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坐妹三江

2022-01-12抒情散文康乔华

坐妹三江(外一篇) 康乔华我在三江侗乡鸟巢观看一场名叫坐妹的大型实景风情剧时,友人送给我一本《坐妹》的宣传册,这本小册子没有装订,若把它仅有的三个页码摊开整平就成了一张完整的风情画页。这张画页上色彩斑斓,舞台的灯光浓艳深邃……
坐妹三江(外一篇) 康乔华 我在三江侗乡鸟巢观看一场名叫坐妹的大型实景风情剧时,友人送给我一本《坐妹》的宣传册,这本小册子没有装订,若把它仅有的三个页码摊开整平就成了一张完整的风情画页。这张画页上色彩斑斓,舞台的灯光浓艳深邃,光影变幻迷离,氤氲着侗乡风土人情。那些侗乡男女服饰绚丽多姿,手舞足蹈间蕴含着侗乡文化内涵。在每个场景的画面上翻印着介绍侗乡风情习俗的文字,还有那些侗乡男女展示的芦笙、木叶、牛腿琴、琵琶等乐器,它们交融在侗乡风情画面里,呈现出浓郁的乡野气息和田园风味。 在鸟巢的售票处,我翻阅着这本宣传册,心里越发喜爱。脑海里不停地想像那个舞台的场景以及侗族男女的婚恋情爱方式。单从文字的介绍上,我不是很清楚画页上所说的走姑娘,闹姑娘,坐妹,以及破晓之喜这四个章节里所要表达的场景,但从侗乡对这些习俗的命名来看,我的心就会萌生出几许神秘和渴望。若果我是侗族的男子,定会像画页上介绍的那样以“行歌坐夜”的方式俘获心怡女子的芳心。现在我却作为到访者,来这里领略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心情显得异常激动和亢奋。

此时,侗乡鸟巢沉浸在三江城灯火通明的夜色里,通体透亮,以其新颖的姿态向我传递某种期盼和梦想。它的主建筑是大型木质结构建筑物,整体显得壮观,美丽,现代又离奇。从表面看不出多大的工程量,就像真的鸟巢那样用一些枝枝杈杈搭建起来。当然,它的功效不能和北京的鸟巢相比,但它们所代表的蕴意应该都是一样的。鸟巢是和平的象征,包裹着快乐和吉祥。这个若大的鸟巢伫立在三江城内,同时也喻示着侗族的风情特色,向世人诠释着侗族建筑文化的精髓。神奇的侗乡鸟巢,吸引着我的目光,我久久地仰视着它,诧异自己来到这个侗族小城里,还能见到如此让人产生迷幻的建筑,真是感到十分幸运。

夜色里,喧嚣的人流环拥着侗乡鸟巢,他们就像许许多多的鸟从不同的地方飞来这里聚集,营造自己心中的吉祥和快乐。他们不约而同赶来,许都是为了如期观看坐妹这场侗族风情大型实景演出吧。此时的三江城是艳的,是粉的,是软的,开始变得让我牵念起来。我置身其间,顿时感觉三江城带给我的热情和温婉,那些商铺,人流,汽笛成为夜里此起彼伏的行板,风情和时尚就随这块行板跳跃和闪动,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这种氛围与坐妹的传统风情演出串起了夜色里翻腾动感的脉博,交映出三江城古典与现代的独特风采。

鸟巢里剧场是露天的,观众席呈一百二十度弧线环绕着舞台,一排排的座位扇状展开,次第往上,楼上有看台,天花板挂有好看的宫灯,座椅特别舒服。我随友人来到了剧场,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急切地期待着坐妹的演出。渐渐地,灯光暗了下来,舞台上现代高科技声光技术发挥了作用,色彩光影以及乐音如梦幻般呈现出来。悠扬舒缓的曲调,像管风琴,像埙,像风笛,又像马头琴,那些侗族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侗乡景致全都被搬上了舞台。随即,一场侗族大歌拉开演出帷幕,演员上场犹如神仙下凡,歌声与舞姿交融,整个鸟巢便有了涌动的血脉,似乎从这一刻开始,鸟巢起飞,载着全场的人飞向千年之前的侗寨,进入了神秘的梦幻世界。侗乡的生活场景就这样在舞台光影与乐声的变幻中开始了。

歌声响起来,由远而近,由低而高地四处飘荡。风来了,云动了,灯光在青橙黄绿中交织变幻,姑娘们整齐的舞姿,男女手牵手“多耶”舞让人怦然心动。这时,舞台上呈现的彩霞、炊烟、牛群、牧童、洗衣的村姑、采茶的寨妹……一幕幕恬淡的乡村美景舒缓地展开,娓娓讲述侗族男女的田园农事。看那些侗族帅小伙带上鸡或鸭成群结队去走姑娘,一小伙子爬上楼房到姑娘家的闺房窗前示好,那姑娘撒娇地把他推了下去。另一个侗族帅哥却在吹着侗笛,召唤心上的姑娘,侗笛悠扬激越,只有心上人才会听懂。还有那个亮丽的姑娘一边捺着心爱人的鞋底,一边与心爱的小伙子对歌,鞋底如同心爱的人捂在了她的胸前。随即他们就唱了起来:“哥啊,来坐在妹的霸腿上,妹啊,要靠在哥的肩膀上”、“妹你愿意,酸菜下饭心也甜”、“哥心,妹心融在一起,好生甜蜜幸福……”之后,姑娘就随着情哥哥走到舞台前的河流边,乘上船去情哥哥家里了……这些场景演绎着侗族男女以歌求情、以唱求爱、行歌坐妹,还以侗族器乐来传递情爱的民俗风情。在这里,我似乎亲身体验了平实却极具民族风情的侗乡生活。我的心随舞台上的歌声和舞姿而欢动起来,便觉得,在这侗乡鸟巢,呈现的淳朴侗寨,万般风情,只缘自坐妹三江,又被侗族男女一声一声地唱进歌谣里。


