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会唱歌的沙土地

2020-09-24叙事散文于文华
会唱歌的沙土地(散文)■ 文/于文华一母九子,各有其命。土地生下来就知道:谁有谁的路数。谁有谁的活法。谁有谁的运命。有的天生金贵。机缘好,土质佳,平坦,肥沃,且水源充足,气候湿润,你想啊,这样的地方,谁不欣喜、钟爱,谁不高兴、愉悦,当做风水
会唱歌的沙土地(散文)


文/于文华

一母九子,各有其命。土地生下来就知道:谁有谁的路数。谁有谁的活法。谁有谁的运命。

有的天生金贵。机缘好,土质佳,平坦,肥沃,且水源充足,气候湿润,你想啊,这样的地方,谁不欣喜、钟爱,谁不高兴、愉悦,当做风水宝地,像宝贝一样精心呵护、宠爱。有的生来平庸。土质贫瘠不说,干旱少雨不说,还有风沙吹击、雪霜捶打。人虽不大喜爱,但没办法,天赶地凑遇上了,只能不离不弃,花更大的力气与精力侍弄。有的天性沉默。生来就被冷落、被埋没,就像那些冷落的盐碱、沙土地,备受压抑,不被人重视。再荒凉的地方,也拗不过人的意志;再荒芜的偏僻之处,也抗不过人汗水滋润——花力气与精力开垦出来,浇水,施肥,耕耘,撒了种子,照样长出庄稼,唱出甜美的歌来。

你想啊,谁愿意永远被压抑,谁也不想长久甘居人后。风沙再大,干旱再严重,冰雹雪霜再袭击,沙土地的灵魂深处,始终有一个音符萦绕心底:锲而不舍地浅吟低唱,矢志不渝地奋斗拼搏,总会让付出有所回报,让努力不至东流。

永丰滩、海子滩、马路摊、白板滩、黄花滩……长久以来,这些被埋没在密密麻麻的岁月烟尘里的地方,被漫漫黄沙、道道沙梁、层层砂石掩埋住本来面目,就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千金小姐”,一直寂寂无闻,倍受冷落。风吹沙跑,乱石林立,野兔出没,荒草摇曳是其真实写照;枯寂荒凉,尘土弥漫,植被稀疏,不毛之地,是其客观具象、毫不夸张的实际勾勒。

生命是生命者激情蓬勃的歌唱。土地是劳动者纵横驰骋的疆场。那一年,那一月,沙土地睁开欣喜眼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狂喜,亘古荒凉的土地上,开了了一辆辆车,载来了一个个人,运来沙子砖块与水泥,建起固定住所,亘古荒滩上,升腾起第一缕袅娜炊烟——人们响应政府号召,搬迁到尚未开发的沙土地,种草植树,防风固沙,打井浇水,种植稼穑。推平一个个沙丘,开辟出一块块田亩,打开一眼眼机井,开辟道路,修建家园,种植庄稼,繁衍生息。修砌密如蛛网水渠,沿渠路围绕村庄栽植各种沙生树木,逐步扎下根来,年轻的沙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吟唱出第一串生动音符。成片的麦子、玉米、土豆长出来,繁茂而壮硕,散发出串串生动芬芳的音符;行行白杨、榆树、沙枣树,翠绿而粗壮,随着风的拨动,琴弦般泻出缕缕欢快激昂音符;一棵树木、一块庄稼组成一把乐器,一户家园、一个村庄奏出一首乐曲,成百上千的玉米林、麦子地,芦草沟、天河湾、孟家窝铺……吹奏出高低起伏、波澜壮阔的音符——这一切组合成声调各异、音色各异,却铿锵有力、激情壮阔的声音,共同交织、演绎出沙土地上甜美歌声,鼓舞着人活下去的信心,激荡着那些敢于同命运抗衡的灵魂!经过数年的拼搏努力,永丰滩以瓤红汁甜的西瓜倍受青睐,海子滩靠产量大、质量高的制种玉米倍受青睐,马路摊依托国有林场,发展沙漠特色旅游,白板滩大搞规模养殖,羊羔肉远近闻名,形成品牌,生猪走俏市内外,日子过的风生水起,沙土地上有声有色的图腾景致,让一改历史上记忆里心目中凋敝破败印象,代之以青翠绿色遮天盖地,牛羊嘶鸣欢叫奔腾。

