩挲,上下掂量,刷刷地翻,合上,手感是舒服的,色泽是柔和的,厚薄是适当的。我延想自己也要出书,到底该出本什么样的书呢?该事谋划已久,文篇绰绰有余,自序(或后记)早拟好了,类别编排,比重搭配,全文基调,已都早有考虑,可后来还是搁置了。原因有多方面,费用销路问题,文质水准问题,社会功效问题,新的定位问题等等。我后来终于明白了,当一件难事变成为易事时,这时人反倒减了胃口,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了,人也由此变得更加淡定从容。

  莫非,此本可供作为参考借鉴的范本么?

  想想这本书的获取,我无法不提到某种缘的巧遇。“缘”是机遇机巧的神秘物,我们无法道清。当巧遇的神秘性穿透我们沧桑历史的时光隧道以及所有理念之后,我们来不及揭秘和有效作出解释时,就自然深信了,认为缘的合理存在。一如那些无以解释的人间不灭情感。我在拙评该作者的一篇文时就曾认为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自然也不一定有结果,所谓“有缘无份”。评文中的梅子,透明而热情的阳光面孔,将一份美好的热爱期待,消蚀在倏然退去的无尽的光阴里,她用温情和真诚,用幽怨里的爽朗明快,特别是那别前的瞬间美丽,庄严宣告了一段不舍情缘的终结,也为作者和世人定格了一世情的永恒……,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缘分呢?又是一幅何等苍茫的人间凄美图景呢?这个荡然于心的残梦,它在作者和我们读者心中永久升腾,曼舞,飘在我们一生的脚步里。当我面对这种幸福里的苦涩情感,浸在这种场景,感同身受,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我身上,我自然就奋笔写下了我的读感共鸣。该共鸣的评论文字得到了文友们和作者的赞许,他感激之余,诚挚地赠送我一本书,我笑纳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缘分的赠书。

  我真还没有这么面对过一本书。梅子的旧影在书中再度出现。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份情,穿透了茫茫宇宙,与梅子巧妙地神遇了。这是一幅跨越时空的爱情图景,诞生并延续在特定的场景里,她会定格并注入历史记忆苍穹,化作人间的幸福力量。虽说我先后也获取过不少的同类书,也购买过许多不忍释巻的读本,而这本确还有她的独特处。我想,一个人对物品的欣赏如此千差万别:或迫不急待;或先热后冷;或从容淡静,庄重沉静地对待之。这本书,当属后者。

  写此拙文期间我经历了许多事,见证了许多人。但都没有影响和妨碍我写下去,终能在时间的挤压下达到目的。我是极欣喜的。这个赠书人天天直接或间接和我们打交道,我也不用多作个体介绍,或许你早知道,熟识不过,或许你一无所知,但正在熟悉……他从部队服役回来先当记者,后作影视编导,现活跃于各大网坛,报刊,业已硕果累累,捷报频传,但他始终是默然而低调的--鉴此我故意隐其名字,但我在此也真诚地祝愿并相信他,定会开足马力,再振雄风,奔向更加广阔自由美好人生的新天地!
(写于2010,1,27 老宅)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2-9 10:3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