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背影

2022-01-12抒情散文敬一兵
许多时候,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人和事物,都会随了时间的迁徙,从我的眼睛里走出去,成为一个旧日模糊的背影。我想追赶,却始终追不上,只能像影子,拖在后面,无法看见走在前面的背影,面对的景象,是严峻,还是温馨?我只知道,留在背影后面的痕迹,是背影……
   许多时候,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人和事物,都会随了时间的迁徙,从我的眼睛里走出去,成为一个旧日模糊的背影。我想追赶,却始终追不上,只能像影子,拖在后面,无法看见走在前面的背影,面对的景象,是严峻,还是温馨?我只知道,留在背影后面的痕迹,是背影的一段缠绵情节,极有可能,也是我尚未完全展开的心路历程和命运的一种昭示。当时确实没有想到,这些走在生活边缘的背影,像荒野上的草芥,用最为质朴的气息灌注的卑微动作,在一个特定的场合里,突然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清楚地看见,从知道或不知道的名字里面走出来的无数背影,逐渐叠合成了一个背影,她的背影。   没有什么场合,比一次大地震,更具有特定和典型的指向作用了。正是这个特定的指向,让她的背影,从平日潜伏在时间的尘埃,还有精神漠视而疯长起来的野草,年复一年覆盖了的偏僻角落里,浮现出来,与我不经意的眼睛,邂逅。   看不见她的脸。戴在她头上的那顶边缘残破,颜色几乎褪尽的草帽,遮挡了地震后炎炎烈日的暴晒,也遮挡了我的视线。于是,我的目光,全部落在了她的背上。她的背,驼得比较厉害,镰刀一样弯曲,让人不难想象,曾经是脊梁挺直的她,不知承担了多少苦难、艰辛、酸楚、劳累和形影不离的寂寞?即便重负还在积累,就好比此刻,一只很大的塑料编织袋,又沉甸甸趴在了她的背上,她弯曲的背,还是没有发出一点不堪重负的凄惨声音,依旧默默地驮着沉重,不动声色。这样的情形,仿佛一只手,顽固地伸进我的脑海,不顾一切,用古老而又复杂的手势,唤醒了沉睡的记忆和意识,在经历了一番梦游般的彷徨之后,突然触摸到了生命的本质,不是一次享乐,而是一次历险的磨砺,不是一次自由的释放,而是一次苦难重负的承担。   现在,随了她蹲在几只空瘪的矿泉水塑料瓶面前的动作,那个沉甸甸的编织袋,才从她的背上卸下来,张开了嘴巴,等待她把捡拾到的塑料瓶,放进去。她拾荒的生活,一定充满了许多苦涩的细节。没有人比拾荒者更懂得艰辛多于快乐的生活道理。日子需要不断用拾荒的行为来刷新,生活需要精打细算的积淀来填充。被人丢弃的纸屑和塑料瓶,不想知道这个渺小但却十分勤苦的她,成天在奔忙什么,它们只关心怎样才能够舒服地躺在地上睡大觉。体态丰腴的人,不愿了解这个显得有点孤介,甚至怪戾的她,整日里都在想些什么,他们只考虑他们自己的事情。   在一个救灾物质发放处,无论是眼巴巴排了队等候领取方便面和矿泉水的灾民,还是忙得头昏眼花汗流浃背的工作人员,对于她的到来,都无暇顾及。她躬腰驼背,在别人的脚下,或者帐篷边角处,捡拾能够卖钱的废弃物。突然,她看见帐篷的窗口下,有两个被人踩扁了的空纸箱,静静躺着。她兴奋地走了过去,用询问的眼光,盯住纸箱,然后又盯住周围的人。大概是感觉到纸箱像迷路的孩子,没有人认领后,她才蹲下身子,伸手把纸箱拾起,放入编织袋中。如是情形,我看得清清楚楚,特别是她那只爬满了筋络的手,黝黑黝黑的,没有专门的技能留下的任何印记,而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因为长期的体力劳动形成的杂芜痕迹,散落在手和臂上。这些痕迹,与指关节的突出、手指的粗糙和手背上的皱纹一道,共同组成了她手的笨拙和沧桑感。其实呢,除了沧桑的印象,她的手一点都不笨拙,反而十分灵巧,就像刚才,她拾到纸箱时,先是迅速将纸箱折叠的部分拆开,然后再对折起来,压平整,装进编织袋,过程仿佛一条流水线,一气呵成。不难看出,熟练的拾荒动作,已经在她的身上,经历了许多的演变,最后获得了惯性的保存。至于是什么样的演变,这可不好说,也说不清楚,可能就仅仅是因为一件不经意的事情中途加入,或者大约是想摆脱某种束缚的结果。对了,这后一种猜测,可能性极大。原因是,当她的背影,在帐篷的窗口处一闪而过,鬼鬼祟祟,引起了帐篷内正在发放方便面和矿泉水的工作人员警惕,其中的一个人,怀了强烈的责任感,立即冲出帐篷,将正在往编织袋里装东西的她的衣领,一把揪住。她几次想挣脱,都没有成功,反而引来了工作人员的大声呵斥,并要求她把编织袋里的东西统统倒出来接受检查。当看见倒出来的东西,都是些肮脏的塑料袋、皱巴巴的旧报纸、一些空瘪的易拉罐和塑料瓶时,那个工作人员的眼光,立即就从刚劲的直线,变成了一条柔软的曲线,揪衣领的手,也不由自主松开了。望着她离开的背影,在地震之后充满了惊恐的混沌天空下,逐渐被波浪迭起的扑朔迷离湮灭的时候,我悲悯的悬念,油然而升。   不知道名字,只能够估摸出大约是六十来岁老妇人的这个背影,应该是一个符号。它的含义,除了母性的柔弱和疼痛的愁善外,还是母性的柔弱和疼痛的愁善。