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怒江,又一次的跨越

2023-03-23抒情散文常荣军
2021年6月,第一次到曾被称为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到怒江之前就估计到,身临其境时,亲眼所见一定会与口耳相传、文字图像中的怒江有变化和……

2021年6月,第一次到曾被称为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到怒江之前就估计到,身临其境时,亲眼所见一定会与口耳相传、文字图像中的怒江有变化和反差。意想不到的是,两天中实际看到的变化和反差,是如此之巨大。在惊叹奇迹之余,真真颠覆了自己的一个认知:经济、社会发展是渐进的,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需要积之以勤、持之以恒。而在怒江看到的千年跨越奇迹则告诉我,在一个地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举国力量的倾力支持,有所在地方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是完全可以不是渐进而是跨跃的。

谓余不信,请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来。

怒江,穿越历史的烟云和时空的脚步,在继实现由奴隶社会一跃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跨越千年后,又实现了同全国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现了从绝对贫困、区域性整体贫困到“两不愁、三保障”、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

怒江全州人口55.3万,居住着傈僳、白、怒、普米、独龙等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93.9%。独龙、普米族是特有民族,属典型的由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直过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62%。怒江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有云岭山脉、碧罗雪山山脉、高黎贡山山脉、担当力卡山山脉,“四山”夹澜沧江、怒江、独龙江“三江”,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上苍赋予了怒江“东方大峡谷”的雄奇、俊美、独特之景,赋予了怒江水能资源充沛、矿产种类丰富、“植物王国明珠”之实之外,又使其美中不足,“看天一条缝,看地一道沟,出门靠溜索,种地像攀岩”,许多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不具备发展前景和空间,属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全州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56.04%,全州4个县(市)均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9个乡镇中有21个是贫困乡镇,255个行政村中有贫困村24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18个。因此,脱贫任务十分繁重,搬迁移民则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为此,全州共建了67个“新家园”,将为全州近五分之一人口的11万多人、四分之一的农村人口、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搬离大山陡坡,迁入城镇,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建设67个“新家园”,搬迁11万多人,并使之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何尝不是怒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三大战役”。

怒江,一条被命名为“美丽公路”的通衢要道,天堑变通途,惠及沿线30多万群众。怒江98%以上面积是高山峡谷,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738米。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相拥着奔腾的怒江,贯穿怒江南北。世居于此的少数民族群众,千百年来,出行难、过江难。而今,保山至怒江州府所在地泸水四季畅通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怒江州无高速公路的历史。独龙江高黎贡山公路隧道贯通,独龙族群众告别了半年大雪封山而与世隔绝的日子。行政村道路硬化达100%,自然村达77.16%。特别是南起泸水市六库镇,北至贡山县“神人共居”之地丙中洛的“美丽公路”,串联起泸水、福贡、贡山三县市,成为怒江的产业路、景观路、致富路、幸福路。与美丽公路相伴的城镇型和郊野型绿色步行道和骑行道,依地形、景观变化和人文特点,分段命名为记忆道、英雄道、三江道、鲜花道、仙女道等。36道“溜索”改建为桥,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上,共建有桥梁145座。在著名景区丙中洛、老姆登、石月亮、姚家坪、登埂温泉等地,修建高黎贡山国家步道。这一切,既为怒江各族群众出行提供便利,也为户外运动、旅行爱好者提供既安全又独特的登山临水、领略无限风光的绝佳体验。

“美丽公路”不仅是穿行于绿水青山中的坦途及对沿途美景的诗意表达,更是怒江人民对更加美好未来的憧憬,更是怒江在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梦想征程中美丽蓝图的具象。正如怒江籍全国政协委员、普米族青年歌唱家茸芭莘那在《比歌里唱得还要好》中所唱道:“好梦成真的新生活呀,比歌里唱得还要好!”

不仅如此,途经怒江的铁路正在火热建设中,机场已列入国家建设计划,怒江将告别“铁(铁路)、公(公路)、机(机场)”不全、不配套、不畅通的历史。出门攀天梯、过江靠溜索,已成为前人的经历和记忆。

怒江,向城镇化迈出新的步伐。曾几何时,挂在山坡陡壁、锁在云雾中的千脚房、茅草屋,茅草覆顶、木石为墙,漏雨透风的居所,一个长年不熄的火塘,人畜共处的环境,刀耕火种,难以温饱的生活,一代又一代人承袭相继。而今,告别了贫困、落后和封闭,5.7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近17万贫困群众解决了住危房问题,11万多人搬离穷山恶水,75%的人口集中安置在州政府所在地和县城,其他部分安置到中心集镇或边境一线。将搬迁扶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同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有机衔接,怒江实现了城乡结构的重构,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33%提高到48%。乡村振兴的实施,城镇化率的提高,使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到了应有的公共服务和现代生活水平。楼上楼下,窗明几净,网络宽带到户,成为家庭标配。当今怒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各族群众获得实惠最好的时期。

怒江,在改善、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完善、发展着自己。怒江各族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次重要指示、一次接见、一次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苦干实干亲自干”的精神和作风,推动着“怒江每天都在变化,每时都在进步”。那牺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40名帮扶干部,激励着更多的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脱贫攻坚中积累起的一笔笔怒江各族人民不“等靠要”,靠努力奋斗过上新生活,“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的独有精神财富。也正因为如此,中共怒江州委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颁授奖牌。

带着不断的惊叹离开怒江前,听到一个故事:一位少数民族的老人,向别人寻要习近平总书记的微信号,他说,我们的日子过好了,感恩党,感恩习近平总书记,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发个微信红包,表示感谢。不论故事具体情节如何,怒江“一跃千年,感恩奋进”却真实地存在。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怒江这片热土创造了“跨越千年”和“千年跨越”的奇迹。相信,怒江在启航新征程中,奇迹还会发生,日子会越来越好!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