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叫我怎么说你呢,弥衡

2022-01-14抒情散文林丽霞
教了十多年的书,写了十几万的字,在弥衡故里这弹丸小城,我可以自诩为“书生”了,这样就可以人云亦云地说说书生弥衡了。既是书生,又生在齐鲁大地礼仪之邦,庙堂之上,像个拍三级片的红粉女郎一样,说脱就脱了,做出这样有伤风化有失体统的事,不是给读书人……
  教了十多年的书,写了十几万的字,在弥衡故里这弹丸小城,我可以自诩为“书生”了,这样就可以人云亦云地说说书生弥衡了。

  既是书生,又生在齐鲁大地礼仪之邦,庙堂之上,像个拍三级片的红粉女郎一样,说脱就脱了,做出这样有伤风化有失体统的事,不是给读书人的脸上抹黑吗?

  喜欢骂人,骂曹操,骂刘表,骂黄祖,他以为自己是块金子,早晚会在骂声中熠熠闪光,后来被黄祖给杀了,临死时还大骂不止。天下当权者,是可以骂的吗?

  这一脱二骂,脑袋搬了家,却成就了弥衡千古之名。“弥正平裸体骂贼”,几个响当当的字,成为中国古代书生反抗强权张扬个性的文化符号。

  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没有哪一个书生不渴望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弥衡也不例外。“建安初,游许下,达颖川。”当时的颖川,乃旬氏等名门望族所在地,众所周知,曹操重用颖川名士,弥衡想走名士举荐之路。然而,“无所之适。”没有成功的原因很多,可能机遇不到,可能无慧眼识珠的人,更有可能,弥衡不愿意屈己于人。他说自己“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致君于尧舜,下可配德于孔颜。”这般心性,只愿意以自身才能博取功名,那种“朝叩富儿门,墓逐肥马尘”的事是断然做不出来的。

  求职未遂之际,孔融上书曹操,“吾友弥衡,其才十倍于我,淑质贞亮,英才卓砾。”“操遂使人召衡至,礼毕,操不命坐。”素有“礼贤下士 ”美名的曹丞相,这是你的待客之礼吗?热脸蛋帖在冷屁股上,换作别人,当时只能隐忍不发,谁让人家位高权重呢?弥衡却要硬碰硬,点着名字骂曹操手下的人是守墓屠狗的酒囊饭袋,当时张辽就想杀他。曹操说:“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为我不能容物。”于是命他为鼓吏。

  曹操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弥衡只是“素有虚名”,羞辱他一番,目的是让他夹起尾巴做人,如果他继续恶语相伤,曹丞相有的是办法对付他。另一方面,弥衡是孔融推荐的,当时孔融因为屡次对曹操的政治方案说三道四,已经得罪了曹操,孔融是名门之后,曹操不愿轻易拿他开刀,你弥衡一介草民,为孔融当当丞相的出气筒,又能奈何?况且,你和孔融、杨修是好朋友,背地里没少说丞相的坏话,今日送上门来,不是自取其辱?你以为凡是丞相的肚子里都能撑开船啊!曹丞相可是得撑船时就撑船,比如他对张辽,张原来是吕布手下战将,被俘时视死如归,大骂曹操,不仅没获罪,还受了重用。反之,曹丞相的肚子不想撑船了,“一合酥”那样的芝麻绿豆事,也是掉脑袋的罪。关键是,此时的曹操早已不是白门楼收张辽时那个刚刚起家的曹操了,此一时,彼一时。

  丞相盛宴,弥衡着旧衣烂衫,鼓《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之声,坐客听之,无不慷慨流涕。”曹操心里自然不受用,找茬问弥衡,为何不穿鼓吏的衣服,弥衡当场脱衣服来换,左右皆以袖遮面。丞相斥为无礼。弥衡说:“欺君罔上乃为无礼,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我露露父母赐予的这清白曼妙的身体就是无礼了?你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是欺君罔上无礼之极呢!然后历数曹操“六浊”,字字句句直刺他软肋。

  这般奚落,我看弥衡是不把曹操放在眼里的,既然看不上,又何必颠颠地去呢?就像李白应召离家时感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一样,还不都是希望抱上当权者的粗腿,好显显自己的旷世之才?弥衡被赶出曹营时说:“欲成王霸之业,何以如此轻人耶”,在他眼里,曹操是能够成就一番王霸之业并能让他施展抱负的人,之所以骂他,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轻视。他渴望主子待他,是“上马襟,下马迎”的礼遇有加,是“三顾茅庐”的猥自枉屈,求之不得,既失望,又恼怒,便采取了极端的报复方式,演了一出“击鼓骂曹”。说曹操是枭雄,一点都不假,他没有采取别的装模做样的当权者惯用的方法——弥衡,你能耐是吧,不用你,晾干了你,而是把他送给刘表,来个借刀杀人。刘表识破曹操诡计,又把他送给黄祖。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弥衡还不总结经验,照骂不误。曹操刘表还值得一骂,没事你和黄祖那蠢人胡咧咧什么?真就是活够了!咔擦一刀,终于如愿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弥衡既不了解当权者的心理,又自视甚高,容不得一点别人对他的看不起,他渴望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又极力掩盖这种企盼。当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的冲突时,他不是迂回,而是面对面的交锋。你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你羞辱我,我也羞辱你,以卑俗亵渎尊贵,以丑陋戏弄尊严,不给任何人留有余地,也不给自己留后路。借黄祖的刀,愤青弥衡和这个世界彻底做了个了断。

  “前身陶彭泽后身韦应物”,苏轼这话是说弥衡,应该学学陶渊明韦应物归隐山林,偏又有出仕之心。这苏大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一生做官虽然不是太受荣宠,但是你知道种地的滋味吗?看看陶公是怎样当老农的吧,“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般起早贪黑,你算算他那块山地能收几斗豆子?我看不是他笨,就是他心思没用在种地上,但凡有一线希望,哪个书生愿意灰头土脸地躬耕于山野?陶彭泽不愿意,韦应物不愿意,弥衡更不愿意,他变着法地出仕,却又不肯牺牲自己的个性,以为能写《鹦鹉赋》那样的妙文,能鼓《渔阳三挝》那样的妙音,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心事宜明,才华须韫,如果弥衡做人稍微低调那么一点点,或许会给后世留下更多的精神产品。

  每天从写着“弥衡故里”的牌坊下经过,天很蓝,水很清,菜很绿,肉很鲜,烟火红尘,太平人间,总觉得弥衡二十六岁那年,走的,——让人心疼。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