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走进腊月

2020-09-24抒情散文与秋相伴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月的寒冷可想而知。然人们并未因为寒冷却步,而是满怀愉悦的心情加快了向春天迈进的步伐。腊月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进入腊月,过节的气氛一天比一天强烈,每一个日子都是温润的,都能感受到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月的寒冷可想而知。然人们并未因为寒冷却步,而是满怀愉悦的心情加快了向春天迈进的步伐。
  腊月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进入腊月,过节的气氛一天比一天强烈,每一个日子都是温润的,都能感受到越来越浓的年味。
  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腊月初八,全国各地都有吃腊八粥习俗。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经六年苦行,每日仅食一麻一米,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在我们苏州,腊八粥的由来又有一说,当年西园寺有个伙头僧叫阿二,他每天把捡拾到的一粒米、一粒豆、一棵菜等食物都洗干净晒干后装在乾坤袋里,三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有一年腊月初八,全寺和尚都上大殿念佛去了,竟忘了开仓取粮,到了烧饭辰光,没米下锅可急坏了阿二和尚,后来他急中生智把乾坤袋里五花八门的食物全倒进锅里煮了一大锅粥,众和尚吃得津津有味,一致称颂阿二惜食积德有福。后来苏州的老百姓也都烧这种粥来吃,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增福增寿,取名“腊八粥”,也叫“福寿粥”。
  我的记忆中,每年腊八的前两天父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购买糯米、红豆、枣子、黑米、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配料,淘洗沥净,于腊八早晨开始煮,加入冰糖,煮一锅腊八粥,每人喝上一碗,热气腾腾,香甜可口。
  吃过腊八粥,就开始准备年货了。买笋干、杀年猪,腌咸肉,蒸年糕……
  苏州人说“一乱不乱,先买笋干。”过年是一定要吃笋干的,这里也寄予了人们期望节节高的美好心愿。浸泡好笋干,大人们就开始张罗着杀年猪了。杀年猪是腊月里的“重头戏”。在农村,猪是自家养的,到了腊月中旬,一家家轮着约好村上的屠夫,几个力气大的男人一起把肥猪五花大绑地抬到院里,烧水、褪毛、开膛破肚,在人的吆喝声和猪的惨叫声中,演绎一场场杀猪大战。眼看着一头头肥猪变成一缸缸咸肉,一家老小都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腌好咸肉,要开始蒸年糕了,以前的农家都有灶头,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蒸上几笼香甜的年糕,以寓高高兴兴过新年。
  吃的年货准备得差不多了,日子也转眼到了过小年。北方人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而我们江南一带过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小年也是掸尘和祭灶的日子。“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那天家家户户来个年终大扫除,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腊月二十四的祭灶必须是男人操办的,这也算是对灶老爷的一种恭敬。这天是灶老爷上天向玉帝汇报一年工作的日子,在祭灶时放上甜的糯米糕,让灶王爷吃了糯米糕后在玉帝那里多说好话,以佑护全家安康。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这段日子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时机。谈婚论嫁,迎亲纳福,喜上眉梢,一直到年三十。
  除旧迎新,除夕是一年中最让人留恋的一晚。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熬夜守岁。年夜饭是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家里吃的,丰盛的饭菜中少不了蛋饺、豆芽、鱼等几样菜。饱满的蛋饺是金元宝,豆芽是如意菜,鱼代表年年有余,蕴含着一个个美好的祈愿。
  除夕夜最高兴的要数孩子们,天一抹黑,就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小鞭炮来,胆大的把小鞭炮在手里点燃后扔出去,随着“噼——叭”的响声涨红了兴奋的小脸。胆小的孩子则跟在大孩子后边,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玩够了,一个个被父母喊回家,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压岁,高高兴兴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是岁月的一条河,渡过去,那里便有祥和灿烂的春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