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盛开在甘南的酥油花

2020-09-24抒情散文贵妃醋
酥油花还是原来那块油,又不再是原来那块油。这是一块牛奶油与一幅艺术品之间的关联,带给我的思索。恍若置身于梦境,盛开在我面前的大幅酥油花,竟会是如此这般的栩栩如生。在酥油特有的清香弥漫的室内,在酥油灯羸弱的光照里,我为眼前这一幅幅油塑所震惊。


酥油花
还是原来那块油,又不再是原来那块油。
这是一块牛奶油与一幅艺术品之间的关联,带给我的思索。
恍若置身于梦境,盛开在我面前的大幅酥油花,竟会是如此这般的栩栩如生。在酥油特有的清香弥漫的室内,在酥油灯羸弱的光照里,我为眼前这一幅幅油塑所震惊。从来没想过,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工艺,将一团酥油,与一件艺术品划上了等号!
酥油花,早已不再是字面意义上的简单的牡丹或者芍药,它可能是一尊佛陀,有绚丽的色彩,面目神情真实自然,甚至衣着上的一件装饰,都那么的惟妙惟肖,它也可能是一座传统寺庙,金顶,(法)轮,甚至窗棂,都那么的精致逼真,它们有微小的部件,更有高达数米的构造,而它们的形式,也有立塑、浮塑、单塑、盆塑多种。
一块普通的牛奶油,在某一个灵感的瞬间,突破了自身的食用局限,以无法衡量的价值,站到了艺术的高度。是姻缘机巧,更是灵光一闪捕捉的因果。它原先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名贵的出身,只是一块普通到随处可见的食品原料,因为一个刚刚好的机会,它的扎实与质朴,被圣灵的佛所垂青,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前,它以一朵酥油花的绝艳被供奉以后,经过700多年的传承,到宗喀巴大师手上,竟让酥油花,注入了更为鲜活的生气,并在其后的六七百年间,演绎为格鲁派的一大艺术绝技。
佛祖没有偏颇任一位权贵或信众,也没有因为一块牛奶油的普通与平常,而排斥了它可能发挥的作用。如今盛开在每一尊佛陀的身边,享受着万众的瞻仰与朝拜的酥油花,便是在藏区随处可见,随时可用的一块牛奶油。不需要愤青,不需要抱怨,是那踏实的本分,和一个恰恰好的创意,让它得以默默并长久的荣登上佛堂的宝座。然而所有不经意的转折,并非投机的创举,都有些不为人知的艰辛考验,一如一块牛奶油成为酥油花的历程。
一块在常温下即化的牛奶油,是怎样成为一件不朽的艺术品,从而长伫于圣洁的宫殿呢?
于每年冬季高原最冷的时节,从圣洁的湖泊中挑回冰冷刺骨的雪水,让参加制作的艺僧们将手放入这冰水之中,冰透肌骨的寒气沿着手指、掌、臂、胳膊的路线向人体的纵深推进,让手臂、手掌、手指乃至整个体温降下来,一直降到与冰水同温的零度!如此,他们的双手与酥油亲密接触,将极易溶化的酥油膏雕塑成一朵朵生动的鲜花,一幅幅飞禽走兽、城池建筑、花卉树木、奇珍异宝,甚至于一些佛教故事也被融入了创作题材。到底是信仰,还是心智的成果?或者支撑这些艺僧们在如此残酷的条件下创造并发挥的,是精神的感召还是使命的遵从?
