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回望《〈红高粱〉西行》

2023-03-20抒情散文李辉


从复旦大学毕业,1982年2月我走进北京,在《北京晚报》工作五年多时间。记者与副刊编辑,我非常喜欢这个职业。记得《北京晚报》期间,采访不同前辈,报道不同的影视、文学。

……

从复旦大学毕业,1982年2月我走进北京,在《北京晚报》工作五年多时间。记者与副刊编辑,我非常喜欢这个职业。记得《北京晚报》期间,采访不同前辈,报道不同的影视、文学。

我自己特别喜欢开设的“作家近况”栏目、“居京琐记”栏目。那个时代,可以与不同前辈聊天,可以约请不同文人赐稿,如今想来,多么美好。

《北京晚报》期间,我经常读《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李彤与我一样,也是1977年参加高考,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时他走进文艺部,成为专门报道文化活动的记者。80年代后期他报道张艺谋的《红高粱》、陈凯歌的《孩子王》等,十分精彩。

没有想到,1987年秋天,我也走进《人民日报》文艺部,继续编辑副刊,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个时候,上上下下,我们都直呼其名。袁鹰本名田钟洛,我们叫“老田”;姜德明、蓝翎(杨建中)、舒展、缪俊杰,我们都是叫老姜、老杨、老舒、老缪。文艺部各位朋友,关系十分融洽。

在文艺部,一待就是29年,2016年10月退休。说实话,我喜欢这个副刊职业,最终能够与大象出版社编辑一套“副刊文丛”,也是我的一个梦想。我常说,副刊是半部文学史,的确如此。

非常高兴约请李彤兄,将八十、九十年代他发表在不同副刊作品,结集出版,书名就叫《红高粱西行》。

作为记者,李彤报道张艺谋是比较早的一位。

李彤采访张艺谋,标题用得特别有趣:《活得舒展些,拍得洒脱些》。当时“大地”副刊有个栏目“文心探访”,这篇报道就发表在1988年1月16日。这一年,张艺谋刚刚36岁。

报道开篇,李彤这样写道:“张艺谋,36岁,人称‘秦国人’。供职于电影界,身穿广西厂的工作服,却接连在西安厂拍片,不知其所司何职。先以《黄土地》获‘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继因《老井》获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近日又执导了《红高粱》。”

李彤是位善于提问的记者。他在此文后面写道:“1987年12月23日中午,导演张艺谋携他的新片《红高粱》到人民日报社放映。我在看完后,请他到办公室,谈了一个小时,因成此篇。此文的发表,远在电影《红高粱》获奖和公映之前。”与张艺谋的交流对话,特别有趣:

记者:吴天明在东京领奖台上说:张艺谋听到他获奖的消息后,一定会就地翻几个跟头。他说对了吗?

张:消息传来时我们正在宁夏荒原上拍《红高粱》中祭酒神的镜头。伙伴们先冲我怪笑,然后又把我抛起来。我当演员纯粹是撞上的,我认真去做了,“本色”到底,大概是“一次性”的吧!当你突然发现自己多做了一件原以为不可能做的事,也是愉快的。这段经历对当导演有好处,知道了怎样才能把演员发挥出来。干过摄影的好处更明显,如果能再多干几样会更有好处。当导演则是我多年来的夙愿,一直攒着想法,等待机会,因为我觉得当导演更能表现个性。

记者:《黄土地》你一心扶助陈凯歌,《老井》你全力贴近吴天明,《红高粱》里又跳出个与他们都不同的张艺谋。这是你有意为之的吧?

张:(微笑)电影是人与人交流的一个很大的媒介。创作者都是想发言,若是出世的人就不必创作了,“自娱说”也是假的,发了言就希望人家有反应、有共鸣、有理解。当导演就是一个最好的发言席位。我对电影有一种迷恋,朋友之间曾开玩笑说:电影是条“贼船”,上去就下不来了。

就在1988年2月23日,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张艺谋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为这部《红高粱》,李彤写了一篇报告文学《〈红高粱〉西行》。

李彤写道:“这一天是中国龙年正月初七,人日。《燕京岁时记》谓:‘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除夕之夜,张艺谋一次又一次高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从此后,你搭起那红绣楼,抛撒着红绣球,正打中我的头哇。与你喝一壶红红的高粱酒。呀嗨——’”《红高粱》,如此这般,呈现在世人眼前。

从此,三十余年来张艺谋拍摄不同电影。最近,电视剧《悬崖》编剧全勇先创作的谍报剧《悬崖之上》,即将由张艺谋拍摄为电影,值得我们期待。

1988年也是副刊红红火火的日子。春天,文艺部与贵州日报合作,请一批杂文家前往贵阳,举办“花溪笔会”,黄裳、严秀、邵燕祥等几十人一起前往。随后,举办“风华杂文征文”,吸引全国各地作者投稿。这年冬天,副刊开设“七味笔谭”,邀请杨宪益、金克木、黄苗子、冯亦代、杨绛、董乐山、宗璞成为作者,也是一大盛事。

1989年两会召开,文艺部约请百十位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北京地质礼堂娱乐中心举办一个“文化沙龙”。此次的沙龙时间在3月24日,正逢两会召开之际的一个春夜。李彤写道:

自称长期自费订阅《人民日报》同时也为《人民日报》写一点小文章的郁钧剑,除自己唱歌,还愉快地担任了节目主持人。场中优雅轻松的气氛和观众颇详内情的“点将”,调动起一位位文化名人的表演欲望。魏明伦扯开“莎士比亚的嗓门”唱一段川剧;被称之为“酒仙”的杨宪益借着醉意哼了两句英语的《一路平安》;郁风即景编词来上一曲民歌;晨耕、张非也合唱了他们年轻时熟悉的小调;潇洒的张贤亮和拘谨的沈鹏各讲一段据说是本人经历的笑话,同样使人开颜。陈昊苏在卡拉OK带的伴奏下,虽然节奏和音调都不那么准却极为认真地高歌一曲《雪城》主题歌,被公认为最佳节目之一。

书画家们乘兴挥毫。方成、苗地作漫画人像,韩美林作大写意骏马。黄苗子以法度严整的篆书题一幅“此处不可小便”,据黄宗江作注,其意在响应亚运会之前北京市政府重开文明教育的号召。黄永玉画了一幅八哥,题款为:“在音乐中嗓门远远不如诚挚重要。”这是在安慰刚才登台的业余演员们呢,还是在讲为人为文之道?

如此美好的沙龙,至今永远难忘。

1989年秋天,李彤、钱宁离开了,几年后朱碧森也离开了。他们都去往不同的地方。90年代,钱宁兄回来了。他写了一本《留学美国》交给我,写得非常精彩。我将之推荐给江苏文艺出版社,一炮打响,引起诸多读者的关注。

旅居加拿大多伦多的李彤,90代初专门写了一篇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现在读来依然精彩。有趣的是,李彤后来居然成为装修房子的专家。2017年5月,我们前往加拿大,在多伦多终于与李彤兄见面。聊天时,我说,你在不同报纸副刊发表的文章,可以结集出版。他欣然同意。于是,这本《<红高粱>西行》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纳入“副刊文丛”系列。

我想,这本书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在走进考场之前》的故事,以报告文学描述庐山图书馆馆长徐效钢《残损的手掌与书的青山》的故事,写文艺部的文艺沙龙,写电视剧《红楼梦》与《石头记》……可以说,在李彤笔下,一个时代的历史身影,一一呈现于我们眼前。

(本文系《〈红高粱〉西行》序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