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韶山纪行(下)

2020-09-24抒情散文运涛涛
上车去参观韶山最原始最神圣最值得看的景点-毛主席故居。我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我们图画课最常画的图就是毛主席故居了,所以对于毛主席故居,亿万人民虽然亲自来过的不多,但都再熟悉不过了。位于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现在看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
  上车去参观韶山最原始最神圣最值得看的景点-毛主席故居。我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我们图画课最常画的图就是毛主席故居了,所以对于毛主席故居,亿万人民虽然亲自来过的不多,但都再熟悉不过了。位于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现在看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它正面三间,两头横屋各三间,成“凹”字形结构,占地面积五百六十六点三九平方米,建筑面积四百七十二点九二平方米,有房屋十八间,东边十三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屋原系毛姓公产,居中堂屋为共用,当年在村中也是属于富庶的家庭了。

  参观的人非常多,有解放军战士守卫,排队入内,不能逗留,不能拍照,与毛主席纪念堂参观的方式相类似,只是不用存包。原匾额“毛泽东同志旧居”由郭沫若书写,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大门匾额改用邓小平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堂屋中的两张方桌,两条板凳和神龛;退堂屋中的矮水桶;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横屋中的方桌;父母卧室中的床、衣柜、书桌、长睡椅和摺衣凳;毛泽东卧室中的床、衣柜、方桌;毛泽覃卧室中的床;毛泽民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晒谷大木耙;碓屋中的米碓、糠碓、风车等,都是原物,它们再现了那个时代农村富裕一些农民的生活方式。屋子光线有些暗,对现在居住在宽敞明亮楼房的人来说,不是非常适应,参观者都非常拘谨肃静,一人跟一人向前挪动,没人大声说话,没人指指点点,身上唯一活跃的器官就是眼睛,有什么疑惑尽可能忍着不问,有什么感慨尽可能憋着不发,出来后,走出百十米,才连珠炮一样向导游发问,向同行者抒发感慨。   故居前有池塘,旁有青砖房叫南岸,是毛泽东读私塾的地方,据说有一次老师不在的时候毛泽东与同学们去池塘戏水,没有背书,老师回来生气,要学生当场对对子,对不出要挨板子。老师见景而出句:“濯足”,这是《孟子》中的成句,就是指洗去脚污。没想到毛泽东应声而答:“修身”,这是《礼记》中的成句,都是四书五经中的内容,意境却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而词性、结构、平仄无不契合,说妙对无双也不为过,可见毛泽东读书基础非常扎实应用非常灵活。   大家慢悠悠准备上车,我却想尽可能分秒必争多看一些景点,问清毛泽东父母合葬墓道路,自己急匆匆去了,是毛泽东故居斜对面约一公里远的象鼻山上,也叫南竹圫的地方,经过纪念品大市场,回绝那些拥上来兜售纪念品的村民,本以为会有大批游客,我跟着人群走就能到地方了,谁知没有一个游客到这里参观,我只好不断问路,主要担心回去迟了,让大家等我。   终于看到一个青石的“望重海岳”坊,楹联“秉严德垂涣时地义公昭万世,泽慈恩毓旷古天骄母骄一人”。坊背上匾额为“辉映昊宇”,楹联:“舜韶遗韵谐万代凤鸣奕世,圣地庥光许千秋龙跃新天”。   一直向山上爬,终于见到了人,是一大排妇女,推销鲜花,我没有买,断然拒绝,不予纠缠,因为我急于赶路,浑身是汗,这副形象献花,对逝者不庄重。看到了墓地,坐西北,朝东南,并不大,而这不大的墓地,原不过是土堆土围的荒坟青冢,解放后立碑为志而已。现在的墓,是毛泽东死后,一九七八和一九八九年修整的,他生前,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而为父母大造陵墓。墓前有花篮和鲜花,他父亲毛顺生一九二O年去世,母亲文七妹一九一九年去世,那时他还没有开展参与组建共产党,所以父母生前没有因他的革命活动受牵连。墓后方的眺峰亭也是后来修的东西。   他非常尊重自己的双亲,尤其是母亲,墓前立有毛泽东泣母灵联,“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还有当年写于灵前表达深情的《祭母文》:“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他有没有写过《祭父文》,无从可考,唯一与父亲相关的文字是他一九一O年第一次离开家乡去求学时抄录一首诗呈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对父亲发下的誓言实现了,所以一九五九年已经成就千古不可磨灭之名的他回到了家乡,写下壮丽的诗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也可看做是对父母在天之灵的告慰。   我匆匆到了集合地点,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游客见园就想进,却又埋怨门票太贵,其实,纪念园建造的目的之一就是商业利润,否则一个小小的村子搞这么个烧钱的工程干什么。   韶山景区建设属于“一号工程”项目,国家把巨额资金用来造景,尤其是在这么一个小地方,这些资金足够大大改善当地人民生活了,人们住在低矮的房屋中看到家门口矗立起奢华的建筑,鹤立鸡群一般,怎能不感觉自己的窘迫,怎能不想尽快富裕起来,怎能没有“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粘泥,粼粼居大厦”的感慨,而他们最好的财源,就是围绕毛泽东进行开发,所以韶山人就把朝圣的游客当做财神,既然是出于赚钱的目的,当然手段就无所不用其极。游客抱着高山仰止的崇敬之心奔毛泽东而来,遭遇当地人民以脱贫致富的急切感出卖毛泽东的有关资源,双方的共同点少之又少,所以旅游市场的极端不和谐也就不可避免。
  其实,如果国家把“一号工程”的资金绝大部分用来改造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这也是最符合毛泽东思想的做法,一小部分搞景点建设,效果就可能相反,人民就会感念毛泽东以及他缔造的党和国家的恩情,自发把景区人的精神风貌变得高尚一些,纯粹一些,脱离低级趣味一些,有道德一些,有益于景区和游客一些。   如果政府认为多花钱花大钱是纪念伟人的最好方式,那么就不能指望人民还保持淳朴的风俗,即使是圣地的人民,也不会人人都是圣人。   无论过去怎么样,以后怎么样,韶山都是圣地,不会改变,因为毛泽东永远是毛泽东,永远值得崇拜。至于其他的人,我们本来就不知晓,也不是我们需要崇拜的,所以也就不值得生气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