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漾濞江系列之二——小镇小吃

2022-01-07抒情散文蒙正和
漾濞江系列之二——小镇小吃□ 蒙正和有外地人言:“漾濞人好吃!”褒贬掺半。一日三餐,说的是吃;民以食为天,说的是吃。吃,天经地义;吃,民生要旨。问题在于“好吃”还要会吃、懂吃、能吃,吃得热情大方,吃得科学营养,吃得老少同乐,吃得宾主尽兴;吃……
  
漾濞江系列之二——

  
小镇小吃
  
  
□ 蒙正和   
  有外地人言:“漾濞人好吃!”褒贬掺半。一日三餐,说的是吃;民以食为天,说的是吃。吃,天经地义;吃,民生要旨。问题在于“好吃”还要会吃、懂吃、能吃,吃得热情大方,吃得科学营养,吃得老少同乐,吃得宾主尽兴;吃出品位吃出情调,吃出气质吃出健康。不是还有“饮食文化”一说吗,那是文化人研究的题目,我等小民百姓不说“文化”,只说“粗茶淡饭,淘小生活,过小日子”。
  古镇有小吃,有山珍,亦有大菜。大菜上大筵席,铺排大场面,待嘉宾贵客;小吃虽小,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为芸芸众生的造化,是饮食谱系里的精髓,地方风物之精华。
  古镇小吃,煮蒸汆炸,香甜酸辣,冷品热食,各具特色,各领风骚。日复一日,一日三餐也烦人,那就上街换换生活方式吧。因之,我倒钟情起街头巷脑那些小吃来了。
  传统小吃首推刘汉粑粑,一款汉族食品。单身汉时黎明出去跑步,刚到邮电大楼,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步行街口烤炉炉火正旺,粑粑已经出炉。当时是五角钱一个,有甜、咸两味。甜的豆沙红糖馅,咸的佐以葱花,抹以核桃油。我更喜欢咸味,一个粑粑再加一杯热茶,对付到中午十二点下班没有问题。刘汉粑粑的关键在于和面。咸味粑粑的制作工序是,和好了面,揉成条状,做成花卷一般,加佐料后再压成饼,入炉烘烤,掌握好火候,烤得两面焦黄,出炉后趁热吃,色香味俱佳,香软酥脆,拿在手中不小心还会散掉。面好、水好,手艺好,炭火烤,精工制作,味道当然好。后来,大约到了九十年代初,物价上涨,粑粑涨到一块,我还是乐此不疲,情有独钟。再后来,这份小吃销声匿迹了。原因嘛,一是天然林保护,森林禁伐,木炭不易得;二是小吃难得做大做强,得利不多,何况刘家经营着老字号“芝兰斋”,在古镇是糕点大户,据说有着百年历史,产品畅销,粑粑自然歇业了,让我好生惆怅。出差开会,在州府、省城,街边巷口偶然遇到“××破酥粑粑”、“正宗××破酥粑粑”牌子,因思刘汉粑粑心切,买来品尝过,粑粑倒是粑粑,但既不破更不酥,名不符实,车轮滚滚,扔到地上都不碎,嚼着僵硬僵硬,一大股菜油焦糊味。去年,古镇一大桥西头开张一家破酥粑粑,某日过路,两块钱买了一个,拿到手中发现那面不是和的,而是调成糊状再下电烤炉,嚼着僵硬粘牙,怪难吃,差点扔了。那刻,愈加怀念香喷喷的刘汉粑粑。
  我喜欢面食,饵丝、米线、饵块之类基本不吃。吃不成刘汉粑粑吃面条,而且爱吃加工作坊早晨刚刚擀的生面条,好像只有两三家早点摊卖生面条。我总是顺路在老百货公司一家早点店里吃,老板晓得我的爱好,进门也不问,立即下锅。沸水里下柔软的生面条,三分钟捞出,恰到好处,加卤肉汤或红烧排骨汤,舀一勺碎肉酸辣臊子,加味精、油烫辣,透着麦面幽香,筋道十足,风卷残云,齿颊留香。冬天天亮迟,有时快到上班时,生面条还未送到,只好遗憾地离开,老板歉意地笑笑:“抱歉了,明早又再来。”
