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寻找失落的世界

2022-01-05叙事散文凌云昕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4 编辑

对于人类而言,精神世界总是充满着神秘与未知,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不能窥其全豹,对许多精神病症也难以根治。《美丽心灵》便是一部讲述精神分裂症患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4 编辑 <br /><br />
  对于人类而言,精神世界总是充满着神秘与未知,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不能窥其全豹,对许多精神病症也难以根治。《美丽心灵》便是一部讲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也是位数学天才、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的故事。影片中纳什传奇的经历、离奇的想象,与艾丽西娅动人的爱情,加之普林斯顿幽雅美丽的校园、安静空灵的音乐、沉稳内敛的叙事,所有这些都使《美丽心灵》超越了一般的商业影片,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洗礼,并一举夺得四项奥斯卡大奖,成为人物传记影片的翘楚之作。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的普林斯顿大学,在迎接新生的招待酒会上,年青的纳什显得落落寡合,阳光透过玻璃酒杯照在一个学生的领带上,反射出缤纷耀眼的光彩,纳什微微一笑,对他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在那什的思想里,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鸽子的飞翔、人们的奔跑、橄榄球比赛,似乎都可以用数字与公式表达,在他宿舍的玻璃窗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演算与推理。那什在数学世界中孜孜以求,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却不大。看着很多同学谈恋爱,他对此并无兴趣,同学们见纳什如此冷漠,便怂恿他去追一个女孩子,他来到那个女孩儿的身边,略带揶揄地看着她说:“我不知道如果我想和你上床应该说点什么,但是你能不能就当我已经说了那些话?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如省掉那些开场白,直奔主题吧。”气得女孩狠狠打了他一记耳光后愤愤而去。正是这种孤僻的性格,使他迷失在精神的世界里,将自己分裂到了另外一个虚妄的世界。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独处一室而又很少与人交流的那什,一直找不到可以倾诉内心情感的知音与朋友,于是他在幻想中构建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室友查尔斯。查尔斯的个性与纳什完全相反,他是以酒鬼兼浪子的形象出现的,顽劣张狂而又放荡不羁,与纳什的拘谨木讷形成鲜明对比。纳什对数学意痴神迷,查尔斯却认为“数学不会带来真理,因为他太闷了”;纳斯为自己迟迟写不出论文而发愁,查尔斯却只关心“多久没有约会了”。同时,查尔斯对那什的才能也非常敬佩,一直认为他是天才,并且一直鼓励他。正是因为查尔斯的鼓励,那什靠着自己的勤奋与执着,逐步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对于象那什这样一个内向拘谨而又倔强要强的的人来说,成功越大,担心也就越大,他害怕失败也不能接受失败,他需要更多的成就感来缓解自己潜意识中害怕失败的焦虑,于是第二个幻想人物国防部官员帕切尔便出现了。他在帕切尔的帮助下,成功地为五角大楼破解了密码,并开始完成一项关系到数万人生命、关系到国家安危的秘密军事任务,其实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都是出于他一厢情愿的幻想,也正是这些幻想满足了那什心灵深处的理想和欲望,使他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当他开始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艾丽西娅并为之深深吸引之后,缺乏女性经验的那什开始体验到爱情的美丽,害怕失去艾丽西娅的他开始幻想到第三个人物小女孩儿玛休,她父母离异,跟随查尔斯一起生活,有时也陪那什聊天说话,缓解了那什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当现实生活中的那什的表现越来越不正常时,医生将他接到了精神病院,而那什却认为自己的秘密任务被识破,敌对分子要置他于死地,他让妻子销毁自己以前的资料,而妻子找到他所说的接头地点时,那里不过是一个废弃的院落,而那什所发出的秘密信件也从来没有人去打开过。在同事、家人和医生的劝说下,那什开始接受系统的治疗,最终还是因为忍受不了痛苦而回到了家中。影片的高潮部分发生在纳什欺骗妻子,将服用的药物偷偷藏匿起来而导致精神病复发,艾丽西娅打电话请医生将那什接回医院,幻想中的帕切尔命令纳斯:“必须阻止她”,纳恳求帕切尔放过妻子,帕切尔拿出枪来要杀掉艾丽西娅,纳什冲过去把枪撞到了地上。当艾丽西娅冲出去后,纳斯同时受到了三个幻觉人物的压力,帕切尔用枪对着他威胁说:“要么她死,要么你死!”。查尔斯在旁边要求那什“照他的话去做”,玛休拉着那什的手,用乞求的眼光看着他,希望他按照帕切尔和查尔斯说的去做。那什飞奔下楼挡住要开车离开的艾丽西娅,犹豫在幻觉和现实之间,最终还是理智与爱换醒了他,因为“玛休不可能是真实的,她从来就没有长大过。”更为可贵的是,艾丽西娅对那什始终不离不弃,即使在自己的生命受到那什的威胁的时候,他选择的仍是理解与关爱。纳斯一直能够感受到这种爱,当他在现实与幻想中迷惘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至少还拥有艾丽西娅的爱。正是这种爱,鼓励着那什战胜了幻想与虚妄,再次赢得了社会的理解与信任,重新走上了大学的讲堂,并最终站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领奖台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