即使时间剥蚀了她身上那件旧衣服的色泽,但她背影里散发出来的这种意味,还是紧密集结,浓郁不散。同时,这种意味,也让我的感觉,多了亲合柔善的成分。是的,与无名氏的背影在精神上沟通,没有一丝戒备。能够与柔弱和疼痛愁善的背影邂逅,让邂逅的那个人的寻常心,在平和的气息中,像花一样一瓣一瓣打开,一点一点沁出往昔的韵致,确实值得庆幸,也应该庆幸。   她把她的背影,交给了拾荒。如果用这样的说法来总结她的背影,未免有点仓促草率。拾荒,仅仅是时间记忆的线索,被一把揪断后,给她的背影,留下的一个碎片印象。   当她的背影,欲横穿一条街道,却又突然停下来的时候,连绵不断的时间记忆,还有传递不息的符号,终于将她先前碎片似的背影,连接成了一个整体。街边,一个中年妇女,领了一个四五岁的娃娃,情形像是欲穿街而过,不料装有大米的塑料袋,底部破裂,白花花的米,撒落在地,一大片,就在老妇人的旁边。听不见老妇人说了什么话,只能够看见,她解下身上系的围腰,背影再次蹲下来,将围腰铺在地上,一捧一捧把大米捧放在围腰上,直到地上不见一粒米为止。仔细把围腰包裹好,用围腰带扎紧后,她对中年妇女说了些什么,中年妇女感激地点点头,一手牵了娃娃,一手搀扶了替她拎米的老妇人,过街,走了。留下的破裂米袋,被风一下一下吹拂。空米袋上面写着的几个字,清晰可见:赈灾大米。地震之后,人与人的心灵,沟通了,相互帮助的情形,时常可以看见。只是,这样的互帮互助情形,再次在老妇人的背影中闪现出来,更多了一份慈悲与热爱的力量,比行为本身,更深入,更持久。不露声色的背影,揭开了她心灵的一角,让我看见,悲悯的人性,简朴、素雅,像秋天安静的落叶,从深入到沉默的最深处,轻轻掠过,不惊起一丝涟漪。   除了克制、细致、迟缓、沉默、沧桑和隐忍的词汇,我很难描述她的背影,以及她的背影,继续不断发出的温暖而明亮的气息。想真正了解她的背影,或许要在以后的某个时刻。何况,一个完整的背影出现,总是需要一些细节作为陪衬,不然,意义再大的背影,也是一个孤立的、不完整的背影,不能与其他事物形成联系,背影就失去了逻辑的纽带和意义的典范。   当她的背影,与我的视线,又一次同时抵达救灾物质发放处的时候,一些结局的征兆,一些零星的片段,就开始显现出了连接的意图。这些连接,是从她背着的那个大大的塑料编织袋开始的。她背对了我站在帐篷里,非常吃力地从背上,卸下口袋,再打开口袋的拉链,从里面取出两件矿泉水,还有两件康师傅方便面,放在工作人员坐的桌边,迎了工作人员惊讶的目光说:“这些是我捡破烂卖的钱买来的东西,口袋不大,放不了多少东西,放多了我也背不动”作了一个吞咽的动作后,她接着说:“我没有力气,做不了什么事情,这些东西,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们把它送给灾民吧。”她映入我眼帘的背影,依旧驼得很厉害,给人劳累和柔弱的印象。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可怜柔弱的背影,始终承担着沉甸甸的情愫,并把这样的情愫,用无懈可击的人格力量,托举到了她人生的至高无上的位置。工作人员请她坐下,拿来矿泉水让她喝,她没有坐,也没有喝,而是默默地走了。帐篷外有几位维持秩序的武警,目睹了帐篷内发生的感人事情,当她步履蹒跚走过他们的身边时,武警不约而同,用军人的标准动作,向她敬礼。人们的眼睛湿润了,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巴巴掌,紧接着,雷鸣般的掌声,响成了一片。掌声,像一列载满温暖春天的轰鸣列车,缓缓驶入每一个人的心田。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忽然感觉到有一种疼痛,深深触及到了我的心灵。在她卑微的背影中,每一次的晃动,都是一朵敏感暗示的花朵,在徐徐绽放,都是悲悯情怀的气息,在徐徐分泌。人,不仅只承担命运施加给自己的重压,而且还要以自己的爱心和善行,分担自身之外的更多命运重压。或许,她并不明白,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感知到这世界上的生命,都在受苦受难,但她却在用拾荒的动作,尽她所能及的力量,一点一点将别人肩上扛着的苦难,默默地转移到她的背上。   渐行渐远的背影,像划过夜空的一颗流星,虽然绽放的光芒,瞬间即逝,但留在我心灵上的痕迹,已成永恒。我眼中这普通的背影,把太多的拾荒动作,默默驮运的情景,还有那些难以有声有色的情愫细节,全部都沉淀到了身后的影子里,只留下简约的轮廓,穿过风雨,让每一个在原野上行走的人,在看见它的时候,目光渐渐温暖起来,心也渐渐温暖起来。我想追赶,可仍然追不上她的背影。其实,并不是我追不上,而是她的背影,已经同地震之后所发生的每一次动人的场景,每一个真挚的叙事片段,每一个情愫的词汇,融在了一起。与其说我在文字的追忆和描述中,发现了一个情感世界的背影,不如说这个情感世界,让我从任何一个角度,都看见了这个卑微的老妇人,映现在痛苦与坚韧、温暖与热爱之中的,背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