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母亲节

2022-01-13抒情散文雪梦
今天是母亲节,昨天与姐姐定好今天一早回家看望母亲。不料这恼人的鬼天气跟我们作对,外面乌云压顶,风声鹤唳,电闪雷鸣。顷刻,整个世界如漆黑的深夜,伸手不见五指,随着一声骇人的炸雷,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无奈,正打算给母亲挂个电话告知,雨下小了再去……
  今天是母亲节,昨天与姐姐定好今天一早回家看望母亲。不料这恼人的鬼天气跟我们作对,外面乌云压顶,风声鹤唳,电闪雷鸣。顷刻,整个世界如漆黑的深夜,伸手不见五指,随着一声骇人的炸雷,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无奈,正打算给母亲挂个电话告知,雨下小了再去,母亲的电话却打了过来:“梦啊,外面风大雨大,今天就不要回家了,等有时间,哪儿天回来看妈妈都成。再说,妈的身体硬朗着呢,你们工作忙,就不要总惦记我了。”母亲一直就是这样,时刻为儿女着想。
 
  资料记载,世界各国庆祝母亲节的时间都不尽相同。最早的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现代意义的母亲节来源于美国。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查维斯夫人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查维斯夫人为她的礼拜堂服务超过25年,当她在72岁逝世时,41岁的女儿安娜,立志创立一个母亲节,来实现母亲多年前祈求的心愿。 安娜先后写信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以发扬孝道,初时反应冷淡,但她不气馁,继续向各界呼吁。1907年5月12日,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一个礼拜仪式。隔年,此仪式在费城举行,反应热烈,终于获得维州州长支持,并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 接着,美国多个州和加拿大、墨西哥等先后对母亲节给予认可,举行庆祝仪式。到了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请国会通过决议案,将母亲节定为全美国的节日,并促请人们“公开表示我们对母亲的敬爱”。世界各地相继仿效,遂成为“国际母亲节”。安娜原建议以她母亲的逝世日5月10日作为母亲节的日期,但后为方便人们共叙天伦,便选定在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母亲节在中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我认为在中国,传自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都可以不要,唯有母亲节不可以不要。母亲是人类的圣母。这个节日具有神圣、不同寻常的意义。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啊,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仁慈之心。   每年的这个节日,有的子女给母亲买康乃馨,有的买衣服,有的买营养品,有的电话问候等等,总之,子女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母亲的爱。俗话说:娘疼孩,线呀长。孩疼娘,豆呀长。孩子推说工作忙,有一万个理由可以不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倍加理解,毫无怨言。孩子像那风筝,母亲如那长长的风筝线,时刻牵挂着、指引着孩子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走向坦途,走向明媚的阳光……   提及母亲,发生在我小时候的一件事,至今仍刻骨铭心。那是我由生以来第一次挨母亲打,挨打是因为我偷拿了邻居小明家的一本小人书惹起的。小时候,我们家与邻居小明家的生活条件是大相径庭。我家很穷,妈妈那时身体不好,爸爸每个月的工资在当时的生活水平虽不低,但除去每月给妈妈买药,剩余的钱也仅够一家人的糊口度日,哪儿来闲钱再给我们买书看。小明家却不然,爸爸是一家企业的厂长,妈妈是一家医院的医生,他们家可谓是生活宽裕,吃喝不愁。小明爸爸下班回家经常给小明带些像《雷锋》、《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方志敏》等等介绍革命英雄事迹的小人书看。我与小明是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好伙伴,那时我嘴上不说,暗地却对小明心生羡慕。儿时的心地就是那样简单,羡慕的缘由就因为他有个经常给他买小人书看的好爸爸。   记得有次我去找小明玩耍,家里空无一人,映入眼帘的是一本彩色的名为《刘胡兰》的小人书躺在他家堂屋的桌子上,我轻轻走过去拿起来翻阅着,爱不释手。我当时不知怎了,鬼迷了心窍,把那本书放下拿起,拿起放下,来回折腾了几次,心理矛盾着,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我的物欲还是占了上风,瞅瞅四下的确无人,惊悸地拿起小人书,掖在衣服下,快速地溜出了小明家的大门。