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西藏印象·柔情拉萨

2020-09-24叙事散文赵晓梅

西藏印象·柔情拉萨离开林芝,翻过5200米的米拉山后,充满生机的绿色也就渐渐退出了我们的眼帘,那淡雅的黄褐色、棕色和淡黄色交融一体的西藏高原特有的古典素雅之美,沉吟着这片古老大地上的苍茫和朴素。西藏的春天来得晚,帮杰塘草原上的牛羊和马匹在
西藏印象·柔情拉萨   离开林芝,翻过5200米的米拉山后,充满生机的绿色也就渐渐退出了我们的眼帘,那淡雅的黄褐色、棕色和淡黄色交融一体的西藏高原特有的古典素雅之美,沉吟着这片古老大地上的苍茫和朴素。西藏的春天来得晚,帮杰塘草原上的牛羊和马匹在空旷的枯黄中寻找着生命的营养,注册着一个村庄的到来。我们看到低矮的平顶土毡房前堆垒着像墙壁一样高的牛粪和香草,这是牧民用来取暖的唯一燃料。   公路沿拉萨河延伸,远远地,我们透过车窗首先看到的是座落在天际的布达拉宫,气势恢弘的布达拉宫巍然伫立在前无大厦后无高山的蓝天下,暗红的宫殿宁静地矗立,带着佛的睿智与深沉。淡淡的晚霞飘荡在上空,让我顿生景仰之情。经过一座大桥,我们便来到了心仪已久的拉萨。   从丽江到拉萨,我们用了七天的时间,行程四千多公里,一路考察采访,翻越大雪山、穿行大峡谷、沿着崎岖的山路迤逦而行,领略到的不仅是茶马古道上无限的魅力,寻找到的是祖先们留在古道上永不消失的冒险精神,这种冒险不只是拿生命财产孤注一掷,而是那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毅力、勇敢的气魄和卓越的智慧以及亲密无间的团结合作等美德。无法想象,当我们的祖先赶着一队长长的骡马,驮着茶、盐、布匹、红糖从丽江走到拉萨时,又将雪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往返一趟就要半年以上,那异常险恶的生存条件,那长达数千公里的漫长旅途,一步一步地丈量着生与死的距离。白天,爬雪山过草地,越溜索跨江河,攀悬崖穿险峰;夜里,天当帐篷地当床,霜做枕头雪做被,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卓越的抗争,用脚步“流淌”成各地间相互沟通的“生命”大动脉,成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文化走廊。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的纽带,也成了人类为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我们和我们的祖先们一样,到达拉萨,这是一种怎样的慰藉和快乐!   拉萨城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拉萨意为“圣地”、“神地”。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因一年四季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素有“日光城”之称。   我们把一路的劳累和疲惫像当年的马帮卸下马背沉重的驮子一样卸在金蕃大酒店后,便来到一家藏族风味很浓的餐馆。一进门,主人就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端来浓香的酥油茶,在拉萨喝酥油茶也是很有讲究的,第一道是甜茶,第二道是奶茶,第三道是咸茶。藏族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那就是边喝边添,客人的茶杯里总要时时添满,如果不想喝了,告辞时再一饮而尽。喝过酥油茶之后,就要喝美味可口的青稞酒了,热情好客的藏族姑娘敬你一杯青稞酒时,你要先品尝一口,她就为你添上,再喝一口,再添上,一直要喝三口,最后满杯喝干。吃糌粑更有意思,把糌粑面放在木碗里,加上酥油茶,用手不断地在碗里搅捏成团,就可吃了。最后是手抓羊肉、牦牛肉。坐在摆设有古老藏式家具和各色各样的马帮用具的餐厅,吃着正宗的藏族风味饮食,感受着藏族的饮食文化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赶马人到达拉萨的当晚,也许会像我们这样莫名的兴奋,痛快地享受到达拉萨圣城的每一分美好的时光。   当我们朝着布达拉宫的方向走去时,我们就融入了朝圣者的行列,一种浓烈的藏传佛教文化气氛像拉萨纯净的空气一样浸染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的香客,披着拉萨金色的阳光,怀着敬仰之心,虔诚地向着布达拉宫仰望、跪拜、祈求。   在拉萨的夜晚,站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选择一个角度仰望(离开世俗的灯光)。事实上,拉萨的夜空是透明的,纯净的,素雅的,在这样的海拔、这样清凉而神秘的夜里,布达拉宫清晰着所有的轮廓,影影绰绰的星星在它的周围闪烁,一种莫名的恍惚、惊喜地说出了一个词,一个诗意浓浓的词———天宫。那夜空里嵌满了宝石的光亮,很久很久没有注视过天空了,填满倦意的双眼眷恋着西藏夜空的纯净,心魂仿佛在世界屋脊的寒冷地带沐浴着月光的照耀,那月光似澄清的雪水,而西藏则是一只酒杯,在不同的时段斟满不同的美酒,让一颗心在恬淡的安静中兴奋得彻夜失眼,沉醉后的感叹和赞美。躺在拉萨的床上,我的睡眠被卫生间里传来的水声追赶得无影无踪,彻夜不停地漏水,这种均匀的滴水声在静夜里响亮地敲打着空空荡荡的睡眠,声音越来越大,由柔弱的滴落变成了铿锵有力的敲击,宛如逝去的光阴又回来寻找它的记忆。
