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凤凰印象

2020-09-24抒情散文汪彤

凤凰印象
(约4175字)
汪彤
桥对凤凰古城的记忆,该从沱江边的一座座桥开始。中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而凤凰人对河流、甚至整个山城的方向和走向并不墨守成规分得那么清楚,只说“桥这边,桥那边,新城、老城”,这足以将凤凰城方圆几公里古城的地
凤凰印象
(约4175字)
汪彤

对凤凰古城的记忆,该从沱江边的一座座桥开始。
中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而凤凰人对河流、甚至整个山城的方向和走向并不墨守成规分得那么清楚,只说“桥这边,桥那边,新城、老城”,这足以将凤凰城方圆几公里古城的地理位置,描述的清清楚楚。
然而异乡人来到凤凰,却觉得古城很大。无论去寻觅想象中曾烙下的深深印记,还是选一处陌生幽秘的地方,撂下一些旧时的心情,在凤凰城,需要用舒缓的步伐和细密的心路去一一丈量。
走在凤凰古城河道旁的每一个渡口,走向吊脚楼旁一条条石板街道,走过水边嵌着长长倒影的古塔,走上粗文质坚的古城墙……凤凰城被越走越小,而对凤凰古城的热爱和向往,却因对凤凰城的了解,反而感到这座古城包容的内涵越来越深邃。
沱江是凤凰城的母亲河,沱江上的一座座桥,像一根根与心脏连接的主动脉血管,是通向凤凰城探秘纠源的基本通道。只有站在古城的桥上,你的心才会和凤凰城真正的靠近一次,对凤凰古城最初的行走,是从沱江边上的桥开始……
沱江上的桥该是无数个有情的“连接”吧。河面上一个个扎在水中,依着青苔的石墩,整齐的横亘、排列在沱江水面上。水中倒映了背着竹篓,戴着黑色头帕,穿淡蓝上衣和蓝色花边裤的妇女们,她们走一步、水里的倒影晃荡一下,向古城集贸市的步伐也更近一些。或者他们也会在石墩搭起的小木桥上行走,这些最简易、最原始的小桥,是最初人们走进凤凰城的必经之路。而如今在凤凰城沱江边远远眺望,一座高架桥,更是把黄河两岸、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向往凤凰的人们,也通过桥梁的形式载到凤凰城来。
风雨桥
我的探访是在清晨,当凤凰城还被笼罩在飘渺如薄纱一样的雾中,凤凰人还沉侵在甜美的梦里,我已独自走上沱江边木板铺成的小路,往上游寻觅。
风雨桥是我最初见到的一座廊亭式木质桥,一字横跨在沱江上,与临水的如小家碧玉的石墩桥和小木吊桥相比,这座桥梁更像一位明眸眺望的大家闺秀。桥上暗红的木柱,支撑着飞檐吊脚的屋宇,挡住了沱江上的风风雨雨,桥下更粗一些的大红木柱,矗立在水中支撑着桥梁,主亭两边各有一座对称的小亭子,又在风雨中与长长的廊亭相依相伴。
水上的桥经历着风风雨雨,千年永驻;水面倒影的桥,又在清风的柔波中,随水纹一波一波轻轻晃动,给水边的人们许多飘渺美丽的梦想。
清晨,桥上早起的老人们,闲坐在廊亭上聊天,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正讲述他戎马生涯中曾经历的一次辉煌战事。老人的声音大而洪亮,刚走近桥头的小亭阁,便听得清清楚楚。在凤凰城,似乎不需要太多的内敛和保留,人们该是洞悉了“凤凰涅槃,死而后生”的故事,懂得珍惜,也懂得随性的生活。
凤凰的名人很多,有名族英雄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内阁总理雄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湘西王陈渠珍等,那些在边城风风雨雨守护的故事,应是这一座座桥上经历着世事的人们,将凤凰城的故事讲述给每一座吊脚楼、每一寸沱江水,再传递给游历于凤凰城的每一个人。
金水桥
凤凰城的桥有许多好听的名字,金水桥会让人联想出许许多多幻化美妙的故事。然而金水桥却是普通的栏杆石基桥,桥中间拱起一处瞭望平台,这似是为了便于人们眺望远去的沱江水中,嵌映的一座如梦幻般美丽的凤凰城。
金水桥上无论白天和夜晚,都有许多头戴银饰,身穿大红、水红华丽服饰的苗族女孩,可她们脸上惊喜的神情,让你一眼就能看透,这些不是真正的苗族女孩,她们是着了盛装的游客,穿上苗民们的服装,在桥上欢喜留影拍照,算是也做了一次美丽的凤凰女子。
