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月光下的思念

2020-09-24抒情散文漠北雪莲
又是一个冬日,又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漫过窗纱撒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在朦胧的睡意中,我看见拄着拐杖,迈着尖尖的小脚,踏着细碎步子的奶奶,颤颤巍巍向我走来,我一声声地呼唤她,可她一句话也不说,怔怔地看了我一眼,转身消失在清冷的月色中。我大
  又是一个冬日,又是一个冬日的夜晚。

  淡淡的月光漫过窗纱撒在屋子的各个角落。   在朦胧的睡意中,我看见拄着拐杖,迈着尖尖的小脚,踏着细碎步子的奶奶,颤颤巍巍向我走来,我一声声地呼唤她,可她一句话也不说,怔怔地看了我一眼,转身消失在清冷的月色中。我大声呼唤“奶奶——奶奶……”惊醒后,仍旧是一地月光,然而那刻骨铭心的记忆化成了无尽的思念……   我的奶奶出生于清朝末年一户富裕的人家,她虽然不懂诗书文字,不会琴棋书画,但她恪守儒家礼教对妇女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的规范要求,尽心尽责地履行着女人应尽的责任。   15岁的奶奶和那个时代的女子一样,被媒人的一纸婚约就决定了终身,她嫁给爷爷踏进婆家大门不到半年,她的婆婆,刚刚步入中年的我的太奶,因病离开了人世,把一大家子的重担撂给了奶奶爷爷。还没有完全适应婆家环境的奶奶,像跌进了寒冷的冰窖。然而让她更难堪的是,在入殓太奶的遗体时,因家大人口多,经济条件有限,常年久日罩在太奶身上唯一的那件衣服,补丁摞着补丁已分辨不出底色,破旧的毛絮挤着脑袋从破布漏洞穿孔而过。奶奶不忍心让她的婆婆在赴黄泉的路上受冻、遭人耻笑,便毫不犹豫地取出自己新婚的嫁衣包住了太奶冰凉的躯体。   奶奶的举动,让家族中所有的人瞠目结舌。按当地风俗,新婚的嫁衣是绝对不能见孝的,现如今农村的人们仍然遵从这个老规矩。何况是三十年代的农村,旧风俗,旧习惯的束缚,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命运。我想象奶奶当时做这个决定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此刻,她做了多么艰难的抉择啊!听说为这件事,奶奶遭到了娘家人的埋怨和指责。   从此,这个负担沉重且纷乱的大家庭,使奶奶的身心从来没有消停过,她要养育自己的孩子(我的父亲和大伯),服侍5岁的小姑子(我的小姑奶奶),还要为没有成家的2个小叔子(我的二爷爷、三爷爷)操心。   奶奶一生养育了4个儿子,可是,在她的一生中,不仅仅是抚养自己的儿子。二爷爷的5个子女,也是我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她把自己的身心交付于大家庭,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大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身上,但,从来不曾听到她有过怨言。记得她坐在跳跃着橘黄色火苗的煤油灯下,眼角两边深深的皱褶里,藏着岁月深处讲不完的故事,诉不尽的艰难。她深情的目光里露出的是母性柔柔的情怀,她用温和平静的声音,回忆大家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回忆着她们叔嫂妯娌间真诚相待的一个个片段……   在兵荒马乱的年月,生存的艰难,生活的压力,今天的我们是无法想象的。因为世事动荡不安,刚刚躲过土匪骚扰,警察衙役又找上门来,两个姑奶奶是未婚待嫁的姑娘。更何况她和二奶奶都是年轻少妇。奶奶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但她用自己的机智,带领家人躲过一次又一次劫难。在土匪的铁蹄即将踏进家门的时刻,慌乱中她不顾个人安危,丢下还在吃奶的儿子(我的三叔),拉起两位姑奶奶把她们推在地窖里,又让二奶奶藏在墙的夹缝里,自己实在没有地方可躲,顺便抓起一把驴粪抹在头上,捏起一把鸡屎涂在脸上,顺势倒在猪圈的粪便中,巧妙地躲过了被蹂躏的厄运。   