程阳那个寨


我来程阳的时候,亚妮的朋友直接就把我送到了那个名叫马安的寨子里,亚妮说,这里的游人很多,让我们先随她在寨子里走走,再去看程阳的风雨桥。我来之前看过一些资料,知道这里的桥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闻名远近。桥,被侗族人认为是能给他们带来福音、带来希望的,是生命之桥,每一条生命都是从风雨桥走到人间的。所以,侗族人把风雨桥修建得富丽堂皇,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自己的寨子里。

亚妮带着我们在寨子里转悠,这个地地道道的侗族姑娘热情大方,她的目光如水一样清澈,流露出城里女孩子没有的纯真。亚妮边走边讲解,娓娓而谈,我边听亚妮的介绍,边细细欣赏她送给我的那张《程阳八寨》的宣传旅游单子,单子上印有郭沫若先生的提诗“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这首诗是郭老对程阳风雨桥的赞誉,全诗流露出诗人对程阳寨子的喜爱之情。 宣传单子上还印有侗族歌舞以及这里的民俗民风。比如说,吃冬节,偷新娘,花炮节,月也等等。这里的“八寨”包括马安、岩寨、平寨、大寨、董寨、吉昌、平坦、平甫八个自然村落。它们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多彩多姿,源远流长。这些风俗和村寨的名称听起来奇特而又古老,不用亲身体验就已经让我产生许多向往和遐想。整张宣传画页清新秀美,画面文字的每一段刻画描绘,都渗透着一种温婉浪漫,我感觉到寨子生动的表情就在我的眼前呈现出来。


现在我站在了它们面前,那些高低错落的侗家吊脚楼,零星分散在寨子里,楼间一块块水田、池塘、竹林、菜地。山野被阳光亮灿灿地照着,田地层层叠叠环绕着寨子,一块连着一块,如同海浪汹涌而来,然后在瞬间突然静止、凝固,所有的画面充满了清新纯然。这里是一幅自然的艺术作品,让人充满敬仰和膜拜。它们成为寨子里延伸的语言,袒露出程阳寨的另一种韵致。这里还曾是中法合拍《田歌》拍摄地,影片里的所有主角全都是当地侗族民众,它通过一个侗家小姑娘迎秋的视角,围绕着“大米”讲述她们一家人从春种到秋收的劳作生活,展现一群生活在稻田周边的人们,是他们至今仍在为稻田谱写着世世代代传唱不绝的歌谣。

如果你在寨子里信步,还会发现好多历史的遗迹,仿佛时光又回到了百十年前。比如,河边洗衣的侗族大婶,竟还用木制的棒槌捶打衣裳,还有每户人家的石磨、纺车,织布机,慢悠悠、吱吱响的竹筒水车,都会让人发思古之幽情。不时还看到身穿侗族服饰的秀丽女子荷锄而过,那种摆动的腰身,只有经过田间劳作才能练造出来。这时,徜徉在蜿蜒青石路上,穿梭在阡陌小道中,我似乎感觉时光在这里变得有些散漫和随意起来。我在《程阳八寨》的旅游宣传单上看到百家宴,多耶舞,油灯笙堂,百人纺纱等等侗族人的风俗情景,画页上描绘的场景都是这里真实的生活,那是侗寨人的自娱自乐,让人觉出他们生活的快乐。

在一个名叫岩寨的寨子里,我看到了鼓楼,它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整个村寨的建筑迎着它向周围铺排开来。侗族人视它为寨魂、寨胆、族徽。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活动中心,是村民议事、典礼、迎宾和歌舞娱乐的公共场所。我看到鼓楼前的歌坪上表演着的侗族歌舞,正应和了《程阳八寨》旅游宣传单子上介绍的节目。那些节目很具有侗族的色彩,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艺术。那些穿着盛装、舞姿轻盈的侗族男女吹着芦笙、唱着大歌,如痴如醉。他们的表演很是精彩。吸引了四周围观的游客,他们禁不住也加入狂欢的队伍之中,不会唱,哼几句吧!不会跳,就走几圈吧。这时,歌坪上的男女摇摆着各种各样的动作,那种纯美就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此刻的村寨沸腾起来,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在鼓楼观看了侗族的歌舞后,亚妮带着我们来到程阳的风雨桥,远远望去,整座桥重瓴联阁,糅合了侗族和汉族建筑的亭、台、楼、阁、塔、廊、宫、殿的造型特点,从上到下浑然一体,奇伟壮观。在这里,我看到了1965年郭沫若亲临程阳桥,为其题写桥名“程阳桥”三个大字,他的那首为程阳桥的赋诗被凿刻在桥头的石碑上。行走在桥上,脚踏木板的声音如流水般温柔,木头的香味让人的心境变得平和,轻轻触摸任意一块木头,它都会对你倾诉程阳桥的历史和侗族的故事。临分手的时候,我再次回望身后这一片土地,看到了好看的田地,河边的水车,以及更远处的村寨,还有那些穿着侗族鲜艳服饰的男女,一切一切,都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绘成一幅画卷,我突然地喜爱起这块地方,有些恋恋不舍了。程阳,我会再来。

[ 本帖最后由 康乔华 于 2014-5-12 16:05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