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北川无言

2020-09-24抒情散文刘满园
刘满园国庆这天,我跟着单位的二十多人,一同越过新北川,途径擂鼓镇,来到老北川。说是走进了北川地震遗址,其实就是走向了一座倾倒之城,荒芜之城,死亡之城。这天,是个阴天,秋季里那点阴冷悲凉的感觉,也跟眼前这座静穆无言的废都合谋,给人们心头堆满了
    
   刘满园
  国庆这天,我跟着单位的二十多人,一同越过新北川,途径擂鼓镇,来到老北川。说是走进了北川地震遗址,其实就是走向了一座倾倒之城,荒芜之城,死亡之城。这天,是个阴天,秋季里那点阴冷悲凉的感觉,也跟眼前这座静穆无言的废都合谋,给人们心头堆满了无尽的压抑感,叫大家个个都觉着堵得慌,心里怪怪的,一种共同的沉重感,笼罩着所有的参观者。 下了车,我们就都这样默默无言地迈动着脚步,悄无声息地四下观瞻着倒塌的房屋,甚至还在细心的搜罗着,那些已经长着苔藓的钢筋水泥板块下面,是否还有生存的光芒和希望。这就是人的本能吧,求生的本能,关爱的本能。还有更多的人,不断上车下车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和我们一样,轻轻地来,轻轻地去,谁也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人发出任何感叹,惊呼。还能说什么呀,三年过去,这里已经成为一座地震纪念馆,生命的迹象何在,往日的情景何存。北川无言,我们无语。   是的,那场特大地震,太惊天动地了,人们对汶川北川的了解,也太熟悉详尽了。对那些死亡,早已透支了泪水,对那些数字,早已铭刻于心。三年前和三年后,人们的悲痛已经截然不同了。所有亲历和关注过汶川大地震的人,已经自觉地把死亡的悲伤,变成了一种悲悯,已经把那种伤痕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一种人文的关怀,一种对大自然和生命个体的思考了。人类面对着这样的灾难,总有一种茫然感,一种渺小感,这恐怕就是我们心里的那份敬畏吧。童年的记忆当中,一头牛滚了坡,死掉后,一群牛都会蜂拥而来,放声哭叫,而且要延续好长时间。低级动物尚且如此,难道我们会遗忘吗,绝对不会。人类表达缅怀的方式,会更高明一些,久远一些,理性一些。也会把这种伤痛,转化成一种动力,一种无比巨大的力量,重新面对新的挑战。   眼前的北川县城,四面环山,一面临水,一条小小的湔江,悄然从老城旁边流过。远眺近观,老北川明显就是个葫芦谷,出入极为不便,一旦面对战争或自然灾害,绝对无处可逃。3年前的5月12日当天下午,北川这个小小的羌族县城,就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出名了,当然从一开始,就充满着牵挂、同情,充满着惊呼和后怕,北川汶川的每一个救灾细节,都毫无保留地传遍了大江南北,五洲四海,都牵动着人们的神经末梢,牵动着人们的爱心。北川,从人们头一次听说这个地名开始,就再也没有忘掉。这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血写出来的两个字,谁能忘记啊。地震当天,那种天摇地动的感觉,那种恐慌绝望的神色,所有的灾区人,永远都不会忘却。   北川建立县治1300多年,曾是大禹故里,中国工农红军的老根据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羌族文化积淀。如今,已被地震夷为平地,一切都荡然无存。走在老北川的街道上,三年前当天的尘土飞扬,山崩地裂,又在眼前浮现,那种恐惧也再次扑面而来。我们还能说些什么,还能感叹什么。仅在北川这样一座小城里,就失去了将近两万鲜活的生命,不堪设想啊。亲人们的泪水,能足足流趟出第二条湔江来。要说,地震遗址就在这代人的心底里留存着,铭刻着。走在这里,任何人都会感同身受,头脑一片空白,谁都不愿重新回想起,当年那一幅幅惨不忍睹的情景。   5.12汶川特大地震,陇南也是重灾地区。当武都数十万人也在大街上露天睡了一宿,第二天慌慌张张搭建帐篷时,人们就都相互传播着,地震震中在四川的北川,跟我们相距不远。过后慢慢才知道更多相对准确的信息,才闹清楚震中到底在哪里,震级是多少。因为当时我们那里也断电断水断了通讯,对外一无所知。后来才知道,当天温总理就飞四川了,随后,总书记也去了,不久,又先后到了我们陇南。那几天,所有的目光,都在汶川北川聚集着,所有的眼泪也都陪着他们流淌着。哪一天,解放军又救出幸存者了,哪一天,哪儿的道路又抢通了。同时,擂鼓镇,映秀镇,唐家山,这些更小的地名,也都被我们深深记住了。因为,生命重如泰山,人命关天啊。   我们无语,北川无言。下车就是“曲山小学”,这个路标还很醒目,蓝底白字。路标上还有一个箭头,指向学校,有两行小字,写着:内有学生出入,车辆慢行。举目望去,危楼上面还有“向世界”几个大字,估计,那就是曲山小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宣传标语吧。想想400多孩子,瞬间就在这里消失,那多残忍哪。旁边就是公安局的旧楼,严重倾斜、瞬间即刻倒塌的危楼上面,警徽尤在,“公安”两字还那样醒目,危楼底部打着结实的钢架,都是为了参观者的安全。令人感慨的是,老街道两旁,树木依然青翠,花朵也在灿烂开放。人去楼空的老城里,还有这样勃然的生机,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挑衅吧,抑或就是一种补偿,张显着不可抗拒的生命力量,给人类一些赠予,一些启迪,一些鼓励。   