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三朵茶花

2023-08-27抒情散文吴有君
一片茶叶,双色世界,一杯香茗,红汤绿汁。在桂馥兰香、千姿百态的茶文化百花园中,争奇斗妍,红袖添香的那一枝,绽放在脚踩四方、金鸡齐鸣的上饶,其中的三朵花开不败、香艳古今。一……

一片茶叶,双色世界,一杯香茗,红汤绿汁。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桂馥兰香、千姿百态的茶文化百花园中,争奇斗妍,红袖添香的那一枝,绽放在脚踩四方、金鸡齐鸣的上饶,其中的三朵花开不败、香艳古今。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一、陆羽和他的《茶经》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对于陆羽和《茶经》,人们可以用抢答题的神速提供“茶圣”和“茶典”的答案。若问《茶经》这部“茶典”和“胭脂井”出自何方及其因果关系,或许面面相觑、疑雲盖脸。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只有时光上的穿越,才能消除探寻的目光和氤氲的迷团。专家考证,公元785年,即唐贞元元年,53岁的陆羽,从邻近的江西抚州来到上饶州府所在地(今信州区),隐居在茶山寺(今上饶一中内)。有诗为证:“地辟山居古上饶,土风贫薄道程遥”,这是白居易写给陆羽的诗句。曾几则对陆羽的住地茶山寺赞赏有加:“卷书坐东轩,有竹甚魁伟”。后来的《舆地纪胜》和《图经》等史书都有记载。清代乾隆版《广信府志》更详尽:“陆羽字鸿渐,寓居城北三里,自号岗子。鸿渐性嗜茶,环居植茶,因号茶山。”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陆羽(733-804)为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他的身世有一些传奇色彩,被弃后由智积禅师收留。其姓名也有几分玄秘,禅师为他算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得到这个吉卦,因而就有陆则为氏,名羽而字鸿渐的结果。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陆羽迁居上饶,有多种缘由,顺呼的逻辑离不开两点:其一,区位吸引。上饶是江西东大门,四省通衢、要冲之会。“牙闽控越、襟淮面浙”,说出了上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南宋建都临安,上饶一度为京畿要地。洪迈说上饶是:“最密迩畿辅,东舟西车,势处便近。”其二,志向吸引。他嗜茶如命,又攻于茶事。正好,上饶自古就是茶区,茶业“始于唐,盛于宋。”无论是婺绿还是河红,均兼具国际品质。《农业简史》又载,其时,全国八分之三的茶税产自上饶所属的浮梁德兴等县。所以,陆羽的到来,既见证茶事的兴旺,又实地校准他的《茶经》初稿。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落脚茶山寺后,陆羽建山舍、开茶园,凿石掘井,累积亲历亲为、原汁原味的人生雅事和心身体验。他开井,挖出来的土是红色,所以有一个艳名——胭脂井。《广信府志》说,“其水色白味甘,是为乳泉,土赤色,又名胭脂井”。“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孟郊等人的诗句为陆羽挖井做了佐证。确因井水白而甘甜,后人把胭脂井改称“陆羽泉”。明朝大学士何五驺对水的品质给了最高的评定:“羽常遍游天下,以尽名山大川之水味,乃归信州,凿井得泉,以为天下莫及也”。清代有一知府在青石的井圈上刻有4个篆体字——源清流洁。至今,这口古井是原貌般地存在,四个字也清晰可见。岁月成就了一份追念,陆羽泉不仅仅是地域性的古文化标识,而且享誉华厦大地,被排位“天下第四泉”。上饶“陆羽泉”啤酒也曾经借名生辉、霸席多年。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至于《茶经》,被公认为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性的第一部茶叶专著。行家有一个趋同的观点,认定《茶经》的写作线路图:公元765年出初稿,780年有刻印,上饶四年(785—788年)再改定型。也有“7年之说”,认为陆羽是在公元793年才离开上饶。他长居茶山寺,潜心种茶、煮茶、烹茶、赏茶。深究采青、晒青、揉捻、毛拣、筛分等茶法。以自己不断实践、不断修改完善的“体用之学”,锤实了《茶经》成熟的版本。全书三卷十章七千余字。其最大的贡献在于茶艺、茶学、茶论、茶道相互兼容,直至普及到百姓,聚成人间烟火,也使儒、释、道的哲学思想与茶文化密不可分。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二、辛弃疾和他的“茶词”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其外芬芳(指茶香),团龙片凤(是茶名),煮云膏(指浓茶)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瓢(竹盒木瓢)些”。陆羽著书,辛弃疾则衷情诗词。上面的古文,就是辛弃疾在上饶铅山写就的“水龙吟”茶词中的六句。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辛弃疾(1140一1207)文韬武略,既是抗金爱国“飞将军”,又是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的豪放“大词人”。他缘结上饶,最终也魂守上饶。1207年9月10日,时年68岁的辛弃疾,在三声“杀贼”中含恨而去。他下葬于瓢泉附近的姚家湾阳源山,其范氏夫人也下葬于此。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从1181年入足古信州带湖到1207年别离铅山瓢泉,辛弃疾居停上饶长达27个春秋。很明显,带湖和瓢泉成为他的创作主场。在他流传至今的626首诗词中,就有469首是信州歌赋,其中的茶诗茶词有十余首,成文于1195年至1207年的11年间,坐标点就在现今铅山县稼轩乡的瓢泉。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寓居瓢泉时,铅山已是茶事之兴、品茶之盛的阶段,因为该县产茶历史悠久,其南部武夷山区是天然的优质茶产区,历朝历代都要向铅山征茶。