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云逸斋日志(2010年,在武汉)

2022-01-07叙事散文李灿

5月11日星期二晴《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忠臣良相的代表,使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可惜,小说毕竟是小说,对比一下历史总觉得有很多遗憾。刘备死后,诸葛亮做丞相,独揽大权,领益州牧。这不是专权又是什么?蜀国本来只有一个州,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
5月11日星期二晴《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忠臣良相的代表,使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可惜,小说毕竟是小说,对比一下历史总觉得有很多遗憾。刘备死后,诸葛亮做丞相,独揽大权,领益州牧。这不是专权又是什么?蜀国本来只有一个州,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又做益州牧。这样,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都被诸葛亮牢牢控制。一个人权力太大,难免独断专行。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诸葛亮不是完美无缺的。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担心刘封以后难以控制,就劝刘备除掉刘封。街亭失守,诸葛亮让马谡做了替死鬼,将赵云贬为镇军将军。其实,真正负领导责任的应是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怎么检讨自己的呢?表面上贬为右将军,实际上仍行丞相事,哪里有一点诚意呢?诸葛亮主政时不用魏延,死后还让魏延三族做了自己的陪葬品,制造了一起千古奇冤。刘封、赵云、魏延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却受到诸葛亮的打击。自关羽死后,蜀国一天不如一天,诸葛亮还要这样摧残人才,蜀国还不败亡那才是天理不容。诸葛亮这些事做得残忍且愚蠢。我们看看诸葛亮的《出师表》,他向后主举荐的是什么人?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亲信,很少提及刘璋的旧属及益州土著人士,这不是典型的任人唯亲吗?连和他同为顾命大臣的李严都只字未提,这正常吗?蒋琬、董允都是诸葛亮举荐的。诸葛亮死后,他们保杨仪而谤魏延。结果,害死一员猛将,保住了一个祸害。这就是诸葛亮器重的两个人干的好事!我无意于否定诸葛亮的伟大。诸葛亮固然是杰出的政治家,可是他是人不是神,我们不能像小说家那样将他无限美化。5月12日星期三雨《三国演义》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人们对一直这个故事津津乐道,而我却不以为然。且不说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单看《三国演义》的叙述就有很多问题。首先,诸葛亮对孟获欲擒故纵无非是要他心服。然而,只有对明事理的人才可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孟获这种人值得这样吗?他怪诸葛亮使用诈术,他自己却用更卑鄙的手段对付诸葛亮,这完全是无理取闹。战争就要靠计谋,既然参与了就得认赌服输。其次,搞政治斗争就要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诸葛亮采用了刚好相反的策略。孟获手下有两个将军董荼那和阿会喃已经投降诸葛亮,他们将孟获生擒到诸葛亮那里。诸葛亮却将孟获放回,导致他们惨遭孟获毒手,这件事确实做得让人寒心。少数民族老百姓已经看到了诸葛亮的仁德,诸葛亮不杀孟获平民愤,反而与孟获一战再战。更可气的是,火烧藤甲兵一战让那么多无辜的穿上军装的老百姓葬身火海。请问,这是一个有仁德的政治家干的事吗?为了迁就一个孟获,让这么多人做了无谓的牺牲,这是何苦呢?最后,政治家做决策要考虑成本和效果。兵法上讲,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诸葛亮却故意一战再战,劳民伤财,的确不明智。蜀国是小国,怎么经得起这样的折腾?你诸葛亮是不是嫌国家钱用不完,人死不光呢?如果真的是像小说中讲的那样,南人不复反,倒还好一点。事实上,少数民族后来仍然在骚扰蜀国。少数民族不可能那么听话,而诸葛亮连年征战,后方向对空虚,也正好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再联系这样的结果一看,七擒孟获的做法的确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仔细权衡利弊,得不偿失的事最好不要做。5月14日星期五阴当初学方言研究这门课时,我想,方言的研究有没有障碍呢?首先,中国各地区之间交往频繁。