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重走儿时上学路

2022-01-07叙事散文小南
重走儿时上学路在大连开会。所住的宾馆离我中学时代上学所走的路很近。蓦然回首,毕业离校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母校是大连市第二十一中学,家住在高尔基路,天天背着书包上学,从家到学校大约30分钟时间。回想起这条承载儿时记忆的路,宛如人生路上长长弯曲的……

重走儿时上学路
在大连开会。所住的宾馆离我中学时代上学所走的路很近。蓦然回首,毕业离校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母校是大连市第二十一中学,家住在高尔基路,天天背着书包上学,从家到学校大约30分钟时间。回想起这条承载儿时记忆的路,宛如人生路上长长弯曲的河,不禁感慨岁月如水生命如歌啊!
我怀着好奇心情重走当年上学的路。一辆辆汽车飞驰,两边高楼林立,大道两旁的壮丽景观怎么看,也看不够。 来到原来的住宅———高尔基路246号,令我惊讶了!附近的一片片老式日本旧楼都不见了,新建房已经延伸到儿时经常去玩耍地方,那采蘑菇、挖野菜的山顶上去了,很有层次感的高低建筑群真有点像重庆山城的味道了。我和负责清扫马路工人唠嗑问这里的昔日,他们都说不出来,只知道:现在都以变成一栋栋的现代化新民宅,还有一个个新型企业了……一段风景一情怀,记忆里最美景色,成为一种境界,悠然而豁达了。儿时伙伴小秃、小毛、大联……一起爬上槐树去摘那甜甜的槐花情景,出现在眼前。我想起:老邻居史大叔上班还用自行车捎带我一段去上学路程往事;还有热心关心我生活的丁大婶李大妈那慈祥面孔,禁不住老泪纵横啊!
从我家的住址,沿高尔基路西行200米左右,拐弯往北走,是拥警街。那里旧房也被拆的干干净净,变成新的居民区……欣慰的是郭沫若夫人安娜女士和中国短跑名将刘长春的住宅还保留在那里,门前竖立一块石牌,标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想起上学时经常看到几个日本女人穿着民族服装恭恭敬敬在门口送人,安娜女士年轻时在日本帮助郭沫若先生工作学习,她和孩子长期住在这里。还有刘长春先生当时是大连工学院体育老师,清晨天天看到他在西边院子里手举亚玲锻炼身体,1932年7月8日,他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我驻足在这里,这些人已经不在了,心中却充满了敬仰,建筑物依然在那里,窗台的鲜花在盛开着……
那路旁曾经是铁路职工家属宿舍,现在也盖起了新房。中学的好友姜学忠家就住附近,不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我非常思念他,青春是一指流沙,也不知道它会那么匆匆而逝。想要紧紧握在手心,却又似水流走,不再回首。小时候每次上学时路过他家门口,都会喊他一起走。初中一年级是60年代困难时期,我们俩曾经一起去海边捡海带,回来的山道上出现大雾而迷路,竟在海边呆了一宿,看到了”鬼火”听见了狼嚎……童年的记忆是多么刻骨铭心啊!
过五四路过横道,突然红灯亮了……我没有反映,还继续前行在半路,一穿辆小轿车噶然停下,可能是这个司机对我这个外地老人的格外关照吧,我有礼貌地向他招手致意!
路边人行道上停留的一辆辆小轿车不时挡住去路,只能拐弯抹角的放慢速度前行,不知谁家晒的鲅鱼干碰到我的脑袋,没有在意……前面路边记忆中这块地方怎么多了一个铁路职工子弟学校?太阳照得玻璃门窗晃得我睁不开眼晴,漂亮的学校门有点像宾馆机关的大门铮明瓦亮……站在哪里看了一会,心想,祖国在发展,事业在前进,需要建立这样更多更漂亮新校舍培养祖国花朵啊!这也是老一辈人的期望。街上又碰到两个扎着头巾脸蛋红扑扑的妇女在吆喝着卖鲶鱼干与新鲜海蛎子,看到她们挥动双手的手指,有的裂开口子,有的还贴上了胶布,我心里酸酸的……是的,走进生活海洋,就要迎风击浪,想想儿时的家庭困境,不知闯过了多少个艰难险滩,满怀阳光,才将其帆船停泊在幸福的港湾啊!