  吃不到生面条时,只好吃馒头包子。某早上班,仍沿步行街由南往北,见前边一老爹蹬着脚踏车,车上冒着热气,一块纸牌摇摇晃晃。跟上去,牌上写着“馒头大五角小二角”——原来是卖馒头的。随他进农贸市场,在东门近旁停下,老爹说这是他的“上班处”,从车上拿下小凳开张生意,遂买了一个。馒头热得烫手,又泡又白,分量足质量好,在古镇馒头包子行业中独占鳌头。老爹卖馒头用一把鸭嘴钳夹了,笑哈哈递到顾客手上,一板一拍,挺专业。十几分钟,一大甑馒头卖完。甑里冒热气,炉中火正旺。老爹打手机,“催后续部队……”少顷,老婶背着一大筲箕馒头追加任务来了。这婶我熟,早年在县招待所当过厨,怪不得蒸的馒头那么地道!问他卖了多少年,他说土地下户多少年就卖了多少年,一季小麦刚好够卖一年馒头。某日等到上班时,老爹没来。次日早街口相遇,他说昨日邻居竖柱上梁,“产品”被他家买断了。后来,物价上涨,老爹的牌价改为大一块、小五角。无论如何涨,早点总是要吃的。三四年前,馒头老爹消失了。问其他摊贩,“守山去了……”古镇人幽默,老爹过六奔七的人了,我凄然。一日上班,在街边攀枝花树下意外地遇到馒头老爹。“你不是……守山去了么?”他还记着我这个来去匆匆的顾客:“林改了,家里买了百亩山,种核桃,守山去了。”原来是这个“守山”,我方释然。
  吃不到老爹的馒头包子,另辟蹊径,吃油粉汤吧。农贸市场有两摊,我专吃清真摊。油粉汤,有人称之为稀豆粉、热油粉,即豌豆粉做成的尚未冷却的锅巴油粉。清真摊在东北角,首次光顾,颜面全失。小吃生意火爆,两个席面客满,还有客人等着落座。老板娘,一位中年妇女,麻利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两大锑锅油粉温在炉上,舀到碗中热气直蹿。台面上铺着洁白的桌布,两桶两盆洗碗水清洁干净。我要了一碗无处落座,先摆台面上,不慎大碗滑将下来,稀里糊涂泼了不算,还把碗给打碎了。老板娘非但没有责备,连忙又舀了一碗,把我安排到席面上。桌上有油辣椒、花椒油、蒜泥,任由客人添佐,还摆着纸卷供客人擦手。摊前烧着饵块,算是一条龙配套服务。近旁有馒头、油条,客人可投其所好。我喜欢热油粉加馒头,佐料丰富,油粉稀稠、盐味适中,锅巴黄黄的,又脆又香,很对我胃口。冲着摊主的这份热情这等手艺,不由你不喝彩。五一、国庆长假,还会有下关、昆明口音的客人来品尝。小吃摊前,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乡科县处、红粉白领之辈,各色人等,平起平坐,无尊无卑。有了这碗“物质基础”,心里踏实了,行色匆匆,各奔东西。或案牍劳形,或工商农桑,劳心劳力,自讨生计。这便是古镇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众生百象的真实面目。离开古镇,早晨醒来惦记着的便是那大碗热腾腾、香喷喷、麻辣辣的油粉汤。别小瞧这份小吃,十几年前我在政府办公室当秘书,一次省委领导来,我们去招待所协助接待,人家领导点的早点就是热油粉烧饵块呢。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日在县医院斜对面见到一家面食店,买了一个包子。老板夫妻东北人,手艺自然精湛,馒头包子与老爹家的相比,不相上下。询问得知,英俊威猛的老板曾是军人,退伍后携妻带子来古镇,看上的就是漾濞人的纯朴厚道和这方水土养人。老板儿子我见过,与父亲一般高,在县一中上学,鹤立鸡群,帅极,考上昆明理工大,毕业后在下关就业了。问是否回去?老板娘笑言:“到时候再说。”很满足的样子。后来租的铺面翻新,夫妻店歇业,害得我好找,当是回东北了。月把后见着他们租了农行铺面,在步行街口,重新开张,生意仍然火爆,摊前常排着长队。他们的设备较先进,面粉质量好,做工精细,大甑小笼,层层叠叠,韭菜鲜肉馅、小葱鲜肉馅、红糖花生馅、白糖花生馅包子,鲜肉馅小笼包子,馒头、花卷,现蒸热卖,供不应求。我呢,早些去,免得等候,买了馒头直奔清真油粉汤摊子。去年店前贴出招工启事招一名小工,月薪六百,今年贴出启事写的是招两名八百。我打趣说要是唱唱东北“二人转”生意会更好,老板娘说忙得不可开交,还唱呢?
