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江南
2022-01-18经典散文
[db:简介]
品味江南
曾经两次去江南,都是流火的夏季。记得苏州园林里的荷池里,一片片肥硕翠绿的荷叶下,罩满了一朵朵白色,粉色的荷花。荷塘深处,悠然荡漾着一只只乌篷船,头戴斗笠身穿蜡染布衣的船娘正剪着饱满殷实的莲籽。
我很迷恋那一汪汪绿得看不到头的荷池,它会让我想起,里面一定藏满了关于莲的心事。
随后,去了无锡,和繁华热闹的苏州城相比,这座小城安静了很多。随意漫步其中,不管是建筑还是景观,都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顺着青石板铺就的老街行走,一抬眼,就能看到,那些青砖灰瓦的屋檐下,一个个眉慈目善的老伯眯着眼睛坐在黝黑的旧藤椅上,就着流泻的阳光听一曲曲的评弹小调,似乎街边川流不息的人烟与他们毫无关系。
等辗转周庄时,我的心情一下子失落起来。这一切,源于周庄从早到晚纷沓而至的脚步和喧嚣欢腾的人群。那日,和同事一起挤在周庄狭长逼仄的巷子里,前后都是摩肩接踵的游人,各种叫卖声、喊叫声在耳边此起彼伏,还有窜入鼻孔的香水味,脂粉味,香烟味,汗渍味,加上炙热的空气,简直让人窒息。眼前这让我念想了多少回的古朴、幽静之周庄,正被一种商业化的浓厚气息吞噬得不见踪影,沈万三的猪蹄味远远近近飘荡在庄子四周,我几乎是带着叹息和怅然怏怏而归的。
到了杭州,总算安慰些。虽然只是匆匆一撇,但还是让我记住了梅园山庄里,一阵阵清冽悠远的茶香弥散开来,我努力打开身体各处的毛孔,尽情吮吸着这缕缕香气,然后,兀自沉醉;记住了西湖以母亲一般的安静与平和,迎接着一拨又一拨的游人。暮色斜阳时,近处的断桥,远处的雷峰塔,无一不在诉说着那一个远古而又熟稔、深情而又悲怆的故事;记住了给杭州这座城市打上印记的丝绸,正渗出几分优雅和清秀、灵动和温婉的格调来,这种格调,足以让如我一样路过的旅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将身体和灵魂沐浴其中,享受那份由来已久的清淡和从容。
上海,该是我生命里最值得留恋和回味的城市,因了老公曾是这里长达半年的泊来客,故而我在那里整整停留了一个暑假。我终于知道,大都市和小城市不一样的地方:我会在街头的林荫下,看到满嘴咿呀侬侬的上海人大背心花裤衩的三个一堆,五个一摊在玩着有春夏秋冬的麻将牌,连小毛孩都不例外。当然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闸北的弄堂一片连着一片,巷子上方,黑压压的电线杆和陈旧的百叶窗纵横交错。偶尔,还会从只有两尺见方的框框里探出一个个大声吆喝的脑袋,从而知道那似鸟笼子一般小的空间里竟然住着人。那一瞬,我心里忽而庆幸起来,自己好赖还有一片可以看到蓝天白云,看到渭水悠悠的豁然之所,我拿着不多的票子,过着清淡的日子,是不是也可以自慰呢?
只是,冬天的江南是什么样子呢?是一水淼茫的烟雾铺就开来一个苍凉的世界,还是一场轻轻薄薄的雪花笼着白墙灰瓦,罩着小桥人家的那份幽静和淡雅?
很久以来,世人用山寒水瘦来形容冬天的北方和南方,我生在北方,长在北方,那份渗进骨头缝隙里的山寒早已司空见惯,南方的水瘦,是什么模样呢?很想看一看,却始终未及。
此时,我在北方,窗外零下7°,该是这个冬天最冷的时候。小屋里有暖气,却依然能从窗户的缝隙里透进来一丝丝的清冷,我一袭大红的睡衣,把自己裹得像一团火似的逶迤在屏幕前,从朋友的文墨里一点点地扑捉江南的冬天,我的两只眼睛直入那个有着王者风范的帝都---南京。
毋庸置疑,秦淮河、夫子庙,是古今文人道不尽诉不完的关乎诗歌、爱情、传奇和亡国之恨的地方,狭窄幽深的“乌衣巷”里,印记斑驳的老墙,头戴毡帽身穿马褂的旧时人,还有巷子里的黄酒香飘四溢,手工作坊里织布机的嘎吱作响,多么古朴的一幕幕,像水墨一般。
接下来,我还知道,江南的冬天,多雨。到了夜晚,深重的湿气逼仄到夫子庙和秦淮河边空无一人,雨雾中的李香君故居在水上若隐若现,宛若一个多情的女子在低声吟唱,这样的一幕,难免使人滋生出一种莫名的疼惜出来。
我继续随着朋友的视线游走着,许是这一抹淡淡的薄凉不忍将江南的冬夜草草遮盖吧,终于,在一处暮色霭霭的角落里,我扑捉到这个尘世深处最为动人一幕:贡院前的馄饨摊,简单的会让人忽略了它的存在,摊前的两位老人,将身体裹得严严实实,手脚却不停地忙碌着,小小的木头案板上,小巧精致的馄饨排成一行行,锅里翻滚着热腾腾的馄饨,两条窄长的木椅子,围着三三两两吃馄饨的年轻人。从朋友笔间知道,两位老人来这个城市好多年了,他们用9平米的空间,守着一家五口的温暖和希望。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感慨万般:不知江南的馄饨是否和北方一样,有着柔软的口感和绵长的鲜味?我却随着她游走的笔墨,落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个冬夜,隔着时空和距离,读者墨香里的江南,我终于懂了,自己生命里所一直流连忘返的江南,不仅仅是那一抹荡漾着柔情的苍茫烟水,还有这一缕火旺火旺的俗世尘烟,将深冬的薄凉一点一点地驱散。(字数1909)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