走着走着……我似乎觉得这路窄了一些,是楼房高了,还是树茂密了,还是人增加了呢?沿着拥警街向北走到底,就是中山路。原来是有轨电车,早已不见了……宽敞的马路上车来人往。对面的沙河口区图书馆老楼的”图书馆”三字,怎么换成某某银行的招牌了呢?让我百思不解。中山路小学还在,好像还增加了部分校舍,学校的四周扎满了铁栏杆,操场上很多孩子在玩耍……我站在附近街心公园眺望这座校舍,心中泛起青春的思念……记得这个学校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姜老师教书育人远近闻名,让很多孩子与家长十分羡慕啊!
穿过街心公园,南北向的东北路出现在眼前,这是我上学时非常熟悉的路,今天高高的立交桥耸立在面前,桥上车水马龙,交叉繁忙,桥下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改革开放后这里久逢盛世,社会和谐,已成为繁华的街道。机关、事业单位高楼建筑也在两旁建立,临街店铺鳞次栉比宛如秋天的景色层林尽染。什么湘菜、粤菜、川菜、海鲜饭店,让人眼花缭乱,我在四处寻睨儿时的影子啊?……晚上又来到这里拍下立交桥下的美丽景色作为纪念。
穿过黄河路时,让我高兴的是大连唯一的一条无轨电车线路,还在照常运行着,只不过那电车的颜色比过去漂亮一点。曾经花上6分钱,和同学一起去马栏子那儿去玩,儿时欢乐心情,激起我对往事的浮想联翩啊!
远处就可以看到,那雄伟的广播电塔屹立在中山公园内。似乎听到激励人民奔向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的广播在耳边回响……脑海里日本投降时留下的两个巨型铁塔,早已不见踪影。
我们上学时天天穿过公园,你会遇见很多老年朋友在花窖外下棋、打扑克,岁月如梭,如今我们也到了那个年纪啦,公园露天剧场每到节假日都要举办活动,晚上我和同学们常常来观看精彩的文艺节目,在这里让我从小就产生了对国粹京剧的热爱!公园绿树一排排一行行长得健壮。现在虽然是冬季,但那翠绿翠绿的,绿得逼人的眼,绿树掩映中的栋栋公园建筑,如诗如画,那美好景色如同春季一样仿佛就在眼前历历在目啊!
东北小学很有特色的老式红砖楼焕然一新,如同一个岁月老人是那样地和蔼可亲。只不过校东门口楼上好像增加了一块什么教育拍摄制作基地的牌子。宽敞的体育场映入眼帘,我还清楚的记得,曾经和同学们一起在这里参加过足球比赛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啊!
再往前面走就是我的母校,大连第二十一中学。位于大连市沙河口区双盛街55号,是重点初级中学。创建于1936年,时为日本子女学校,1950年易名为大连市第二十一中学。老楼没有了,在操场西边盖起新的三层拐把子楼。
站在校门口思绪万千,我从这里毕业考上中专,后来又上了大学,青春是生命启程,匆匆花开一季,自有清香扑鼻。这里是摇篮啊,培养了刻苦学习精神与良好学气,不断地激励着我前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固文化基础。
难以忘怀啊,世界观铸成朦胧期,雷锋班班长在学校礼堂里给我们补上了人生最重要一课,“向雷锋同志学习”已成为我一生的努力方向;祖国江山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区委崔老师给我们讲得感人生动的“红岩”英雄故事报告会,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还有物理孙老师讲述参加东北四平战役激烈战斗经历,肺部被敌人炮弹击伤摘除,还坚持读书登上三尺讲台,激励我们学生为祖国和人民奋发读书,在以后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为母校争光……当年给我们上课的:几何刘老师,数学吴老师,化学侯老师、体育朱老师、语文是班主任冯老师……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涌现在脑海里,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我无法让时光倒流,却总想用自己的方式,守候那些,遗失在岁月里的花朵。我想念那些可爱尊敬的老师,也不知他们还好吗?只能折成记忆的小船,任其飘荡在怀念的心海……
路途中我在思考,今天重走一次儿时读书上学之路,圆了我多年的梦啊,浅浅深深地回眸里,总有一些安稳的寂寞;在波涛里澎湃,总有一些不老的深情。翻阅那一段泛黄记忆,是一袭婉约的惆怅,丰盈了流年,绚丽了时光。一个走了三年上学之路的学生,很难辨认出当年的模样,眼前的情景,就是个神话。历史在前进,上学路上的变迁不就是伟大祖国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吗,祝愿母校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强大,亲爱的同学你说呢? 2020-12-26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