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深山里的美人靠

2023-03-25抒情散文简梅
初夏,旅次闽中,在一个深山坳里,看见一座被野草杂藤簇拥着的破旧木构民居。近前细看,发现二楼朝南的位置,醒目地伸出一个清丽典雅的美人靠。

美人靠是一种下有条凳、旁有靠栏……

初夏,旅次闽中,在一个深山坳里,看见一座被野草杂藤簇拥着的破旧木构民居。近前细看,发现二楼朝南的位置,醒目地伸出一个清丽典雅的美人靠。

美人靠是一种下有条凳、旁有靠栏的木制构件,其外形酷似鹅颈,又称鹅颈椅,是能工巧匠们根据人腰伸屈的特点设计的。眼前的这个美人靠,框架不大,只能供两、三人休憩或倚望;对比园林建筑中安置于楼台亭阁的一长溜美人靠,它倒显得简约又突出。其实,在我国南方,特别是江南一带的传统民居,美人靠的设计并不稀缺,只是,不少人似乎知道它,却未必能叫得出它原来的名字。

据传说,美人靠最早名称为“吴王靠”,乃春秋时吴王夫差专为他宠爱的西施所设。但这仅仅只是传说,史料上并没有关于此类构件起于何时的记载。不过,从传世的有关文物来看,至少在元代,美人靠已相当流行,当时称为“飞来椅”,是中国古老的家具式建筑构件之一。到明代,界画中更不难见到它的影子。如画家仇英的名作《汉宫春晓图》中就有两处表现美人靠的画面:一图中,一名宫女将小孩置于美人靠的长凳上,扶着他的腰,而小孩伸手,另一宫女在栏下欲接;另一图,一名宫女坐在美人靠上若有所思、心有所寄。到了清末民初,苏州有个叫姚承祖的名师,写了一本记述江南地区古建筑营造的专著《营造法原》,其中说到:在古时,美人靠这一类构件只叫栏,或栏杆,“常装于走廊两柱之间,以代藩屏,或地坪窗、合窗之下,以代半墙。”这就是说,美人靠确是后来衍生出来的一种浪漫叫法而已。不过,中国古建筑,那些亭台楼榭、宫阁殿坛,其中的构件也都有雅致的称呼,诸如门楼、重檐、斗拱、雕栏等,影影绰绰,简洁空灵,凝聚着人们对完美世界的想象。说到这里,我不由联想到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家乡梅花古镇,也有许多美人靠,或立于蜿蜒的青石巷,或倚靠于久无人居的残损的庭院,以及曾经繁茂的伢店街市,其婉约,抑或隐匿欢乐或凄伤的影踪,与“梅花自古出美女”的流传相互映衬,令人遐思不尽。

当然,美人靠并非只是女人休憩的地方。事实上,世上的男女,似乎都偏爱这种以木质构成的栏杆,那一道道弯曲悬飞的线条,一靠周身舒坦,一倚风情顿生。可以想象,现在收藏馆可见到的一些残存至今的美人靠物件,每一寸木质都浸染着不为人知的闲散时光;或有谁解花语、谁解清愁的枉然凝眸,或有一段浪漫、私密的故事。其实在中国历代的文学意象中,素爱凭栏远眺的文人雅士,对这一类的栏杆可说是情有独钟:比如李清照“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等等,真是不胜枚举。

再看民间,因怀古传承,过去富豪或百姓宅院中美人靠的设计与应用也不鲜见。富豪家的美人靠,其做工的精美自不用说;单说普通民宅、天井四周,设置的各种美人靠,虽然简约,却能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也是老幼均可亲近的地方。闲时倚靠那里,远望小桥流水,近闻花树芳香,自然与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无疑会让人心胸开阔,备感舒适。因而在不少乡村,美人靠的沿用也十分广泛。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诸多园林里,那长堤短堤或春柳歇脚亭,半跨湖面,四周排开的美人靠,三三两两坐着南来北往的观光客,一边小憩,一边赏着湖光水色,烟波画船。而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许多临水的酒家茶肆都在溪河边设置美人靠,好让来往的客人歇脚,体验凌波倒影之趣。不过,美人靠也并非中原建筑所独有,有记载表明,择高山而居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各式木楼、竹楼,也大量借鉴和使用这种巧妙的建筑构件。

时光过去,总有一些东西教人怀念,美人靠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理由很简单:它曾是先人的一个智慧的创造,也是代代居家人引入光线、放开视线、安放心灵的地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