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四月天

2022-01-15经典散文
[db:简介]


     往年的四月,槐花开的时候,总能吃到母亲蒸的槐花菜,煎的槐花饼。蒸槐花首先要细面过箩,将槐花在新打的井水中淘净,加水拌湿,但是要湿度适中,做到不粘,但也不能太干;然后将细面掺和均匀,撒入适量细盐,点少许香油(这时候点香油是为了防止蒸好的槐花粘度大,不散),然后平摊均匀(防止生熟不匀),这时候就可以放篦上细细的蒸了,蒸槐花最好用农家的地锅,烧干柴,干柴火候便于掌握,因为地锅是生铁的,水又是井水,没有任何别的添加剂之类,所以蒸出来的槐花不会串味。大概烧火15到20分钟,水经过三滚,便可以了。盛出来拌蒜泥,香油,每人一大碗,就着蒜薹吃,其味鲜美,入口绵香,妙不可言。一生中能够得到如此色味的美餐,想来也算的上一种享受了。仔细想想,这大概与四月天象相吻合的原因罢,这是一年四季中最美,最迷人的时节了。
    童年每到这个季节,槐花如雪,那时的村子都是低矮的兰色瓦房,灰色的墙砖加白色细灰,家家种植的槐树都高过屋顶,站在远远地高岗子上望去,高林低舍,树木婆娑,阳光明媚,清风中漂满槐花的清香,有蜜蜂嗡嗡地闹着,早晨的炊烟弥散在浓郁的林稍间,有鸡鸣之声淡远的飘来,给人无限的闲适与淡然。
    豫东平原腹地的小村多是这如此,临着村口的路边多是有一方池塘的,塘边种植柳树,榆树,刺槐,树下放着青石板,灰方砖,三五的鹅鸭杂池塘游弋,碧波荡漾,鸭鸣锵锵。这时风是清的,水是甜的;太阳也不灼不燥,刚好清凉,透撤。此时此地,便有村姑于碧塘之侧洗衣,清风柳上,流云榆楝之颠,野径夹碧滴翠,村小而树高,使人神怡。而村姑的美,在肤色,在动态,在临着碧波的一尊倒影,其肤细而不娇,嫩而不俗,虽生长于农舍柴户之间,却不失其雅。说到村姑的声音,在垄上,在阡陌,闲时唱几句通俗的歌曲,慢吟几段祥符短曲,迎风而飘起,顺水流淌,虽然是下里巴人,但是不失其韵。至于手把锄头立在田间,日高风起,衣单挥汗,腰纤细而胸脯饱满,是其体形美;如果是走在路上,扶老携幼,呼姊喝妹,肩头扛着草篮,篮大而草长者,是其德美。如果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则提亲说媒的便络绎不绝,门庭盈盈,也引来很多翩翩少年,在路边,在门户之外,唱着情歌,打着呼哨。如果嫁人为妇,那么晨昏则炊烟袅袅,堂上田间则笑语依依,塘前柳下浣洗绢衣纱巾,清水莹莹,少年夫妻举案齐眉,公公婆婆相得怡趣,这是四月之人美。
    四月之物美,应该是这样的,清晨薄雾蒙蒙,叶滴清露,小村的小,你可立在远远的白沙岗子之上,用手便可轻轻握住它的安静和清凉。葱茏的林木掩盖下是小小的村庄,村子傍边是碧绿的池塘,塘岸有披风清扬的柔柳,柳下浣洗衣服的村姑;庭院里有圈养牲畜的厩棚,牛肥羊欢,榆高楝低,槐花如雪。村妇在柴木门口唤着乳儿的名字,鸡子鸣叫着出窝,犬吠之声,小四轮车的突突声相互混合着,这时炊烟弥散,墙头的仙人掌长出圆球一样的花骨朵,该是早饭的时侯了。
    如果到了晚上,初升的明月爬过墙头,人脚定以后,庭院中的树木在月光下更加显得浓郁,坐在院子中的木凳上,抬头看过去,茂密的树冠在风中形成各类风物,有伏首的羊群在草地上啃着嫩绿的小草的,有驶过平野,晃着车身耕作的四轮车的,有高低起伏绵延高大的山峦的,有相互厮杀,万马奔腾的古战场的。。。。。。这时候,风声惊醒夜鸟,偶尔的一声啼鸣,更让夜空显得静谧。
    可是,往年终归是过往。现在,那往年的村姑已是村口量贩的掌柜,而她家低矮的房屋已是两层小楼了。池塘也被填平,建设成了村委大院,据规划,还要建立一处通排整齐的洋楼来作为新农村社区。原来浓密树阴下通往邻村的羊肠小道也已经铺了柏油铺路面,变得又宽又直。牛厩已空,柴门也已改成红油漆的大铁门,还安装着猫儿眼。
    但,如果想吃到村子里农家的蒸槐花,那么仅仅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仍是细箩过面,香油蒜泥。至于村姑浣衣池塘,劳作于田野,扛着锄头踏路长歌的情景,则需您寻来影视里的演员亲自上演来了。而今,那些二八的村姑们或许正在学校的课堂朗朗的读书,也有在遥远的南方或者都市里做着你掌上正用的电子产品的,而这些都已经远远地抛离了这块曾经干净又清凉的土地了……
   
                                                                                     2009年初稿--------2013年12月修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