当他们将温热的双手伸入零度的寒水之中,当身体所有器官都被寒气充塞和包围住以后,肤色接近苍白,乃至于心脏也不得不通过瞬间加跳来抵御严寒。此时,又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全身被冰水泡到麻木时分却用冷静的头脑,细心捏造出件件瑰宝?这是一道残忍到无法想像的工艺技术,正是在这般残酷的条件下,艺僧们将生命以虔诚的代价,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最终圆满了酥油花的使命。
生活或许只是一锅滚开的沸水,并不会因为垂青哪个人,而变成温泉。幸运与荣耀的背后,是百般甚至千般的辛苦历练。所有的浮华不过一抔细沙,所有的打造都有艰辛的付出,一步登天的梦想破碎以后,我们或许应该沉静下来,做一块普通的牛奶油,做一位虔诚的艺僧,在坚强与忍耐中,接受生活残酷的历练与打磨。
宗喀巴大师鼎力打造的酥油花,以青海塔尔寺为胜,然而作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甘肃夏河之郊,凤岭山脚下的拉卜楞寺,却同样盛开着清香又芬芳的酥油花。
拉卜楞寺
还是原来那座庙,却又不再是原来那座庙。
这是一座庙宇与一份信仰之间的融合,让我见证到的精神存在。
拉卜楞寺如一朵酥油花般,盛开在我的惊诧中,折射着新奇、尊贵和神圣的魅力。
这座气势浩瀚的寺庙,远观它层层叠叠的庙宇,在夕阳的余辉里,有种金光普照的幻觉,宛如一朵复瓣的金色牡丹,以雍容华贵的气度,盛开在桑科草原之畔,盛开在凤岭山侧。
自清代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造,至今三百年的历史,与格鲁派的其它庙宇相比,拉卜楞寺是年轻的一代。然而正因为年轻,它活力四射,以学制健全,学僧辈出,在藏传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一直在猜测,拉卜楞寺之所以成为安多藏族地区最大的宗教圣地和宗教文化中心的原因。难道仅仅因为寺内住有6000多个喇嘛,占地达85万平方米,有6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活佛的官邸、大小金瓦寺、讲经坛及大喇嘛住宅,房屋总数超过万间的规模,声势宏伟超过了北京故宫的缘故?或者因为它是拥有108属寺和八大教区的综合性大型寺院,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号称世界最大的藏传佛学院的缘由?还是因为它里面陈列有近三万尊大小不等的佛像,更有壁画、卷轴画、堆修、刺绣,奇珍异宝、金器、玉器、宝石、珍珠、珊瑚树、象牙、樨牛角古代动物化石及孔雀翎帐篷、虎皮帐篷、呢子帐篷等,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以及达赖、班禅多次颁赐的封诰、册文、印鉴等大量历史文物与古籍的因由
作为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或者,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它繁盛的表象,想这辉煌的建筑震摄到的,只是人们观摩它表象的眼神,而真正能够威慑内心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力量的感召。
一座寺庙与一份信仰的融合,是怎样为人们所信服,并深深渗透?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此刻,我便在天堂之中,以惊喜的眼神,打量这古老的文明。
随处可见的僧人,悠闲的行走于寺里寺外,对不时遇见的游客,没有任何惊诧和好奇。在他们泛着高原红的脸上,写着平静,写着知足,凡尘俗艳掠过眼前时,居然只有害羞与腼腆,然后,低头挪步,继续走他们的路,诵他们的经,沉湎于自己所能掌控的一份安闲里。也有那三两同行者,说笑着我们并不明白的藏语,未经俗欲沾染的一些表情,有着天籁般剔透的清纯,仿若这个世界只有佛与他们是相通的,他们沿着通往圣地的那条路径,执掌他们的那一份从容与淡定,仿佛早已附着于肉体般,有着合为一体的随心。倘若可以剖析,我想,那里应该有一面刀子,它的名字叫智慧,是它,剖开一切错综复杂的表象,引领生命前往平静的归所。
