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塔影泉声里的金舆谷

2023-09-19抒情散文北野(甘肃)
 远远望去,泰山北麓的那些嶙峋的峰峦如同一道巨龙的脊梁,向两边徐徐撑开,逶迤连亘至周边诸县。龙尾绵延至泰安东北,逾长城岭、玉皇岭仍余势未减,在历城之南摆弄涂抹出一片莽……

 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远远望去,泰山北麓的那些嶙峋的峰峦如同一道巨龙的脊梁,向两边徐徐撑开,逶迤连亘至周边诸县。龙尾绵延至泰安东北,逾长城岭、玉皇岭仍余势未减,在历城之南摆弄涂抹出一片莽莽苍苍的丘陵地带。锦阳川汇聚了岩壑溶水凝成的泉水,携带着崇阿的岱宗气象流入金波粼粼的黄河。当古老的落日、津渡、村墟、孤烟早已消失在济南偏南的古郡大地时,金舆谷依然驻留着嵯峨的殿阁楼宇、悠扬的佛乐梵音和袅娜的炷火香烟。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我从古镇柳埠出发,怀揣一腔缅古思昔的凝重心绪,来到金舆谷。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如同摊开的巨幅唐卡一般,山丘林海环围着昔日的佛塔梵宫洋洋洒洒地铺开在锦阳川北岸。东有青龙山,西有白虎山,中间谷地上澄澈的玉泉水流逸其间。一千六百多年前,高僧朗公从邺地来到泰山,看到这块虎踞龙蟠的风水宝地,遂在此修建神通寺,金舆谷成为黄河下游最早的佛教圣地。后来,僧朗邀请道安、法和抵泰山举行彪炳史册的“金舆谷之会”。三大高僧在这里设坛讲经,出现了信众云集的隆盛场面。从此,金舆谷成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闪亮地名,在我的心头始终闪烁着璀璨的光华。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当雄壮伟岸的阙形山门触目而来时,我不禁双掌合十,默默感念。虽然知道这是新建的神通寺,但胸臆间仍是填塞了诸多感动。远远望去,寺庙建构宏丽,布局合理,仍不失“齐鲁第一寺”的雄浑气象。绕过新寺,面前显出一片空旷的腹地,有人说这里便是神通寺古遗址,我的心意顿然沉凝了起来。有风从白虎山上空吹来,身后殿楼檐角的梵铃和遗址旁的古松苍柏絮喃成一片,残碑、断垣、古井和石狮却在阳光下静穆着,犹如金舆谷停滞了千年的古老时光。望着荒寥的殿堂台基上仅存的一些柱础遗迹,我有些纳闷,在东晋十六国的历史烟云里,金舆谷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为何没能成为英雄逐鹿的疆场和帝王巡行的丹墀,反倒成了一块佛家眼中的圣地胜境?佛说,世间所有的相逢都是重逢。一个僧人与一个地方的相逢交融,是否应化了某种神异的因缘宿命?僧朗来到金舆谷,这里应运而成了一片佛国净土。四百多年后,一位十四岁的少年从历城来到神通寺,剃度为僧,法名义净。谁都没有料到,二十二年后义净竟从广州乘船沿海丝古道抵天竺学法寻经,后成为和鸠摩罗什、真谛、玄奘齐名的四大佛教翻译家。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忽地悟道,金舆谷当为佛法大兴之后才被学问高僧冠以这样的地名。《说文》称“金者,贵也。 舆者,车也”,古代诗文中金舆多喻贵人所乘之车。李商隐就写过“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的诗句。《妙法莲华经》中曾有佛陀以羊车、鹿车和牛车比喻不同“佛乘”的法理内容。我由此大胆推测,这片的神奇的土地便是佛家眼中的一驾传播经藏的“金舆”,承载大乘佛理并在齐鲁大地弘扬光大。此地冠名“金舆谷”,真是实至名归!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初见四门塔,看到这座状如普通的方形房屋顶置须弥塔刹而成的佛塔时,心内竟泛起一丝不易觉察的轻藐之念。说实在的,我见过长安香积寺塔、凉州鸠摩罗什塔和平顶山的观音大士塔,这些佛塔多为重檐叠层架构,造型繁复奇特,塔高皆为三十三米,气势恢宏。而四门塔为单层亭阁式建筑,高仅十五米左右。单薄的塔体孤立在青龙山下,有一种不胜风雨的落拓卑弱之状。但近前一观,顿为先前的轻藐之念羞愧不已。这是一座独特而别致的佛塔,塔体通身由青石筑成,即使上部的塔檐也是用五层石板逐层搭砌而成。塔檐上面又用二十三层石板建成截头方锥形塔顶,此种建造方式在古代极为罕见。石塔采用中心柱室结构,即在塔内正中选用一根石柱支撑塔顶重量,拓展了佛塔内室空间。石柱四边正好列放石雕的佛像,塔室四面各开一扇半圆形拱门,可使更多信众涌入塔室瞻仰“四面佛”,整塔建构设置精妙,匠心独运。塔内曾出土佛祖舍利盒,原为隋朝初年贮放佛骨舍利之塔。在高大茂盛、挺拔苍劲的九顶松的映衬下,四门塔犹如一介隐于山野却武功高强的侠士,朴实的形貌下潜藏着奇崛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佛教意义。