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江瞎子说书

2020-09-24叙事散文天上云
听江瞎子说书,是三十年前小山村里的一件盛事。如今,电视、网络早已在山区普及,耳眼只怕不够用,听书的事,已同传说一般久远,江瞎子自然也就淡出人们的视野了。后来听人说,江瞎子又操起了算命的老本行,而且发达了。江瞎子,真名不详,邻县某乡人,自幼双
  听江瞎子说书,是三十年前小山村里的一件盛事。如今,电视、网络早已在山区普及,耳眼只怕不够用,听书的事,已同传说一般久远,江瞎子自然也就淡出人们的视野了。后来听人说,江瞎子又操起了算命的老本行,而且发达了。
  江瞎子,真名不详,邻县某乡人,自幼双目失明,十几岁时开始研习算命之术,兼学说唱之技。对其师承,他却讳莫如深。出道之时,恰逢文化大革命晚期,算命是封建迷信,他自然也就成了牛鬼蛇神,幸亏天生残疾,侥幸逃过牢狱之灾。专政机关令其戴罪立功,扬己之长,去说书唱曲,宣讲最新指示、老三篇及各种样板戏改编的评书话本。
  于是,江瞎子就拿着一把二胡,一付甩板(绑在腿上用来打节奏的竹板),走家串户,周游四乡。借三寸如簧巧舌,安身立命,养家糊口。
  田间,地头,大集体的食堂,夜幕下的打谷场,都是江瞎子的说唱舞台。开始,他说的是最新指示,唱的运动精神,照本宣科,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他自己唱得烦,乡民们听得也烦,就连我四太爷这样的铁杆书迷也沉不住气了。
  有一天晚上,乡民们早早收工,来到打谷场,生产队长点了两盏“气死风”马灯。“天已不早,人来不少……”一杯黄茶润润嗓子,二胡呜咽,甩板声脆,江瞎子还是按部就班的那一套,《龙江颂》的话本。说唱者无精打采,听书者恹恹欲睡。一关书未了,终于有人熬不住了,拎起凳子,悄无声息地离开。二关未了,打谷场上走得只剩下四太爷一人,锃亮的光头,被忽明忽暗的马灯摇曳成孤星残月。
  “你就不能唱点别的,现在只剩我俩人了,《薛仁贵征西》,咋样?”杀猪匠出身的四太爷用手杖敲停了江瞎子,半是命令,半是央求。他听书瘾大,且就好这一出。
  “那是封建迷信,我怕……”,瞎子噤若寒蝉。却终于熬不过四太爷的枣木手杖敲头,在确认打谷场真是没有其他人后,便豁出去了。
  倏尔,二胡声高亢激越,甩板声疾如雨点,高腔处响遏行云,低调时百转千回。“王宝钏为母尽孝心,每日里花园降香,三年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说唱者声情并茂,听书者神魂颠倒。一睁一瞎,一老一少,沉浸在跌宕起伏的节律中。
  说到兴时,是王三小姐抛彩球,二十郎当岁的小瞎子,手舞足蹈,如醉如痴,像是那彩球落到了自家头上。唱至惨处,是寒窑盼夫十八春,惨不忍睹,如丧考妣,更似是从自己心底流出的血,一点一滴,都是痛,都是苦。“柳绿曲江年复年,七夕望断银河天。八月中秋月明见,久守寒窑等夫还。……”夹杂着哭腔,伴着叹息,空旷的原野回荡着孤狼似的悲嚎。
  有一个乡民偷偷回到谷场,又有一群乡民偷偷地回来了,庄里所有的人都来了,静静地围坐在瞎子身边,马灯也由两盏变成五盏,打谷场亮如白昼。江瞎子不知是没察觉,还是压根刹不住,他还在唱,还在说,还在笑,还在哭,为薛仁贵,为王宝钏,为四太爷,更为他自己。
  从此,江瞎子便沿袭了那晚的做法,上半宿是政治任务宣传,下半宿是自己拿手的评书演义。时间不长,便成了乡民们心目中的英雄。连对他的称呼都改了,一律叫他“江先生”。我四太爷对江瞎子评价最高:“江先生一肚子都是书”。可不是吗?《封神榜》,《杨家将》,《响马传》,《岳飞传》,……一本接一本,咋也掏不空。
  十几年后,江瞎子不说书了。尽管那时已经百无禁忌,但再好的评书话本也不及活色生香的电视画面,四太爷等一干拥趸粉丝,亦已仙逝,知音难觅,只得摔琴谢幕。好在此时算命问卦之俗,沉渣泛起。科班出身的江先生摇身一变,成了“江半仙”,日进斗金,皆大欢喜。
  又过了十几年,半仙老矣。虽说是家财万贯,儿孙满堂,但他的算命之术,说书之技,却传承无望,后继无人,不免终日长吁短叹。却在有一日,被县里文化部门相中,高薪聘用,叫其整理编纂说唱话本,说是用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录音,又是录像,忙得屁颠屁颠的,一天到晚,笑逐颜开,意气风发,俨然教授学者顾问明星状。
  这才算是修成正果!
  前不久,我与一干文友聚会,有人建议说说各自的文学引路人。众说纷纭,老师,父母,领导,前辈皆有之。唯独我说:江瞎子。满堂哗然!我不屑置辩,脑海中浮现这样历久弥新的一幕:书精彩处,动情处。江瞎子深凹的眼眶外,涕泗滂沱,双肩抽动,不能自持,终使二胡弦断,甩板声也嘎然而止。起身,清唱:“看罢血书望长安,我的妻啊……!仁贵岂是无义男。”一声长腔,字字血,声声泪,如怨如诉。瘦削的身子訇然倒下,余音袅绕,经久不绝。


[ 本帖最后由 天上云 于 2010-12-6 21:1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