当时,铅山茶蒸为龙凤形的茶饼。其周山茶、白水团茶、小凤团茶成为最早向朝廷进贡的茶中佳品(这些品种明代后称为“河红茶”),也成了辛弃疾笔下的好素材。他追随陆羽的体验,认同陆羽《茶经》中的见解,即“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还有“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辛弃疾选定期思村瓜山下瓢泉边,取之淙淙不竭的瓢泉水,源头来自山泉。这种环境,正好对表陆羽的思想。所以,他写下《水龙吟》,唱起了婉转的茶歌。全词35句,分上下两段。辛词研究专家胡志华、朱火金褒奖这首词是“声韵甚谐,声调甚谐”。该词借助“清佩琼瑶”之美玉来形容瓢泉的水清透明亮、澄净可爱,赞美“龙凤团茶”如云脂油膏一样可口可乐。其寓意是表达自己廉洁自守的品行。其实,还有不少名家巨臂,他们都情开上饶茶文化。如祖籍上饶婺源朱熹的“欣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踏足铅山吴晁的“闲中细领清滋味,半只茶香半水香”等等,他们都凿石为灶,以壶煮茶,品泉鉴水,以茶会友,以茶作诗,以茶明理,且在茶中沏悟人生。更多的像陈友亮、吕本中、曾几、韩元吉等都是以古信州的茶情为纽带,与辛弃疾联结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儒雅、有趣、诫勉、励进的品茗佳话。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三、蒋士铨和他的“茶市”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丝绸之路后,又一条国际茶贸之路在明清时期得到开拓,它就是途经中蒙俄等国有一万三千多里长的南船北马“万里茶道”。鲜为人知的是,这条著名的黄金商道南面起点,即水路的起始就在上饶。装船码头便是铅山河口镇。蒋士铨的“河口茶市”诗,是今人重回荣光的时间隧道。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蒋士铨(1725-1785)上饶铅山县人,乾隆22年中进士,是翰林院编修,为清代戏曲家、文学家,以“腹有诗书”的才气蜚声朝野。康震在央视评价为:“可以与汤显祖相提并论。”其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南三大家”。蒋士铨的名句“舟车驰(意为载运)百货,茶楮(意味茶叶和纸墨等)走群商”,永远定格河口狮江(信江在铅山段的叫法)沿岸多处码头商賈云集、百舸争流、帆樯如云的壮观之景。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河口镇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央视金牌栏目《走遍中国》称其为“万里茶道第一镇”。其码头有“八省码头”之说。“装不完的河口,卖不完的汉口”倒是妇孺皆知。河口扼守闽北出山大门,是入闽商旅的必经之地。又处信江与桐木江汇合处。两江合而为一,水量充盈、水面开阔、水流平缓,于是有了天造地设的河口码头。据传,码头上常年有过千的船只排开,常有三天仍未装卸的迟缓。紧挨码头两公里长的明清古街,茶栈茶铺汇成九弄十三街。清一色的前店后坊,铺深3-6进不等。至今古朴犹在,格局尚存,仿佛还在清点旧时的辉煌。仅此就有茶行48家,较大的有四家,俗称“四大金刚”。周边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从码头出发,有三条水路通江达海。往西:入鄱阳湖进长江到汉口、泗水,在赊店改水路为陆路,过张家口、弋壁大漠,终点在俄蒙边界的“恰克图”和莫斯科;往南:从信江西行折入赣江,过大庾岭,由南雄至广州,抵南亚、中东等地;往东:溯信江而东,经古信州过江浙。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正是这样一个“吞金式”的盆地和“基站式”的传输大通道,带给了蒋士铨的灵感。他把家乡的繁荣诉诸笔底,写就了8句“河口诗”。前四句盛赞码头的喧嚣繁盛,展现南方水乡滨江风情。后四句针砭时弊、抒发感慨。“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扰扰(赶市货运的忙碌景致)三更梦,嘻嘻一市狂(指热闹非凡)。”读着他的前四句,我们感觉就在码头现场,不经意就融入了熙来攘往的高爆氛围。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写就这种场景,并不是诗人的一时兴起,而是以事入诗、以诗载市、有史为证。《中国通史》有载:“明嘉靖以来,河口成为南方内陆水运中心和茶纸加工转运的贸易大市场”。英国商人复庆于咸丰年间来到中国,写出了《中国茶乡之行》一书。该书持同样观点:“河口是一个繁华的大市镇,全国各地茶商皆云集于此。”清代学者袁枚的《茶市杂咏》写河口的兴旺,似乎与蒋士铨的河口诗组成姊妹篇。他们的笔下正是“货集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杨”的动感画廊。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优美的文字外,还有实打实的数字。《铅山乡土志》记载:“昔年红茶繁盛,每年采办不下百万金”。江西通志稿认定:“铅山河红茶畅销国外,明末清初每年出口大约五万箱”。有人算过一笔账,在河口加工运转的茶叶一年可达千万斤以上。欧洲人从河口采购的1.7亿两白银中多数出自“河红茶”。该茶产自铅山桐木关为中心的高山冷水间,无污染纯生态。因茶色红润、软滑爽口,被西方人誉为“茶中皇后”。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如今,帆影难觅,斯人早去。但茶业依旧,江河亘古。上饶的母亲河——信江,像时间的原件和生生不息的打印件,记载赣东北的锦地山川。今朝的上饶,已然跃升为由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借势国内唯一“十字骑跨”的京福和沪昆两条高铁、多条国道,还有三清山机场的立体交通,把温热世间、温存千年的茶香,也是大美上饶的“体香”吧,快速背向天涯海角、四面八方。上饶的茶之花也必然与日月同在,与未来同开。vm3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