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令人惊叹的是,金舆谷竟然具有大量历史悠久的佛塔!从四门塔向北而行,依次有小宋塔、皇姑塔,遗址西侧又有龙虎塔、送衣塔和祖师墓塔等。这些佛塔皆具精美的造型艺术,分别承载着不同的佛法功用意义。小宋塔是一位孝子为悼念亡故的父母而建造的供养塔,为金舆谷仅存的宋代整石基座古塔。皇姑塔是唐太宗女儿南平长公主修建的平面方形密檐式石塔。送衣塔为一座明代亭阁式石塔,因其附丽着“孝女送衣”并出家为尼的传说,浸染着亲切生动的人间烟火气息。龙虎塔的塔身为盛唐制式,而塔顶却为宋代建筑,上下迥异的风格引人萌发无穷无尽的揣度与悬想。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龙虎塔背面是规模宏大的墓塔林,排列着金元以来寺庙主持的五十多座墓塔。这些大德高僧行世时弘传佛法,圆寂后化而为塔。从南到北,越往北行,墓塔年代越加久远。塔影相叠,连绵溯源出金舆谷从近世到远古的佛钵传承渊薮。墓塔建造形式丰富多样,有密檐式、三重檐式、经幢式、覆盆式、鼓阙式和斗拱式等。有人说,少林寺和灵岩寺各以砖塔林和石塔林而著称,但神通寺的墓塔林兼备石塔和砖塔的双重类型,结构繁丽,形态殊异,堪称中国“古塔博物馆”。今日视之,始觉信然。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穿行于斑驳的塔影中,感觉这里凝聚着一道道洞穿世道人心的明澈眼神,恍惚间看到了青石塔基上覆落着无数朝圣者驻足于此的脚印。那层层叠叠的脚印竟如菩萨座下的瓣瓣莲花,托举着岁月轮回里石头般坚硬的虔心祈愿。我不禁想起高僧朗公,默默感佩他建寺立庙、聚徒说法的功勋大德。一千六百多年前,他将佛法的种子播洒于金舆谷,经年累月地长出了比古树还要古老的佛塔丛林,墓塔林便是金舆谷里佛法衣钵传承更迭的古老见证。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白虎山下具有和佛塔同样古老的千佛崖古窟,有一些斜逸的小树和藤草柔情地挂在漫漶的石壁上,高处的岩窟里端坐着庄严的佛陀。下方蜂涡状的洞窟里露出一张张菩萨的脸,在藤草的掩映里安详地望着远处的紫陌红尘。背依佛窟,顺着菩萨的目光望出去,隔岸的景致绮丽如画。青龙山苍翠如黛,九顶松虬枝如云,四门塔沉默如禅定的高僧。谷底的玉泉水妆如一条银色的飘带,隐约穿行于古柏修竹之间。那山,那树,那塔,那水,连同寺庙的宫墙殿檐皆模糊在一片烟岚汽霭之中。睹此情景,脑际浮出辛弃疾“一谷清风殿影凉,十里溪风罢稏香”的诗句。历城是辛弃疾的故乡,此阕《鹧鸪天》莫非是诗人游历金舆谷而写的清词丽句?《历城县志》载,辛弃疾在柳埠一带追贼杀敌,曾用枪杆捅出一泉,名曰枪杆泉。据称此泉仍存于锦阳川北岸崖下,我曾在历城友人陪同下,前往桃科水库坝一带寻觅泉址,终不得其踪,悒悒而归。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枪杆泉遗踪难觅,但金舆谷确是柳埠多处清泉的水源地。也许,正因为金舆谷多泉才令独具慧眼的僧朗驻锡于此。史载,金舆谷有滴水泉、汝泉、龙泉、涌泉、白虎泉等大小明暗泉眼多处,但我只看到了涌泉和滴水泉。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涌泉又称涌腾泉,泉水丰沛欢畅,从白虎山的岩隙间奔涌而出,通过暗渠流经小院,从一石兽口中哗哗吐入涌泉池。复从池南壁流出,穿过通圣桥注入青龙潭,然后从十几米高的悬崖上飞瀑直下卧龙潭,涛溅潭池,水声铿响。滴水泉亦如其名,泉水幽细悄邃。在迎翠桥东侧的崖畔下,涓涓细流从石壁缝隙里汩汩流出,汇入小溪。伫立于此,观青石苍苔,听清泉溪流,瞬生一种空灵淡远的菩提梵心。我想,泉水从杳渺远隔的泰山玉皇顶渗入岩峰,许是经历了积日累月的行走与修炼,然后才从谷中的石隙间流泻出来,那叮咚流淙的泉水里分明晃动着清冽的禅光佛影。莫非清泉与青山的默契融会,金舆谷才成佛家眼中的圣地胜境?清泉提供了僧尼檀越的生命之水,也滋润了寺院内外的芳花鲜草和古柏青藤,为金舆谷平添了自然的造化和佛陀的灵韵,也为凡尘俗世里的人们带来了丝丝缕缕的清凉和澄静。《论语》说“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我却在金舆谷独对清泉有了别样的体悟。大水固让人想起自强不息的生命精神和顺遂外物的命运归宿,而清泉则让人想到生命的雏形和灵魂的源头,让人想到母腹中蜷缩的婴儿、搏动不息的心脏和弥布周身的血脉。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塔影里念佛,泉声里悟禅,金舆谷让我获得了一份淘涤身心、超然物外的自在与感动。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塔影泉声里的金舆谷,涵煦着沉甸甸的文化内涵与亮晶晶的溪山风光,已然成为齐鲁大地上的一颗闪亮明珠。lg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