大家庭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吃饭的人多,但奶奶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将家中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大家族中妯娌姊妹和睦相处,父子兄弟关系融洽,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两位姑奶奶虽然没有亲娘的疼爱,比不上大家小姐的阔绰,但也没有受过委屈,到婚嫁的年龄,体体面面地踏着红毛毡,坐上大轱辘马车,披红挂绿做了新娘。   爷爷和奶奶心上的压力稍微减轻了一点,一个寒冷的冬夜,他们坐在暖暖的土炕上,围着火盆子(很早的时候冬天取暖用)烤火取暖,计划来年的生活、生产。忽然,一阵惊恐的急叫声,留给了奶奶一辈子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一夜,月光用冷冷的眼神扫视着大地,那淡淡的光线穿越高墙,射进大院低矮的土屋,丝丝亮光透过小小的窗口撒在土炕上,照在一直守着二奶奶生孩子的奶奶苍白的脸上,全身沾满血迹的奶奶,眼睁睁看着二奶奶撇下缠绕在脐带上的儿子,任血水染红她的身子,浸透了半边土炕,无奈地离开了人世。   据说,二奶奶死后眼睛一直没有合上,那是因为她听到8岁的大儿子哄着哇哇乱叫的3个小弟妹,一直在呼喊妈妈。最小的儿子跟她一起躺在血泊中,生死未卜。揪心的叫喊声让二奶奶死不瞑目。   那一夜,高墙大院里厚厚的雪地上是咯吱、咯吱凌乱的脚步声。那沉重刺耳的声音,像家族中每人都带着沉重的脚镣,陷进厚厚的积雪里,很艰难地跋涉着,呜呜的哭声揪扯着人的心生生地疼。悲哀沉闷的气氛压得家人喘不过起来。月亮也悄悄地躲在了云层里窥探着人间的又一处悲剧。   奶奶将血泊中的孩子洗干净,放在暖炕上,安葬了二奶奶后,她再次承担起了养育孩子们的责任。她解开衣襟,敞开胸怀,把一个奶头让给了二奶奶的儿子(她的小儿子,我的小叔叔,刚刚3个月),她把两家的9个孩子揽进了自己的怀中。   在那个大吹浮夸风的疯狂年代,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谈何容易。家里的锅全部被收取炼钢铁,户户烟囱里不能冒烟。吃饭统一在高级社的大食堂。打饭排队时,小孩子们没有大人照料,小一点的碗都端不好,一碗清汤啦啦洒洒吃到嘴里的很少,就那一碗清汤寡水也是限量的。奶奶一怀抱着两个小儿子,实在无法顾及全部孩子都能把饭吃到嘴里,牵牵绊绊走回家,他们又都饿得哇哇乱叫。眼瞅着斜躺在土炕上病怏怏的孩子们,束手无策的奶奶只好拖着浮肿的双腿,跪在地里挖野菜,反反复复寻找人能吃的东西。实在没有野菜可挖,奶奶就捡来树皮、草根洗干净切碎,放在洗脸盆里用清水煮,苦涩的树皮草根汤难以下咽,但为了活命,也只得让那些浑浊的汤水穿肠而过,蠕动肠道。有时候偷偷爬在集体的牲口槽里,捡几颗麦粒、豆瓣,晚上用铁锨放在火盆上炒几下,一人分一颗或是几粒,安抚一下咕咕叫的肚皮。该想的办法都想了,一家人一莫愁展,实在没有可救命的法子,只好听天由命。无奈之下,奶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用一个大盆子去食堂把孩子们的饭一次性端来。爷爷明白了奶奶的用意,但是他怕这个决定很难行通。奶奶先让爷爷去试。意料之中的,爷爷提着空盆子悻悻地回来了,但奶奶决心已定,不给她的儿女们集体盛饭,她拒绝去食堂吃饭。晚上高级社的全体社员召开批判会,批斗奶奶。连续几晚上,站立在斗争台上的奶奶,被激进的人们批斗着。她的那双小脚支撑着浮肿的身躯,有人让她低头认错,但是倔强的奶奶就是不低头,她的头被人一次次按下去,她又一次次地昂起来。我的大伯看着别人那样折磨奶奶,只能捂着嘴哭。回家后他哀求奶奶,别犟了,胳膊扭不过大腿,但奶奶仍就是不妥协,她忍着屈辱,无声地抗争着。直到她被批斗得躺在炕上实在起不来了,斗争才算结束。不知是激进的人们发了善心,还是奶奶的爱心感化了“神仙”。他们最终同意每顿饭有爷爷或是大伯去食堂一次性端来。是奶奶的忍辱负重,才使她的子女们在那样的特殊年代,那样的特殊背景下都幸运地活了下来。   就这样,我的奶奶以母性的情怀,用母爱宽大的羽翼,将9个子女一视同仁地呵护在她的翅翼下长大成人。   