任何优美、动听、悦耳的歌,不是单调旋律的重复,并非平铺直叙的吟唱,而是跌宕起伏,回旋多变的咏叹调。沙土地的追寻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与大多数历史现象一样,总是螺旋式前行,曲折式上升,有过艰辛、不平、曲折与磨难——逐步出现的风沙肆虐,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植被脆弱,生态失衡现象,使刚刚起步的沙土地及新家园处境维艰,人民生活局限于温饱,难有大的提升发展。前行中的困难与艰辛,并没有让沙土地望而却步,没有使人退缩后退。退缩,只能再度出现荒漠化。后退,是懦弱者的举止。知难而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农业,推广节水高效产业,大力种植制种玉米,实施暖棚养殖、蔬菜大棚,广开门路,多种经营,才会使沙土地吟唱的歌声越来越激昂、高亢,越来越响亮、动听。

沙土地上蕴含着无限希望——土地平旷、宽广,土质肥沃、富含养分。有水浇灌,舍得力气,种啥就能成啥,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宽广之路!找准了路子,前行就会轻车熟路。生活有希望、有盼头,人们才心甘情愿居家搬迁。老百姓信奉故土难舍,热窝不移的信条。但更相信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的东西。沙土地发家致富的故事与灿烂美好前景,能不让人心动?国家因势利导,趁势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投资12多亿元,分批分次有计划、有梯度搬迁居住在海拔2500米以上,将山大沟深,被“走路难、吃水难、上学难”长期困扰南部山区贫困群众4万人,整村整建制搬迁之黄花滩,设立10个村委会。沙土地的红火蓬勃景象,让有所目睹耳闻的农民羡慕、眼热,人们踊跃报名,争相搬迁,到那片幅员辽阔、亟待开发的荒滩沙土地,开始新的生活。坐着卡车,开着自家的三、四轮车,拉着妻子儿女,连同居家过日子的全部家当——铺铺盖盖、碗碗盏盏、家禽家畜,连同那些笨旧、古拙的家具。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耳濡目染,相濡以沫的家具,早已和人产生了感情。哪一样东西的置办,不花费了心血与汗水。丢弃,有些不舍。送人,不大情愿。即或搬到天边,使惯了、用顺手的器具,总让人眼中发亮,心中舒坦。屋是新的,家是新的,人却是旧的,连同村名,就像那些一出生就起的乳名,听着亲切,叫起自然,多年的陪伴,烙满了先人乡亲的盈盈期盼。

松软干净的沙土地,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喜悦。前景灿烂的黄花滩张开博大胸怀,笑纳前来投奔她的村民。有人负责修乡村道路,有人牵引来高压电,有人接通了自来水管道,有人修建高标准住房(每户统一式样,统一标准,统一格局,一砖到顶的5间楼板房,且门前有花池、菜园、有院门,后院有厕所、有喂养家禽家畜与盛放柴草与杂物之地,房顶还架了电视信号接收锅)不仅仅有2亩平展展的水浇地可种,还有经济林木,有搭建好的温棚。凡村民生活生产中想到的,都可触摸得到。没有想到的,也大多满足需求。一搬来,就可生火做饭,就能种地生活,繁衍生息。虽迁居新地,抬头抬眼的,是熟里熟络的乡里乡亲。耳闻听见的,是熟悉不过的乡音土语。有属于自己的土地、院落、温棚、经济林,剩下的,就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施展各自的能耐与本事了。听闻国家批复了景电二期延伸工程——引入黄河水,就不愁一块块沙土地,经人手扎实,变成一个个粮丰田茂的米粮川。有多大力,就做多大事;挥洒多少汗水,就收获多少果实。不再是靠天吃饭、等米下锅,不再是怨天忧人、患得患失,而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勤恳付出。毕竟,红火小康的日子,要靠自己努力打拼。沙土地的歌声,要靠一点一滴心血演奏。

描绘了宏伟蓝图,就等精心描绘。铺展开美好画卷,就需汗水滋润。日月里奔走,风沙线上跋涉,卯足了劲,一心一意奔小康的移民,和大地上的生灵、庄稼、树木组成的琴弦一道,齐心协力,聚智合谋,用心血和汗水,一同让沙土地上的旋律更澎湃激昂,歌声更嘹亮动听!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2-4-27 10:22 编辑 ] 唱歌, 黄花滩, 散文, 沙土地, 移民搬迁

古浪县最早搬迁移民1.jpg (38.76 KB, 下载次数: 162)

2012-4-27 10:22 上传

黄花滩生态移民搬迁启动仪式.jpg (161.75 KB, 下载次数: 155)

2012-4-27 10:22 上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