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母亲的端午节

2022-01-01叙事散文huhuaqiang
母亲的端午节看见市场上到处都在卖粽子,才恍然知道端午节就要到了。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可算是三大节日之一了。尤其在乡下,这个节日是一定要正正经经地过的,它是一个常系在小孩子心头,时时盼望着的美好的日子。现在已经对童年时那种隆重的气氛记忆不深了……
                      母亲的端午节      看见市场上到处都在卖粽子,才恍然知道端午节就要到了。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可算是三大节日之一了。尤其在乡下,这个节日是一定要正正经经地过的,它是一个常系在小孩子心头,时时盼望着的美好的日子。现在已经对童年时那种隆重的气氛记忆不深了,但端午节到来时,刚好是乡下辣椒和茄子初长成熟的时候,苋菜也正好可以吃了,田里的稻子一片碧绿,充满了无限生机——就这一些印象也足以勾起我对这个传统节日全部美好的回忆。   过年时熏下的腊肉,在母亲的严格控制下,到这时一定还有一两块,一想到乡下正宗烟熏腊肉那味道,天下所有美味都会失色,特别是放到端午节时的腊肉。为什么对辣椒茄子和苋菜记忆也如此之深呢?是由于在那肉食缺乏的年代,这三样刚可食用的菜蔬实在不亚于肉食的美味,它们同样会给我们的童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不过,粽子无论如何都是端午节的主题。   每年的今天这个日子的下午,各家各户就已经泡好了糯米,准备好了笋壳和竹叶。当温热水把糯米泡得刚好发软的时候,就用筲箕滤起来,盛在簸箕里,在其中根据各家各人的爱好习惯加入各种辅料,比如花椒、绿豆、花绿豆、腊肉丁等,一家人围坐着就开始包粽子,白色的糯米泛起微微的酒香。大凡农村妇女,恐怕没几个不会包粽子的。把楠竹笋壳用温水泡软后,先把大的一头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米装进去,用筷子把米插紧实,然后把小的一头压下来,合拢,再折过去,就成了一个底是三角形而上端是椎形的粽子,用棕叶把它缠紧,将多余的叶子剪掉——乡下人称这种粽子叫尖角粽。还有就是用簝竹叶(一种叶片很宽大的竹叶)把糯米包成圆柱体形状的粽子——乡下人称其为“马脚杆”。母亲是很会包粽子的,她包的粽子样子很美观,又不会被煮破,她还会包正方形的粽子,院子里好多姑娘媳妇都来跟她学。   粽子包好了,就等着煮了,煮粽子通常是在晚饭后。母亲叫我们到屋后去搬树疙兜、竹疙兜,那些柴是好柴,平时是舍不得烧的,这时候就派上大用场了。柴搬过来,我们兄妹几个就七手八脚地把柴劈开,放到灶边去。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把粽子一个一个地放进锅里,再羼上水,用大斗笠将锅盖好,看着母亲点燃了灶里的柴禾。   我们待在灶旁,要嘛静静地听锅里的响动,要嘛就唧唧喳喳地讨论着粽子是如何如何的好吃。母亲专心地烧火,火光照着她的脸,其实她一定是在仔细听着我们的议论,她的脸上洋溢着温馨祥和的笑容。等了一阵子,我们便开始瞌睡,打着长长的呵欠要多次的问:“煮熟了没有啊?”“还早呢!”母亲说。就催我们先去睡觉,说等煮熟了再叫我们。于是我们就爬上床睡去了。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便被母亲推醒。醒来却张眉狂眼不知何事。母亲便说:“粽子煮熟了,起来吃!”于是便一骨碌梭下床来,四个小人像四个饿鬼一样捧着盛粽子的碗,母亲给每人的碗里撒一些白糖,我们便吃,都不说话,其实这时候人还是迷糊糊的,像在做梦一般。有时第二天起来后还拼死抵赖昨晚上吃过粽子,埋怨母亲和兄妹们没叫醒我。现在想起来,真实既觉得好笑,又觉得有愧于母亲的一片慈爱之心。   端午节的早晨自然是以粽子为早饭了。早早地起来,在父母的指点下烧钱化纸祭祀神灵祖先,然后就是我们的狼吞虎咽。老家没有大河,没见过赛龙舟盛况。记忆中端午节那一天都在上学。上学时母亲便拣最大的粽子四五个,用棕叶栓好,叫给老师送去。这是我巴不得的事情,小时候老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以为送粽子给老师也像做好事一样,会得老师表扬的。在路上就和别的同学比,你的没我大,你的虽比我的大,但没我的好看没我的好吃,这样一路争论就到了学校。把粽子送进老师的厨房去,那里已经有了不少的粽子了。上午上课便不得安心——老师怎么还不谈粽子的事呢?老师会表扬哪个同学的粽子最好呢?结果老师只字未提,心里便有些失望。照例这一天都要提前放学,家里一定有好吃的东西在等着我。一想到那油亮亮的老腊肉便满嘴的口水,于是就拖了书包飞也似的回家去了。   这便是我记忆中童年时的端午节。   我想,母亲此时想必已经坐到了灶前,正点火开始煮粽子了吧。往年母亲总会让进城的熟人给我们带来她煮熟的粽子,现在远离家乡,就只能去想象那种粽子的滋味了。锅里的粽子还是童年时的味道,可是,父亲早已不在,母亲的身边已没有了那一群唧唧喳喳的“饿鬼”,灶前的母亲已经是满头白发。端午节,年年都会来;可我们的童年不会再来,母亲的青春不会再来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