自古以来,人为着生命存活忍受着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痛苦。我的奶奶从一个青春女子走到满头银丝的白发老妪,这期间她所经历的苦痛、艰辛、还有女人无法言表的辛酸和委屈,不是我能用笔墨表达清楚,用语言述说准确的。在我小时候,总是围在奶奶身边让她给我讲那时候的事情。有时我也会缠着奶奶硬是让她解开裹在脚上一层又一层的黑布,我用恐怖的眼睛盯着那些被扭曲了的脚趾发愣,那双脚趾互相驮在一起的,骨头被折断压在脚底下尖尖的小脚使我心颤。我带着哭腔问:“奶奶,你疼不疼,不裹不行吗?你为啥不跑啊?你爹妈心真狠!”奶奶叹口气,“疯丫头,你懂啥呀!”   奶奶从少妇到中年,含辛茹苦抚养了两辈没有娘亲的孩子,期间的艰辛、酸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但苍天仍将不幸带给了已进入暮年的奶奶。在浓浓的年味里,我的伯母(奶奶的大儿媳)突然发病,遗下6个子女,凄惨地离开了人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给奶奶苍老的心上扎了深深一刀。   其实,这期间奶奶的心里已经承受着痛苦的煎熬。那正是火红年代,领袖人物被神化,她的小儿子(我的小叔)因说了一句错话,被人揭发后,投入监狱。清楚地记得全副武装的公安人员,在造反派的引领下,杀气腾腾地来到我们家大院,家族的人被集中在院子当中,一副冰冷的手铐铐住小叔的双手,围观的人们用鄙夷的眼神审视着大院里的我们。在惊天动地的打倒声中,小婶婶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奶奶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如同一张白纸,她呵斥小婶婶别哭,然而小婶婶声嘶力竭地叫喊“谁让你的儿子是反革命呀……呜——-呜,我们娘们可咋活啊”,奶奶蹬蹬蹬走上去,抓起小婶散乱的头发“啪”一个响亮的耳光,哭声嘎然而止。那个领着喊口号的人,紧握的拳头举在半空中,怔怔地望着奶奶,悻悻地将双手放在身后,跟着公安人员走了。奶奶冲着小叔叔的背影,狠狠地叫骂“背时鬼!剁头鬼!”   奶奶忍着悲痛,强撑着被刺伤的心,拄着拐杖,踏着碎步从前院挪到后院,张罗着为大伯操心,依然给小婶婶持家,抱柴火,喂猪,喂鸡,看孩子。   就和从旧时代走过来的许多苦难而又坚强的女人一样,我奶奶是一位善良、刚毅且自尊性很强的女人。她历尽艰辛相继抚养三代没有娘亲的孩子,把母性的温暖分送给一代又一代失去母爱的孩子们,赢得了村里人的夸赞;她用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在风雨中飘摇的大家庭,为失意中的家人和子女撑起了一方蓝天。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也很清楚地意识到,我们这个家族的兴旺,源于我奶奶坚强过人的毅力,她的善良,她的刚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子孙们。   随着年岁的增大,奶奶终于熬不住倒下了。清冷的月光将淡淡的光线抛撒在深墙大院里的旮旯拐角处,我们挤在奶奶低矮的屋里,大伯、父亲,母亲、婶婶们跪在奶奶的炕头,孙子们跪在地上,等待生离死别的最后时刻。平躺在土炕上的奶奶,穿戴得整整齐齐,在四世同堂的默哀中,平平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不知是后辈们忘乎所以,还是守旧的奶奶吝啬,偌大的家族,在奶奶活着时候,竟然没有人想起为她老人家摄下一张永久的纪念。简易的灵堂前面孤零零地挂着我为奶奶做的一朵白花。那一夜,苍白的月色浓浓淡淡地照着奶奶的灵柩,跪在灵堂前守孝的我们,被惨白的月光刺得心痛。   为大家族奉献了一生的奶奶,带着人世间的风霜,被一捧黄土掩埋,一干二净地从尘世间永远的消失了。   在夜深人静时,沐浴着这清凉明净、亘古不变的月光,任时间挟着往事,落花流水地从心中淌过,然而奶奶的音容笑貌却像一幅永久的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漠北雪莲 于 2011-1-4 19:5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