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在吉安遇见文天祥

2023-03-30抒情散文裘山山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很多地名一直在诗歌里熠熠生辉。比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俯拾皆是。还有很多人名,是乘着诗歌……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很多地名一直在诗歌里熠熠生辉。比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俯拾皆是。还有很多人名,是乘着诗歌的翅膀代代相传的。且不说李杜,你一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就会想到孟郊;一读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会想到秦观,等等。这样的诗句,几乎成了诗人的logo。

如此,一说到吉安,我脑子里就冒出那句豪情万丈的“十万工农下吉安”,一说到文天祥,我脑子里则冒出了那句大义凛然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前者是革命根据地,后者是民族英雄,他们的名字和诗一起,在我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可是,真的来到吉安,真的在吉安遇见了文天祥,我才发现,我从诗歌中得来的认知还是太单一了。在吉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的认知一次次被刷新,而这样的刷新是让人愉悦、让人振奋的。

先说吉安,毛泽东的那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可谓气势磅礴,“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句句都透出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形势。我们都知道,当年毛泽东和朱德,就是由此地登上井冈山的:“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英雄辈出。可是真的来到吉安,我才意外得知:吉安不仅是革命根据地,它还是个科举强府,它不仅出英雄,它还出读书人、出秀才。

在吉水进士文化园,我发现,吉安在历史上曾以三千进士享誉天下。三千进士之上,还有17个状元!数量之多,超过了很多省的状元总人数,难怪被称为状元之乡。能成为状元之乡,得益于吉安对办学的重视,曾经的吉安,书院林立。在官府办学之外,有乡绅办学、商人办学、都坊办学……我在惊讶之余,充满了敬佩。

而吉安的17位状元里,就有文天祥。

又一个大大的意外击中了我,原来文天祥不只是民族英雄,还是个“学霸”。以前读书时,也学过文天祥事迹,也许是因为他作为民族英雄的光环太亮了,而淹没了其他。

在吉安,处处能看见文天祥的印迹,时时能听到他的故事,人人都为他感到骄傲。我在心里不断发出惊叹:原来文天祥的祖籍是成都,是四川人;原来文天祥是在杭州考取状元的,也是在杭州起兵勤王的;原来文天祥是个帅哥,相貌堂堂,身材魁梧;原来文天祥是个慈父,育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遗憾的是由于战乱,两个儿子皆在少年时夭折;原来文天祥因刚直不阿,曾三遭贬黜,但赤诚不改;原来文天祥是在广东海丰被捕,在北京菜市口就义的,年仅47岁……无数个“原来如此”,在我心里勾勒出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伟岸的文天祥。

文天祥自幼聪慧好学,且志向高远。在饱读诗书的老父亲的熏陶下,他考取功名的道路一直很顺。21岁那年(1256年),在父亲的带领下,他和弟弟文璧远赴杭州,去当时的南宋首都杭州(古临安)参加殿试。考试那天他不巧生病了,发高烧,但依然发挥出色。以“法天不息”为主题,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有理有据,切中时弊,还建议皇帝严肃纲纪,整饬吏治,听取公论,奖励直言。

即使放到今天看,文天祥的那份试卷《御试策》,也是一篇极为优秀的论文,有思想,有文采,有激情,还有胆魄。当时的皇帝宋理宗阅卷后大为赞叹。在得知考生名叫文天祥时,高兴地说:“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然后,他拿起朱笔在卷子上写了“第一甲第一名”6个字。

真是响当当的状元。我在博物馆看到一幅图,图上的文天祥披红挂彩,头插金花,打马游街,临安城万人空巷,人们争睹这位庐陵才子。这样的画面让我感到陌生,也让我心生欢喜。

文天祥虽满腹经纶,却不迂腐。虽英勇善战,却不粗鄙。他在率兵打仗出生入死的同时,竟留下了一千余首诗词,可以毫无愧色地站在诗人的行列里。

浏览他的诗作,会发现他的诗风在不断变化。早期,还没有经历过太多沧桑,即使罢免回家,他也登高望远,下棋垂钓,故写了很多风月词:“两两渔舟摇下,双双紫燕飞回。流水白云芳草,清风明月苍苔。”“去年尚忆桃红处,好景重逢橘绿时。”当然,也偶有抑郁不平之作:“桑弧未了男子事,何能局促甘囚山。”

后来受尽磨难,九死一生,他的诗风大为改变。尤其是元军入侵之后,他虽满腔热血,却也无力回天。当兵临城下,朝廷内投降求和派占了主流,强行解散了他的抗元义军时,他拿着解散令放声大哭,挥笔写下五绝:“只把初心看,休将近事论。誓为天出力,疑有鬼迷魂。明月夜推枕,春风昼闭门。故人万山外,俯仰向谁言。”之后,他与朝廷众官皆陷入敌营,被拘北上,他写下了“男子铁心无地着,故人血泪向天流”这样悲愤交集的诗句。再之后,他重新率兵抗元,征战途中写下了“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以及“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样忠心耿耿的诗句。当再次身陷囹圄,有朋友不顾安危来看他时,他写下了“白骨丛中过一春,东将入海避风尘。姓名变尽形容改,犹有天涯相识人”这样百感交集的诗作。“白骨丛中过一春”7字,足以呈现出他所经历的生死磨难。可以说,他后期的每首诗都渗透着从心底流出的血。

想当年考取状元时,宋理宗曾大笑说,天祥者,宋之瑞也。虽然文天祥终其一生拯救大宋,依然没能阻止宋的灭亡,我仍想说,他依然是“宋之瑞也”,而且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祥瑞。他为官清廉刚正,一次次被贬黜,数度沉浮。可是一旦国家遭难,他依然不顾一切地站出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第一次被捕后,历尽艰辛逃脱,仍没有躲回老家保命,而是再次聚兵抗元,征战在江西、福建、广东数地,以至于再次被捕。

文天祥再次被捕后,深知已无力回天,便以绝食明志。元军知道他是个声名赫赫的统领,不让他死,软硬兼施想让他投降归顺,就用竹片撬开他的嘴,用竹筒强行灌食,以至于每吃一顿饭都鲜血淋漓。为了让他下跪,元兵曾打断他的膝盖,他依然凛然不屈。他在狱中写下了浩气长存的《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当他被元军囚禁在船上漂过零丁洋时,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军统领忽必烈对文天祥也是心怀敬佩,不忍杀,曾召见他说,你若回心转意,效忠于我,我就把中书省宰相的位置给你。文天祥断然拒绝,简洁明确地回复说: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行刑前,文天祥朝南跪拜,凛然慨叹:大宋遗臣文天祥,报答国家到此为止。

他死后,狱卒在他的衣带上发现了遗书: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这封简洁而鲜明的遗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养深厚的文天祥,一个激情满怀的文天祥,一个铁骨铮铮的文天祥。

所以,当我在吉安遇见一个作为状元的文天祥、一个作为诗人的文天祥、一个作为清官的文天祥、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文天祥时,最让我感动不已的,还是那个作为民族英雄的文天祥。在中国,状元虽少,也有500余位,而文天祥,只有一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