  早晨,农贸市场北边小摊上的荞糕也很招客,时髦女士们买一小块托在手中心满意足飘然而去,她们要细嚼慢咽,好滋阴养颜,高跟鞋轻踏老街面,留下一串“橐橐”声。漾濞山多地广,彝族、傈僳族同胞精于种荞。荞有甜乔、苦荞两种。苦荞春季播种,初秋收获;甜荞初秋播种,初冬收获。荞糕用苦荞面做成,先将荞面发酵,加红糖蒸,蒸好后呈金黄色,软软泡泡,透着苦凉香甜,可热可冷,老少皆宜。苦荞当年收获当年食用,有点苦味,隔年食用,苦味减少,清凉效果不变。过去视吃苦荞为落后,现在成了美好的追求。我不喜欢甜食,经不住荞糕诱惑间或买点解馋。周五街天,老乡下来卖荞粑粑,买两三个,或当早点或当零嘴。有时亲朋捎信来,买五六个带去。做荞粑简单,和好面先在锅里炕,炕得两面黄后放到灶膛热灰里焐。如此做出的荞粑,保留了苦荞的香味,装上个把星期不会坏。荞粑前些年五角钱一个,后来卖到一块,现在涨到两块。想想农民朋友种苦荞辛苦,那么大一个粑粑卖两块钱,不贵。荞面更多用于打饼子,古镇六七家糕点坊、十余家糕点摊都经营荞饼,随时有新鲜荞面糕点出售。每年中秋节前,荞面月饼新鲜出炉,饼里加新核桃仁、表面撒芝麻,有红饼、白饼,大中小三种规格,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摆断一条街,欢声笑语伴着荞饼香甜,惹人喜欢惹人馋。荞面还可以制作干馕,荞丝。荞丝即荞面面条,属正牌正版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漾濞可以做大这一产业。
  古镇的清真卷粉,不能不说。莫小瞧,每年大理三月街“漾濞卷粉”总是卖得好名声。卷粉摊也在步行街,有些年头了,似乎从来没有搬迁过。卷粉用上好漾濞白米制作,先打成浆,煮熟冷却,再做成薄薄圆圆的软饼,洁白细腻,案板上摊开,划为两瓣,佐以咸菜、油辣椒、核桃仁末,还有其它香料,分别卷了斩成四段八小卷,三块钱,装袋拎了边走边吃,也可切了装碗在店里慢慢品尝,香辣酸爽,口感很好,本是女士们的专利,大男人们是不怎么吃的。经不住别人夸耀,吃了一次,吃出瘾头来了。中午下班懒得买菜,买卷粉当中饭,省了时间好睡午觉。这家卷粉店生意兴隆,经常爆棚,少女少妇大姐大嫂都以吃卷粉为快事,摊边总是花枝招展、熙熙攘攘。买卷粉时我询问一位小工经营状况,她说一日可卖一千多张,街天、二月十九街、核桃交易会期间卖得更多。那不是每日三千多块的营业额么,小吃不小。更可喜的是,前几年卷粉店老板女儿考上了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我真为他们高兴!
  古镇年货街,花花绿绿、琳琅满目,地方风味小吃竞相争艳,街头摆到街尾,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苞谷麦芽糖(饴糖)、核桃糖、米花糖、籼米糖,泡梨、雕梅、柿饼,蜂香核桃仁、漂白核桃果此时便格外热销。糯米酒醇醇的香,山蜂蜜酽酽的甜,未曾入口,先让人陶醉。白哗哗的米花、糯米面粉,油黄黄的馓子,堆在大簸箕里,好看好吃,不由你不买。还有秀岭的秤砣梨、平坡的香橼,河西的红桔,也来凑热闹,愈加抢手。过年了,买卖双方笑咪乐哈,也不讨价还价,买个实惠,卖个高兴,图个大吉大利。传统的米花制作方法有讲究,先将优质糯米泡淘蒸熟,再晒干揉搓还原为颗粒,选漾濞江江沙,淘洗干净筛过,经油炒备用。炒米花时,炒热油沙,加入糯米饭干粒,即炸成雪白的米花,筛过,沙漏下去,米花在筛中。还在蒸饭时,在饭粒上着点红颜色,炸出米花来红得晃眼,在米花簸箕中格外显目。馓子为面食,用优质麦面粉制作,和好面揉搓成长条,下油锅炸至微黄出锅滤干油脂,可存放十来天。春节期间,舀半小碗米花,擗碎馓子,削点核桃仁加白糖冲开水,米花软糯,馓子油香,也待客,也当甜点小吃,自有一番风味。   
   2010-11-05   
  ——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