引领着怀揣的假设,我在一条转经桶长廊前启步。这条藏传佛教最长的转经桶街上,默念六字真经的信徒,和怀了猎奇之心的游人,交织前行。我微笑的眼神,拂过一个又一个转动的经桶,也拂过那些为岁月所浴的平静面目,沟壑遍布,粗糙无华,却携带着满面的淡定与平静,眸子深处,闪烁着某种矍铄的光亮,有着坚毅的执着。转经桶们早已不再光鲜,磨损的色彩上却闪着另一种亮丽,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长期被酥油抚摸的结果。木质的经桶上散发着类似于酥油、羊膻一类藏区特有的味道,经一只又一只干燥粗黑的手掌,轻盈转动中,默默诵读与祈愿。七里半的路程,刚好围寺一圈,我与一群信徒一起,分享时光里温和的美好,感受一种放心的交付,无论风雨,无论困苦的虔诚。
一度,我站在两处经廊的连接处,目睹两位信徒,以无比虔诚的身体语言,朝着寺庙的方向,叩等身礼。“沙沙沙”的手套与石板亲吻的声音,仿佛是身体轻诵的六字真言,它们将无比敬意的祈福,化做佛祖最熟悉的声响,以尘世最通俗的方式,长拜长诵。这“沙沙”的祈祷之声,充盈于天地之间,一种严肃内心的敬仰,悄然萌生。没有什么比膜拜圣祖,亲近土地来得更妥贴,这些历经风餐雨宿,受尽饥寒交迫的朝拜,除了不可思义的坚持,更多的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感动。
在寺里的商店买藏饰,出售的僧人居然也淳朴得可爱,每串红珊瑚的等次,每颗绿松石的质地,每盒藏香的时效,都会在交流中说得真切。这一胖一瘦两个僧人,与俗世的商贩有着相当的距离,走过那么多寺庙,唯与他们的交谈,让我于心内,有坦净与舒畅,捧了我那堆绿松石,露出踏实的满足,更有对质朴的感激。
信仰的力量,有无忧的安定,有甘心的受苦,也有朴实的回复。信仰,正如一朵绝艳的酥油花,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便被时时尊在佛前,享受着最圣洁的膜礼伏拜。
信仰如花
哈利梵萨说:没有鸟雀巢居的房屋就像未曾调味的肉。
那么没有信仰的人生呢?
一个人有了信仰,还会站在广袤的地平线上,茫然长问:我为何而生,我魂归何处吗?
甘南草原盛开的大片格桑花,淳朴,灿烂,静默地匍匐在蓝天白云之下,亲吻脚下扎实的土地。
拉卜楞寺里绽放了经年的酥油花,绚丽,尊贵,安然打坐于佛光普照之中,祈福尘世辗转的信众。
有一种踏实,因了信仰而生,一如僧侣们的从容和淡定,一如磕长头时的投入与专注。
高大的煨桑炉燃放着袅袅青烟,金瓦红墙在烟雾里高低错落,连绵一片,仿佛天宫,巍峨叠嶂,神秘莫测。从这些庙舍的身边经过,总有一股屏气凝神的肃严,萦绕在心头,说不清是在庄严庙宇里的佛陀,还是在庄严我们自己的内心。
梭罗说,我们为今生建造家园,为来世建造墓穴。最杰出的艺术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如何从这种情形中挣扎出来,解放自己,而我们的艺术效果不过是把我们这屈辱的境遇弄得舒服一点,而比较高级一点境界却会被遗忘了。
在拉卜楞寺,关于建筑这件艺术作品,却远远不如它所盛装的精神境界来得丰润,和圆满。追求平和、静虑定心,在那些僧侣的身上,或许,我们能够体悟一二,而面对那些苍老的容颜,微驼的背影,从他们蹒跚却坚定的脚步里,我读到的,是一朵又一朵盛开的信仰之花,以瑰丽的姿态,凌然绽放。
甘南,曾经的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如今,在一座寺庙的召集之下,重新繁盛,并且以它浩瀚盛大的恢弘气场,开启了我对藏族文明的好奇与崇敬。
这是我亲历的第一座藏式庙宇,伫立于这繁盛的寺庙之中,和所有人一样,我的脚步,开始了对藏族文化的探询,而我的目光,也进行着对藏族文明的记录。在每一个可以亲临的殿堂里,阅读那些绚丽的酥油花,从它们沉默的姿态里,译注它们独有的语言,听它们阐述,关于信念,以及信仰的深邃,和坚定。
这些信念和信仰,曾经被记录在印度圣贤华尔旦达哇智华亲手用金汁书写的《贝叶论》里;记录在一世嘉木样大师用金汁书写的《贤劫经》里;也记录在宗喀巴大师编著的《菩提道次第广经》、用银汁书写的《松赞干布传记》里,以及用金汁、银汁、珊瑚、松耳石、珍珠、砗磲六种粉汁书写的《金刚经》里。然而除了记录,更有生生代代的沿袭,将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注入了民族的脊梁。
拉卜楞寺,如一朵历经艰辛,长久盛开的酥油花,默默绽放于甘南藏区,清香弥漫。

2012.3.23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贵妃醋 于 2012-3-23 20:40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