王小波在《红线盗盒》中把凤凰女子的性格描述为:“敢爱敢恨、深明大义、不势力、讲义气。”而凤凰女子身上更多的又是:“真诚与美貌,智慧与柔弱,温柔与坚韧完美的结合”,王小波对“红线女”的描写,便是对凤凰女子真实的写照。于是,远来游览于凤凰山水间的女性们,便把自己对凤凰女子的喜欢,又更多一些瞬间留在照相机的镜头里。
在金水桥边,甚至整个凤凰城里,无论桥上、水边,还是街头巷尾,卖买手工刺绣和银饰制品的女性要比男性更多,在这座古城里,似乎女性是抛头露面支撑家庭生活的主力军,这一方面应是习惯延续、另一方面也是过去男主外,顺沱江水而下,为家庭四处奔波,使女性不得不承担重负的原因。
在沱江边,随处可见一位男子,走下台阶,捧起一把清凉凉的水洗脸、洗手,而后继续走前方的路;又随处可见凤凰女子,在江边用棒槌捶洗衣物。
清晨,站在金水桥中央,望着安静的沱江水,便能领略到沈从文笔下凤凰小城的安逸。你似感觉不到脚下的沱江水在流动,然而参照水中浮萍,便知道,慢慢流动的沱江水,无时不刻在做自身的净化。凤凰的人们应是最知道水的性情:流动的沱江水,为尘世洗去污浊,而自己却流动着保持洁身不染。
南华桥
若说桥是凤凰城美丽的羽翼,那么南华桥更是凤凰羽翼中做了支撑的躯干。南华桥车来车往、人流穿熙,似是凤凰最忙碌的一座桥。
南华桥两边护栏上的石刻是黄永玉先生设计的凤凰祥云图案。夜晚,依着栏杆,站在南华大桥上眺望,暗夜里的小城在灯海里摇曳,这时,凤凰城似不夜的天堂。
沱江水中用基石和圆木支撑的一座座吊脚楼前面临街,后面临河,以往是古镇上的人家居住和开铺面方便过往行人的。现在,低矮错落古朴且雅致的小楼,被一闪一晃的霓虹灯装饰的五彩缤纷。这些江边的小楼,如今大多是旅社、饭店和酒吧。吊脚楼上一串串红灯笼和霓虹灯的亮光,映红了一汪沱江水,沱江边人家星星点点的灯光,与江水里辉映的光亮,一直延伸到远方。
每到夜里,南华桥下的凤凰城便让人感到喧嚣而迷醉,沱江边的吊脚楼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如是楼”、“揽奇居”“夺翠阁”……,这里摇滚乐和嘹亮的歌声,随沱江水上星星点点五彩缤纷的颜色一起跳跃。南华桥下的沱江,到了夜晚便似从天上降落的一只五彩凤凰,欢腾地停驻在人间,尽情的变换羽翼的颜色,渲染人间最富丽堂皇的一面。岸上的灯海与水中的倒影连成一片,水上一个世界,水里又是一个世界,欢腾的和宁静的,尽收于南华桥上旅者们的眼中。水上和水中摇曳的、跳动的凤凰城,又真实、又虚幻使远来拜访凤凰古城的人们心潮起伏不平却又遐想连连。
一阵夜风,助沱江水更快地流动,就像这曾因交通不便而保留世外桃源景象的边城,又因一阵经济发展的浪潮,将沱江边的凤凰古城变成摇曳喧闹的旅游名城。
虹桥
在凤凰城沈从文故居,买到一本加盖了五枚纪念印章的摄影作品《时光暗流的倒影》。翻看扉页,空白鹅蛋黄的纸张上零落的记下一段文字:“回忆毕竟是远了,远了的江雪,远了的雾霭,远了的尘埃……”
很多时候,文字似一只撩拨心弦的手。翻开书中淡而素雅、朦朦胧胧凤凰城的影像,古塔倒影旁的虹桥,似曾经梦幻中的海市蜃楼。合上书页,去寻觅凤凰古城中的虹桥。
踏着青石板的街道,拐几个弯,热情的凤凰人会告诉你虹桥的位置,离沈从文故居不远,一座三门石拱上建起的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的桥,远远在水澹澹、云生烟的沱江上矗立。
“虹桥”听名字,便似能把人带入真实与虚幻之间。若说别的桥是凤凰城美丽的羽翼,虹桥该是凤凰额头上的桂冠。诗人、画家、摄影家在虹桥上留下许多来过这里的痕迹。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题写的“虹桥”深深嵌刻在高大的门楼上,门楼两边的对联又吟道:
“今宵皓月,谁在回龙潭上,华灯楼船,彩影荡漾,弦歌映山山映水”
“照眼春阳,廊桥正午十分,醉客雅旅,游侠高僧,靓景如梦梦如诗”
远远望见的虹桥是安静、飘逸的,两层巍峨的宫殿式瓦岩木楼横跨在江面上,楼上马头墙上的挑水大梁高高翘起,楼下三门石洞中,泛舟人的木桨激起阵阵银色的水花。然而,走进虹桥,这里却有另一番景象。虹桥一层是游人们通行的步行街,熙熙攘攘的人们在雕梁画栋的楼阁中穿行,楼阁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雕刻精美的苗族银饰店、有卖苗族服装的布衣店,有卖姜糖的食品店,还有在人群中穿梭漫步的卖花阿婆。
虹桥二层是观景茶楼,当一个人独自坐在这里远眺,望着沱江边似悬空漂浮的吊脚楼,看着沱江上一叶叶顺江而下的扁舟,听着月夜下古塔的钟声,身外的一切俗事便与你不再有任何关联,雾霭中的凤凰城好像会让你忘记自己身处何地。

