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神往榜罗

2022-01-06叙事散文乔举平
神 往 榜 罗乔举平在通渭,榜罗是神圣而令人敬仰的地方,是不能不去的。我们寺洼文化研究会一行近二十人,从通渭县城赶往榜罗的时候,正是骄阳似火七月的早晨,汽车在山岗间盘旋急驰,天高地阔,满目是连绵起伏的山岳,一个个古堡固守在高岗上,无际的梯田……
神 往 榜 罗
乔举平

在通渭,榜罗是神圣而令人敬仰的地方,是不能不去的。

我们寺洼文化研究会一行近二十人,从通渭县城赶往榜罗的时候,正是骄阳似火七月的早晨,汽车在山岗间盘旋急驰,天高地阔,满目是连绵起伏的山岳,一个个古堡固守在高岗上,无际的梯田整齐地挂在山坡上,田地里的庄稼大部分已经收割,一些秋田也带着成熟的喜悦,摇曳在明亮的阳光里。

山坡台地里有树的地方,就会隐现一个村落,就有袅袅炊烟升起,有鸡鸣狗吠传来,世俗而宁静。偶尔看见公路边的人家,青堂瓦舍,院落花儿绽放,舒心而整洁。我们在一座农舍旁稍事休息,我看见一个穿着裙子的少女,正倚在大门口拨打着手机,明眸皓齿,宛若天使。不一会就有一个骑摩托的小伙子来了,带走了女孩,女孩的长发在风中飘荡成了一面旗帜。

离榜罗越来越近了,想必大家的的心里一定和我一样盛满了好多的激动。在教科书里好多次读到的“榜罗会议”的史实,那中共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即将如此真实的与我们谋面,心里就升起了无限敬仰和庄严,耳畔就回荡起毛泽东《七律.长征》气若长虹的诗句。

翻过一道山梁,我们的眼前猛然一亮,只见一座小镇安详地坐落在山麓里,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城堡巍然,一排排楼房映射着朝阳,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高高飘扬,同车的老会长喜形于色,念念有词,榜罗、榜罗到了。哦,这就是我们心仪已久、神往多年的榜罗了。

据资料记载,榜罗镇位于通渭县西南部,距县城34公里。1935年9月26日,由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突破渭河封锁线,占领了通渭县南部重镇--榜罗镇。当晚,毛泽东住宿在原榜罗小学的校长室。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经过并在此召开历史上有名的“榜罗会议”的旧址。

红军长征在榜罗镇的遗址有会议遗址、红军宿营地、长征路线等三类六种近90处。在毛泽东主持下,会议根据入甘以来取得的情报,认真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再次研究了红军长征落脚点问题。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去,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

会议一直开到很晚,开完会已是第二天凌晨。毛泽东没有睡觉,一夜未眠,毛泽东在此住宿了三天三夜。28日清晨,在蒙蒙细雨中,在原榜罗小学南侧打麦场上的核桃树下召开了全军连以上军政干部大会。就是在这棵树下,70多年前的那个秋天,中央红军吹响了“到陕北去”的嘹亮号角。

走进榜罗,小镇干净整洁,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秩序井然,街上有不多的行人,有出售蔬菜水果的摊子,蔬菜清碧,水果鲜亮,目之所及,一派生机勃勃。我们行色匆匆,顾不得浏览街市,首先来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的门前。

纪念馆古朴的门楼在阳光下庄严肃穆,我们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一齐举头仰望,仿佛听到了岁月深处传来的红军将士的欢呼,看到了一代领袖毛泽东健步开启了这个普通的大门,抖落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风尘,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在纪念馆革命文物陈列室里,陈列着红军在榜罗镇期间遗留下的标语、背篓、子弹箱、文件袋、水瓢、面杖、镰刀、铁锤等。目睹红军书写的革命标语、水壶、扁担和敌机追击红军时投下的炸弹等一件件珍贵文物,我们的思绪被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们在一件件文物前流连,这些残破的、简陋的东西,是那个时代的证明,是一代共产党人信念的标志。在那个异常严酷的岁月,一代先驱冒着随时都会流血牺牲的危险,把生死置之度外,一路拼杀而来,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天安门城楼。我们呢?在这大好的时代,还有什么理由放不下心头的许多私心杂念?

老会长也为之动容,嘱托我在留言簿上签名写下大家的心声,一行人都寄希望于我,千言万语似乎都无法表达我们崇敬的心情,我握笔的手有些发颤,红军精神是永存的,将会激励鼓舞我们子孙后代为之奋斗不息,我写下了“红军精神永放光芒”几个大字,把我们的心声留在了榜罗的史册上。

在陈列馆的北面,就是当时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旧址和毛泽东住宿过的地方,低小的房舍依旧保留着昔日的样子,历经七十多年风雨岁月的洗礼。也就是在这面前两张条形桌拼成的会议桌前,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去,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

一旁的小隔间,就是毛泽东当年的卧室,简陋的土炕,变色的被褥,黑色的炕桌,桌上一盏高脚的油灯,地上两把古旧的躺椅,据说都是当时的样子。我在炕头轻轻坐下,心里是激动的潮汐,一股崇敬油然而生,涌边全身。那盏油灯好像一直亮着,光芒闪烁不息。

在院外的打麦场,一棵核桃树浓荫蔽日,那就是当时毛泽东召开了全军连以上军政干部大会的地方。就是在这棵树下,70多年前的那个秋天,毛泽东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新决策,进行了政治动员,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陕甘革命根据地是抗日前线,我们要到抗日前线去,任何反革命不能阻止红军去抗日!”

红军将士的衣服让秋雨淋湿了,虽然冷得发抖,但静静地听着领袖鼓舞人心的讲话,心情无比激动,热血沸腾,掌声响彻了打麦场的上空,中央红军吹响了“到陕北去”的号角。我立于核桃树的浓荫下,仰望那树枝间累累的果实,感到了岁月深处传来的欢呼。

我们将要告别榜罗了,在纪念馆的门口,我意外的发现了在路上看到的打着手机的少女和骑摩托的小伙,他们正要走进纪念馆的门口,看来他俩也是前来榜罗参观的。看着他们年轻靓丽的身影,我的心里充满了许多力量。

在通渭,我们还瞻仰了南园红军长征文艺晚会旧址、文庙街《七律.长征》诗碑,所到之处,都被长征精神所感染,所打动。无凝,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无数革命先驱信仰映红的山川。在这里走一回,就会获得一种坚定的动力,好多一生用之不完的财富。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乔举平 于 2010-10-18 08:34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