再往前走,是中央祭奠园,也就到了掩埋着万人遗体的公墓。前面是5.12的红色匾牌,十分醒目,中间是一块栽植着松柏,绿草茵茵的平地,上方“深切缅怀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黑色大字,一看就叫人心头一震,有点肉麻。祭奠园背后,就是无情掩埋了北川中学的一大片乱石堆。当年,一声巨声,近千名师生丧生,偌大一个校园,只剩下一支旗杆,一面国旗,一副篮球架,几十个上体育课的学生。三年过去,巨石上也长满了杂草,呈现着绿意,可看起来,面目依旧那样狰狞,那样可怕。在大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太微不足道了,太脆弱了,有时竟然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甚至连呼喊一声都来不及。想想,那些书声朗朗,那些歌声荡漾,那些青春靓丽,转瞬之间,就销声匿迹了,真正不堪想象啊。   还有更多的断壁危垣,还有更多的建筑垃圾,我们环绕着老县城走完一圈,满大街只有四个字:触目惊心!有些楼层整体倒塌,成为一堆堆废墟,有些六层楼房,竟然不见了四层或者五层,有些大楼一楼的铺面,门面,就深深陷入到地下去了。有些地方,还能看到震前的一些痕迹,那些倾斜的阳台上,还挂着衣物。有些地方,根本认不出曾经有过人的活动了,比如全然倒塌的北川信用联社大楼,就是高高的一堆废墟,罪恶地横躺在那里。时间掩盖着一切,大自然,也在极力抹杀着自己的恶作剧。只不过,2008年这场特大地震,是掩盖不了的,老北川作为地震纪念馆,将会被人们保护,存留,让其永远向无情的大自然,无声地声讨!这里,也会慢慢成为一个关乎生命的课堂,成为一个净化灵魂的殿堂。更多的人,会来到这里,缅怀死者,关怀生者,走出灾难,走向未来。   活着的北川人,当然感受到了大爱无疆,体会到了团结的无穷力量,以及人类战胜自然的伟大,一个新北川就能彰显一切。但是,他们心头的恐惧和阴影,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悲伤,却永远无法抹掉。从老北川到新北川,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相比之下,心灵的激荡更大。死去的固然已经作古,无声于地下了,安息了。可活着的人,还得面对新的生活。不过在重新行进的路途上,他们的追求和渴望,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活下来固然值得庆幸,不过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依然找不到真正的幸福感。他们还会被心灵里的某种东西牵挂着,参照着,虽然欲哭无泪,却要不断回过头来,想想故去,看看自己,望望别人,他们的心里,是永远不会安宁平静的。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什么巫师占卜或者科学测量,先知先觉到这场灾难,在震前,让北川十几万人搬出那个葫芦谷,那多皆大欢喜,普天同庆啊。那样,就算至今依旧让北川人住在土篷房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们也会仰天长笑的。只是,几乎没有这种假想,这样的想象,也太荒唐。还有一点意思,觉着不吐不快。因为老北川,再也无言述说了,它肯定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话还没有说完。震后的北川建设者们,把这座死亡之城规划成为一个纪念馆,功莫大焉,可以叫更多的人记住地震,记住灾难,也有益于地震的科学研究,但要是出发点是着眼旅游,那就多少有点滑稽,要是还想踏着亡者的尸骨赚钱,就更令人伤心。让那些自觉自愿来瞻仰祭奠的人们,更加纯净无邪地去缅怀安慰那些亡灵吧,让那些突如其来离我们远去的灵魂,真正安息吧。   在老北川,在全然倒塌的一座城市面前,所有的参观者,面对活生生的人间悲剧,只要还有一颗博动的心,都会为之感动。这次来到北川,我和我的同事们,就真正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涤荡,大家无不唏嘘悲叹。那天晚上返回绵阳,聚在一起的时候,才各自抒发着各自的感怀,都说真想嚎啕大哭一场。好多平日不喝酒的女同志,都义无反顾地举起了高脚杯,喝得十分慷慨主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辟如朝露,去日苦多。现场,还有人吟起了这首古诗。我们此行带队的头儿,也不失时机,借着酒兴,唱起了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的高调,但这种话语,我们头一回听着顺耳,因为地震遗址给我们的震撼太大,太惊心动魄了。这天晚上,好多人都把自己灌醉了,醉得一塌糊涂,不知所以。   此后几天,我们还到了乐山峨眉都江堰青城山,照导游的话说,此次我们算是朝圣之旅,但这一趟走下来,我忘不了的,还是老北川,毕竟,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才是最为神圣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刘满园 于 2011-10-14 13:1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