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祖 陵

2020-09-17叙事散文ncwls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7 编辑

祖 陵魏洛书“死者为大”是条古训,意思是对死者要尊重,哪怕死者生前是活者的仇家。我认为这条古训应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战场上,经过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后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7 编辑 <br /><br />祖 陵魏洛书
“死者为大”是条古训,意思是对死者要尊重,哪怕死者生前是活者的仇家。我认为这条古训应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战场上,经过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后,胜利者会安葬败方的阵亡将士。死者为大!蒋介石杀了不少共产党人,他失败后,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对蒋的祖陵予以保护。死者为大!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叫清明节。那是各家各户举家前往墓地缅怀先人祭祀亡灵的日子。死者何其大! 我们家的祖坟都在闽西武平,在我们家族成员们的心里,有牵挂有念想的前辈其实没有几个,就是我的祖父和祖母,还有祖父的父亲和母亲。再上一辈,我这一代人真的搞不清了,只有我的父辈才知道。我的父辈四兄弟,解放前就离开了家乡,在外地工作。在20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乃至70年代,中国的交通还很落后,回一趟老家很不容易,要费好几天时间,累得要命。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国情,那几十年,中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因为祖父是地主,我的父辈又都是“良民”,结果,在那几十年,我们家的祖坟杂草丛生,无人打理。每到清明节,看到周边邻里一家家拎着红烛爆仗香烟纸钱去自家祖陵祭奠扫墓时,我们家族的人就像是心灵深处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和不快。 到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国情发生了大变化,放弃了“阶级斗争为纲”,把“地富反坏右”的帽子全都摘了,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自那以后,共产党和民众都把心思用在了发展经济上,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各行各业努力奋斗,极为迅速地提升了国力,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和他的三个弟弟回到阔别数十年的故乡,去祭拜生了他们养了他们的父亲和母亲,到他们的爷爷和奶奶的坟地上烧香点烛。村政府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几兄弟,还很大方地把我们家的祖宅归还我们。虽然祖宅已经破烂不堪,几近废墟,兄弟几个还是挺高兴的。为此,他们包了一场电影,请全村人观看,感谢村政府和乡亲们的热情款待。他们几兄弟的哥哥,祖父母的养子,也从邻村回来认祖归宗。他是个退伍军人,阶级觉悟很高,他的亲生父母是贫农,如果我们家地主帽子没摘,他可能就回不来了。五兄弟又团聚了,还真该感谢邓小平。他们决定祖宅交由老大打理,每年清明节扫墓的事也由老大一家认真料理。从那以后,我们家的祖陵每年都有人去祭祀了。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交通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像蜘蛛网一样把神州大地的许许多多的城市紧密地连接起来。高速公路也要经过我们老家,我们家的祖坟在新开高速公路的开发范围内,必须迁坟。收到迁坟通知后,这件事落在了我的头上,因为父亲和伯伯逝世了,叔叔们也都太老了,我在我这一辈兄弟姐妹中是最年长的。我本想把祖坟迁往江西,因为我们家族的大部分成员在江西生活。我准备到吉安的一个公墓去买两块墓地,用不了几个钱。我觉得祖陵安放在江西好处很多,至少我们不用千里迢迢到老家去扫墓。我的想法得到叔叔们的认可,但却遭到家乡亲友们的极力反对。在家乡,跟我们家攀亲带故的人不少,七大姑八大姨的子孙后代很多,但真正能在清明节去我家祖陵扫墓的人寥寥无几,好像只有大姑的儿子会带他的老婆孩子去烧纸钱。 大姑只有一个儿子,刚生下这个儿子没多久,丈夫就去世了。大姑没有改嫁,也没有招婿,一心一意地把儿子带大。大姑跟娘家特别亲,孤儿寡母经常回娘家,祖父和祖母格外喜欢这个外孙,其实,大姑的儿子跟我的几个叔叔年龄相仿,他们在一起有如兄弟。大姑的儿子比我大十几岁,我叫他表哥。他是粮食局的干部,能说会道,相当有文化,社会经验很丰富,我很尊重他。他已退休多年,我还没退休,迁坟的事就托付他全权处理。他和嗣贤伯的儿子还真忙活了一阵。我吩咐他们找个地方把祖先的尸骨安放好,等放假了,我去取,然后带回江西。不料表哥把我说了一通。他说迁坟只有往家乡迁的,叫“落叶归根”,绝对没有往外乡迁的道理,那会是“背井离乡”,老祖宗们自己肯定不愿意。他还说这件事交给他办,选墓址,建陵园,他全包了,不要我们出一分钱。为了让我放心,他说了一句令人感动的话。他说,他虽然不姓魏,但他是魏家的人。其实,我知道表哥的能力,他不那样说,我也百分百相信他。后来,我和表哥经常通电话,我只问进程,别的我只听不问。 对我们家族来说,2007年大年初四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我们家族的数十人,男女老幼,祖孙三代,从南昌、福州、赣州和三明等地出发,汇聚武平岩前,因为祖陵已建成完工,我们来祭拜祖宗。我们跑的都是高速公路,不到一天时间,全都到齐了。岩前,我已多年不见,我的晚辈们跟它还是初次相见。这个坐落在闽粤接合处的繁华小镇,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生产能力的工业区,来自闽、粤、赣三省的开发商络绎不绝。我印象中的原先的那几条小街和低矮的商铺已不知去向。镇子里的街道多了、宽了,镇子里的房屋高了、漂亮了。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得不得了。我的天!这中国人如果放开了手脚,哪个地方不会翻天覆地? 新建的祖陵就在离岩前镇不远的大布村。表哥领着我们来到一排山峦下,手指半山腰处,告诉我们祖陵的方位。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登山小道往上攀登。我的三个叔叔都是耄耋老人了,在儿孙们的搀扶下,一步一步,慢慢地朝陵园进发。 陵园不大,但很别致,不像那种占地很多的圆弧形传统墓地,也不似西方人习惯的那种孤独、寂寞、过于简单的墓地。陵园紧挨着山的一侧是一排墓位,共有八个墓位,一个挨着一个,全是用水泥浇筑,不会生长杂草。其中三个墓位立了墓碑,我的祖父母的,曾祖父的,还有一个是大姑和姑父的。那排墓位的前面有一块不小的空地,空地很平坦,铺上了水泥。站在墓前的平地上朝前、朝左方和右方瞭望,视野开阔。前方就是岩前镇,不用望远镜,也能看到街道、汽车和行人,从镇旁经过的一条高速公路在阳光下闪耀,特别清晰。左方进入我们眼帘的是广东蕉岭,因为天空晴朗,祖母的老家,广福乡杨屋村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右方看到的是祖父的老家,岩前镇灵坊村。越过灵坊村,再往前看,是绵延的群山,那是武夷山的南麓,武夷山的西侧就是江西,我们家族的许多人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表哥确实很有眼光。 南方人祭祀祖陵,可能跟北方人有点差异。南方人喜欢热闹,一定要放鞭炮,不光是点蜡烛、烧香、燃纸钱,还要跪拜。因为人多,费了好长时间,我们才把所有的程序做完。 下山前,我站在祖陵前的平台上,再一次朝茫茫太空、朝祖父的出生地、朝祖母的故乡、朝近在咫尺的岩前镇仔细观望。我在想,人类应该更多地生活在感情世界里,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安宁,更安全。我又想,国家,国家,有了国,才有家,国好,家才能好。 愿祖宗在这里长眠安息。

(2016.1.30写于福建上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