虹桥到底有多长,不知有没有人用脚步真实度量过?而在生活中,人们会不经意在自己心上也搭建一座通向梦幻中幸福的虹桥。或者也在自己心上建起的虹桥上渡步,不经意便会迷失自己。当在美好与痛苦中辗转反侧,想要量出心上这座虹桥的长度,数到最后,却又忘了曾经。《时光暗流的倒影》中一峰说:“到凤凰来,不知是为何到来,只想找个地方,让自己忘掉一些东西……”
我没有想到在凤凰城真的有一座虹桥,与人们心上那座瞬间坍塌的虹桥相比,这座桥是真实的。而心上那座幻梦中的虹桥,似乎需要喝上一碗“孟婆汤”,才能忘掉桥上的漫步、鸡毛信中盛开的香水百合、桥下一步一回头的眷恋、停留在虹桥上渡步的身影……
桥,将彼岸与此岸连接在一起,桥,沟通着人们想象中遥不可及的地方,凤凰的桥更是深深烙下过去与现在的痕迹,将曾经与现在和将来连接在一起。只有走遍凤凰城的桥,你似乎才会对凤凰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这个了解又在真实与不真实之间在你心上打上许多问号。
凤凰古城在沈从文笔下的世界,离我们眼里的城池越来越远,我想,来过或未来过凤凰古城的人们,他们心里对凤凰都有着不同的向往和印象。我心里,当踏上凤凰的桥,心中那座遥想中通往凤凰的桥,便瞬间与这片土地做了沟通和链接,让我深深的喜欢这座满是桥的水乡世界。
很多地方去过一次,便不再想回头,而凤凰古城是让人终生眷恋想要再走一回的城池。轻轻的坐在沱江边,临着水平如镜的江水,也学一次凤凰人,在水边做一次整洁的梳理,水影里的一个我,留在凤凰城;水影上的一个我,用思想记录着我心中的凤凰城……


[ 本帖最后由 汪彤 于 2011-9-12 12:00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