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塔 里 庙

2022-01-18抒情散文茅舍
塔里庙□王庆云近日翻开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篇日记,上面记录了当时的塔里庙,现将全文摘抄如后:塔里畈上有座庙,庙里有几个尼姑,有1个老的,2个少 的。庙内很雅静,堂后端坐着“观音娘娘”,前面是一个方桌,桌上有盏长明灯,还有香炉、告子、摇铃。长……
           塔里庙
           □王庆云
 
    近日翻开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篇日记,上面记录了当时的塔里庙,现将全文摘抄如后:     塔里畈上有座庙,庙里有几个尼姑,有1个老的,2个少 的。
    庙内很雅静,堂后端坐着“观音娘娘”,前面是一个方桌,桌上有盏长明灯,还有香炉、告子、摇铃。长明灯是亮着的,香炉里燃着香,袅袅清烟在室内飘荡,散发出一种幽香。堂先的一边是张小桌子,桌上有茶瓶、碗,擦得洁净、明亮。墙壁上挂的是老尼姑与安庆迎江寺和九华山的大和尚合影照片。像下面一路钉上挂着由黄表纸制成的签。     老尼姑很胖,气色很好,据她自己讲有59岁,但看上去约40岁左右。光头上烫了七个疤子,圆圆的脸蛋上嵌着一双灵动的眼睛。虽然穿着长衣大褂,光头大脸,仍掩饰不住其年轻时的貌美。2个小尼姑,一个是已经归天的老师傅的干女,懵懵懂懂,好像有些呆痴;另一个是老尼姑带来的徒弟,年龄约27、8岁,圆圆的脸蛋上好像涂上了胭脂,红扑扑的,看上去好像一朵大芙蓉花。这几个女尼姑的身世,她们没有介绍,我也不好打听。     尼姑们的生活来源一靠织袜卖钱过日子。二是参加当地生产队劳动,由生产队供给粮食。这座庙由于年代久远,菩萨很灵验,就是那个年代,仍然有些人偷偷地烧香拜佛,因此也能收几个香火钱,生活尚能过得去。村里人说她们用豆腐和豆腐干皮做素鱼素肉,非常鲜美可口,那是她们过年过节时的佳肴。
几个尼姑整天
沉默寡语,清晨就起来念经,早饭过后就为自己的生活奔波……
    当时的日记,为我们今天了解塔里庙的历史和发展,提供了一份很好的资料。      最近几年我经过调查和了解,塔里建庙的历史确实比较久远。早在唐代,塔里畈上就建有两座庙,一是塔里村下首建有雁塔阁,就是日记中的那个尼姑庵,人们传说,老尼姑名释园丁,是安庆怀宁人,原是富家千金小姐,知书达礼,18岁时因逃婚,才出家做尼姑,成为雁塔阁的主持。二是塔里村上首建有兴安寺,规模较大,鼎盛时期寺内有和尚上百人。后来毁于战乱,成为一片废墟。下庙雁塔阁,在文革“扫四旧”时,菩萨被砸掉,庙堂被捣毁,几个尼姑只好在村旁边的空地上建了三间砖瓦房,仍然坚持在屋内吃斋念经,直到老尼姑80几岁圆寂时,2个小尼姑才各奔东西。     复建兴安寺是90年代的事。当时宿松有位农家妇女,立志出家为尼,取法名释昌惠,她来到塔里村,广结善缘,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在兴安寺旧址上建了三间砖瓦房,供奉观音娘娘。这位尼姑很勤奋,又很有事业心。几年一过,建了第一座大殿和寮房,接着又于去年动工建第二座大殿,正式恢复了兴安寺的名字,庙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圆了黎民千年梦,香吹塔里万家春”,反映了塔里村人对佛教的虔诚。从此,塔里庙又名闻乡里,香火旺盛。逢娘娘过三节时,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县城里的老人们还包车前往塔里庙敬佛、烧香和还愿。     于是我时常在想,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为什么佛教也随之兴盛起来?这也许是“文革”之后,经过拨乱反正,端正了人们对佛教的认识。孙中山先生说:“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梁任公先生语)今日社会,无论中外,都遭受到一股物欲横流的冲击,人在高度科学发达与物质享受中迷失了自己,于是人们要寻找一种精神寄托,在夜澜人静,理智稍微清醒的时候,有人就会问自己“人生为何而来?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生活的目的又在哪里?”而佛学就能指导人们获得身心的自由和宁静,满足人们的某种理性需要和信仰需要。佛经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萨,恰如觅兔角”,说的就是修行在人间,觉悟也在人间,每一个有心向道的人,他不可能厌弃这个世界,逃避这个世界。惠能大师还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教能够激活人类心灵深处的道德自律和真善美,实现信仰的回归。正如信佛人所言:“胸有阿弥陀佛,就能发善心、做善事、行善果”。所以,禅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其实禅的作用也并不仅仅是除去烦恼,禅的宗旨是要人们在生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发挥人性的光明性,扬弃狭隘的自私,培养智慧的爱心,禅是理想人生的一把特殊的钥匙。     出于好奇,有一次我也跟随妻子一道到塔里庙去看庙会。春光明媚,油茶花黄,塔里庙就隐藏在这一片金黄之中。进入庙门,但见两旁是花圃,各种春花竞相怒放,院子里挤满了善男信女,大殿内香烟袅袅,鼓乐声喧,一班和尚、尼姑在诵经,皈衣归佛的居士也换上了佛装,随着领头的和尚唱经。接着是信佛之人的烧香还愿,她们跪在圃坛上,按照佛家规矩,叩首、敬香,气氛肃穆森严。妻子也挤向前去给我抽了一个签,签曰:“碧玉池中开白莲,壮严色相自天然;生来骨骼超凡俗,正是人间第一仙。”看完签语,让我好生高兴了一阵子。它使我认识到:佛法无边。它给人们开出的药方是:人人要平心静虑,快乐不在外界,幸福自在心中。
    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原无忧,因风皱面。
   人本来就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哪来的烦恼?苦闷?啊!为的是“雪”,为的是“风”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