回家后藏在了床底下的一个箱子里,趁家里没人时,偷偷拿出来看上几页,有时趁夜深人静时,用手电筒照明钻在被窝里也偷看。记得当时在外玩耍的小明回家后看到小人书不翼而飞,去我家问我有无看到,心虚的我竟还理直气壮地指责他:“为什么来问我,我又不是小偷,我哪里会看到你的小人书?”。   其实,侥幸得手的我心灵并不安宁,不仅承受着良心的谴责,又承受着巨大的折磨与熬煎,即怕母亲知道,又怕小明看到。那段时间,我担惊受怕,精神恍惚地持续有半月,最终还是被母亲发现了。那是在我聚精会神、津津乐道地被书里的剧情深深吸引时,丝毫没有察觉到母亲已站在了我眼前,我猛然抬头与母亲犀利眼光对视的刹那,我明白一切都完了,编织的一切美丽谎言此刻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最后在母亲严词厉问下,只好耷拉脑袋实话实说。至今我清楚地记得从未发过脾气的母亲那次气得脸发青、手发抖,随手从门后抄起一把笤帚雨点般地冲我身体落下来,边打边数落:“气死我了,叫你不长出息,说,以后还拿不拿别人的东西?”我跪倒苦苦哀求着母亲:“妈,饶了我吧,我知道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打完后,母亲坐在床沿流着眼泪跟我说:“孩子,你爸妈都是老实本分之人,从没做过让人家捅脊梁骨的事,你这不是给咱祖上摸黑吗?孩子,不通过人家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这是可耻的行为,明白吗孩子?”我眼泪汪汪地望着母亲不住地点着头。“别哭了,跟我一起去小明家还书、道歉去”当时的母亲对我是,恨铁不成钢,打在身上,疼在心里。母亲扶我起来时,我从母亲的眼睛里觉察到了丝丝哀怨、疼楚的目光。   小明的父母倒是通情达理之人,见我们娘俩还书道歉,热情地迎上来并劝慰着大气未消的母亲:“孩子嘛,难免会犯错误,能认识到错误,敢于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我拿着小人书从母亲背后怯怯地走到叔叔跟前:“叔叔,我错了,不该偷拿小明的书看,叔叔替我还给他吧。”小明爸轻轻抚摸我的头温和地说:“我们家小明就是不如小梦喜欢读书,孩子,叔叔支持你多读书,读好书,这本书我做主送给你了,叔叔希望你好好学习,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说着叔叔又从橱子里拿出一大堆小人书:“孩子喜欢,就拿去看吧。”我哪里见过这么多书呀? 我眼巴巴、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妈妈。最后在妈妈与叔叔的一再推脱之下,我从中挑选了几本比较喜欢的书。并对小明爸说:“叔叔,我赶紧看,一定尽快还回来”待看完后还书时,那本我最喜欢的《刘胡兰》叔叔执意送给了我。   我是个善于怀旧之人,三十多年过去了,至今那本《刘胡兰》的小人书我视若珍宝,虽已泛黄,但它不经意让我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忆起那次皮肉之苦。它时刻提醒我、激励我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如何做一个诚实坦荡之人。   心灵,本应是一块纯洁、没有杂质的净土,哪怕是纤尘的污染也是不容许的,稍一失控,一念之差,就会受到利欲、物欲的侵蚀。三国时刘备曾这样教导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红楼梦》中有句诗这样写道:“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渠沟”若真能做到这样,心灵的答卷无疑是最优秀的。我感谢母亲,是母亲拯救了我的灵魂。多年以来,我一直牢记母亲的淳淳教导: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擅自拥有。   写到此,我突然想起了英国的一句谚语: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是的,有母亲的教诲时刻在我们耳边,我们的心灵就永远不会颓废、荒芜。《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之何物,值得你如此牵挂?人之何物,值得你如此感激?。这使我想起教堂中念经的情景,辉煌的烛光里,虔诚的人们沉浸在圣洁的禅音中,甚至于以泪洗面。我想,或许只有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有深切痛楚与感悟,如今正在接受上帝恩泽的人,心灵才有所震撼,才有所慰藉,才得以如此澄明如镜吧?   外面依旧雷声隆隆,瓢泼大雨依旧哗哗地下。母亲节之际写下这篇拙文,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感谢母爱,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让我切切感受到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在孩子的嘴上与心中,母亲就是上帝,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母亲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天堂。 (写于2008年5月11日上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