在这些交往中,一个地区的方言难免由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影响而变得不纯正。这一点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很明显。语言学家把这些不纯正的发言加以搜集、整理,得到的结论难免不准确。其次,方言和普通话比起来本身就缺乏严密性。普通话有严格的标准,这是众所周知的。方言则不同,尽管在一个地区约定俗成,但没有一种强制力。同样的意思,一部分人这样说,还有一部分人那样说,很难说那一种说法更符合这种方言的特征。具体到每一个个人,他们说话都有自己的特点,很难一一进行统计、甄别。方言的语言特征,要概括起来,难度真的很大。再次,中国方言众多,层级复杂,很难划分得一清二楚。中国的方言不是简单地用几大方言区就可以概括清楚的。中国的一个小地方就可能出现讲不同的方言杂居在一起的情况。我的家乡就有这种情况,你到商店买烟,售货员以为你要买盐。我们那里讲这两种方言的人一直生活在一起,阴平和阳平的调值相互颠倒。这些方言有差别,但差别很小,外地人甚至感觉不到其中的差别。语言学家能把这些很小的差别都找出来吗?方言区交界的地方的方言往往呈现出几种方言的特征,这样的方言该划在哪个区?而且,划分方言区还要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这里面有历史的因素。5月15日星期六晴青年志愿者协会征文评选的结果出来了,我的作品获了三等奖。颁奖的时候,我还在公司,证书由另外一个同学代领。昨天晚上,那个同学把证书给我送来了。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一篇作品获奖,那个同学也忘了。他还劝我不要追究,都大四了,已经参加工作了,没有必要严肃地对待学校里获得的荣誉。其实,我也并没有把荣誉看得太重要。我在此之前获得过7个荣誉证书,在校报上发表过6次作品,仅凭这两点也没有必要贪得无厌。荣誉只代表过去,年轻人不能自我陶醉。只是,我觉得既然作品获奖了,自己还不知道是哪一篇,这是很荒唐的。而且,投稿的人很多,玩一把名字弄错了怎么办?这关系到一个人的诚信问题,我不能把别人的奖据为己有。以前,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可是,如何把问题弄清楚呢?我过几天就回公司,不抓紧时间就没机会了。我突然想到,青协经常帮同学领信,宣传栏上有这样的通知。我去宣传栏看了一下,一张纸上记了很多要领信的同学的名字,末尾留了联系人和电话。我想联系人一定是青协的会员,可以打电话通过她去查。这一招果然奏效,她告诉我作品是《荒野的呼喊》。我的心终于放下来了,这的确是我自己的作品。5月18日星期二阴曾经有人就本科毕业论文是否应该取消展开过讨论。其实,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取消。毕业论文是大四的时候准备的,那个时候学生都在实习、找工作或考研,根本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匆忙之中写出来的论文能有多高的质量呢?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条件下,谁能安下心来写论文呢?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读太多有用的书,相反,英语、计算机的考试占用了读书的时间。他们缺乏应有的知识储备,又没有形成论辩的思维,怎么可能把问题论述得透彻呢?能够做研究的人毕竟是少数,没有必要让大部分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来做这种无用功。一般的大学图书馆资料不够齐全,学生即使想把论文写好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鉴于此,本科毕业论文应该取消。如果一定要保留,那么首先要改革教育体制。应该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只有在相对宽松的时间里才能写好论文。5月19日星期三阴前几天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那场面让我哭笑不得。有的老师居然问学生,劣根性能否等同于人性。这问题问得的确幼稚。人性是两面的,劣根性当然只是人性的一个方面。学生并没有说劣根性就是人性,老师提这样的问题有意义吗?我的评阅老师问我旧体诗有哪些要素,我回答了,她不满意。她的答案是平仄、对仗、韵律等。当场就有老师提出,旧体诗中也有古体诗,古体诗中也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吗?还有的老师不同意学生的观点,就和学生争吵,甚至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样,论文答辩成了对骂。有的老师看到时间不够了,就打圆场:“不要讨论,就此打住!”一番吵闹之后,老师胡乱给学生打个分数,签上名字,所谓的论文答辩就草草收场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