晶”。   站在宽阔的广场上,层层叠叠,气势非凡的布达拉宫,以傲立尘世的姿态庄严肃穆地高居在蓝天白云之间,那种慑人心魄的威严和神秘让人从心底敬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心灵上的冲击力。前来朝圣的人群,大都是身穿着藏袍、头发编成藏辫、佩带着珊瑚和绿松石饰物的男女,手里不停地转动经轮,嘴里念着我无法听懂的经文,不停地围着布达拉宫转圈或是向着布达拉宫顶礼膜拜,体味着只属于他们的宁静和幸福。   其实,拉萨是一座宁静的城市,正因为它的静,任何一点点响动都会闯入你的耳朵,也许是西藏的那些钴蓝色庙宇固有的一种肃静,雍容华丽的布达拉宫矗立在市区上空,朵朵白云在宫殿金顶上徐徐飘过。事实上,布达拉宫的外观更像一座城堡,如一只建筑学上的美丽的蜂巢悬挂在世界的最高处,又如一枚绽开的石榴,让人无法去数清如水晶一样汁液丰美的颗粒,自唐以来一直在生长壮大,成为今天令人叹为观止的规模。行走在它的宫墙脚下,美丽的幻觉和神秘的诱惑充满着一个人的头脑。仿佛只要卸下宫墙上的一幅唐卡,或者推开一扇小小的木门,就能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微笑和爱情,就能听到对十二丹玛吉玉仲玛女神的赞美:“脸上带着傲慢的微笑,洁白的身体在太阳光芒的照耀下宛如一颗水   布达拉宫的建筑是从爱情开始的,公元641年,唐朝的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松赞干布 “营造宫室,以居公主”。在红山筑起三道围墙,修建了堡垒式的宫室九百九十九间。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重建布达拉宫,之后,又经多次扩建,才形成了今天这样宏大壮观的规模。昔日,它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和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今天,已成为我国最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随着人流来到白宫,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寝宫和施政之地,宫墙四壁是精美绝伦的艳丽壁画,顺着窄窄的回廊,爬过一道又一道笔直的楼梯,走进一间又一间珠光宝气的房屋,金盆、玉碗、松石、玛瑙、绫罗绸缎等豪华陈设使人眼花缭乱。来到堆金砌珠的红宫,这里全是灵塔殿和佛殿,是从事佛事活动的地方。有光彩夺目的宝塔,金碧辉煌的佛像,富丽堂皇的灵塔殿。   在拉萨,不论是在布达拉宫,还是在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等寺庙前,都能看到扶老携幼的虔诚信徒,在成排成群地磕长头,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青力壮的小伙,在拉萨炽热的阳光下,一次又一次,永不知疲倦,寺门口的地面早已被磨得油光可鉴。他们中有 的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青海、甘肃等地而来,为的是能在佛前添上一碗酥油,烧上一炷藏香,祈求保佑。   从芒康出来的茶马古道路上,我们一路遇见或独自一人、或三三两两的朝圣者,磕着等身长头朝着拉萨的方向而去。车子正在贡布江达县的山路上行驶时,我们就亲眼目睹一家三人磕长头的情景,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他们行走三步,双手合一,高高地举向天空,慢慢放下,分别在额头和胸前停顿一下,两手掌着地,“刷”的一声,全身心地扑向大地,爬起来,双手又举向天空,又扑向大地,就这样,他们从甘肃的甘南家门口开始,不管是泥路山道,还是桥梁沟壑,一寸不落,磕了十四个月,他们身穿降红色朝圣服,额头上系着厚厚的布垫,手上套着木板,可我仍然从他们的手掌和额头上看到了厚厚的老茧和破溃的血痕,但他们的眼睛里却充溢着宁静而神圣的信仰之光,他们用五体投地的心灵行为来表达最为虔诚最为深切的情感和愿望。正如电影《可可西里》中日泰所言,“别看他们脏得很,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看着他们,我想起了一段藏族民歌: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
  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
  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
  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当我在拉萨看到磕着长头朝圣布达拉宫的人群时,我的心里就会惦记起还在朝圣路上的那一家三口来,他们该到哪里了?什么时候才到拉萨呢?   看呀,八廓街上白云朵朵,尽可能完美地陈列着尼泊尔和印度的花瓶、手镯、服饰,绿松石挽留着满脸皱纹的藏族老太太的风韵和安祥,以朝圣者的姿式用心跳叩响隔开世俗的神灵,镌刻下了隽永的训诫、格言、诗句、歌谣、舞蹈。在罪孽与柔情、仇恨与恩爱、天与地、冰雪与火焰之间冲撞,紧贴着大地向神倾诉,坦然释放。人群的喧哗与车水马龙的流淌,没有暗淡一丝一毫的虔诚、肃穆、安宁、专注,与寺庙的壁画和宗教的气氛,还有酥油灯的闪耀融为一个整体,依恋着布达拉、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罗布林卡……   温馨提示:去西藏的朋友,带上一些五元十元的零钱,去寺庙朝圣是西藏旅游的主题,你会在佛面前情不自禁地为佛教文化捐献一点力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