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秋】又是一年秋收时

2020-09-24抒情散文夏日荷风
又是一年秋收时夏末的几场雨,悄然地将秋天引来。秋风不仅是降温剂,更是神奇的调色剂。几乎一夜之间,天空便湛蓝如洗,万顷庄稼也褪去了绿衣,以一身黄澄高贵的色彩隆重登场。这个时候,生活在小城的我,满脑子便都离不开老家的那几亩玉米地了。想象着玉米须
又是一年秋收时
夏末的几场雨,悄然地将秋天引来。 秋风不仅是降温剂,更是神奇的调色剂。几乎一夜之间,天空便湛蓝如洗,万顷庄稼也褪去了绿衣,以一身黄澄高贵的色彩隆重登场。 这个时候,生活在小城的我,满脑子便都离不开老家的那几亩玉米地了。想象着玉米须一天天随着秋风而干瘪,玉米秧的水分和养分一天天消失殆尽,母亲的脚步却日益蹒跚,心总是变得焦灼起来。 此时, 唯一能浇灭我心中那场焦灼之火的,就是一次彻底亲近大地的机会,就是一场痛快淋漓的秋收劳动。 一个周末的早晨,在坐了一个小时的计程车、走了十里地的乡间小路之后,我终于摩拳擦掌地站在了老家那几亩玉米地旁。 由于临近的几场雨,又接受不到阳光的照射,玉米地里很湿,脚踩上去,鞋跟会迅速下陷一两厘米,再抬起来的时候,就会沾上重重的粘土;因为封闭和潮湿,泥土的味道便愈发浓烈,纯正,清晰。高大的玉米秧,接连成片,蔚为大观,前看不到头,后触不到尾。除去被风刮断的少数,玉米秧多是有生命的,虽然大部分叶片已经枯黄,粗壮的玉米棒却呈现出昂扬架势,烘托出强烈的喜剧色彩,玉米秸也是直挺的、有力的,秋风一吹,色彩里收入了暗红的深重,便显得特别的沉稳。玉米秧紧紧地贴着我的胸部,我仔细聆听,发现同一株玉米的不同的部位,竟然发出不同节律的呼吸:玉米叶的呼吸孱弱细小,玉米棒的呼吸粗重深沉,玉米秸的呼吸平和均匀。这三种呼吸交错跌宕,构成了高中低三个声部,轻吟着一首生长的小曲。这情景,真让人想到多才多艺的洛桑。如果真是这样,那这片偌大的玉米地,不就成了艺术的天堂、神奇的舞台了吗? 看,各种小虫都急着赶来,争先恐后地到这舞台上献艺来了:蛐蛐吟唱小夜曲,蚂蚱跳独舞,毛毛虫不甘示弱,搬出幼稚的娃娃舞,不想惹怒了一只叫不出名字的小虫,它牟足劲,大吼一声,亮出原生态的嗓音,惹得大家目瞪口呆,继而一片唏嘘。艺术的舞台大家都有份,看,不会唱歌不会跳舞的蜘蛛正在两片泛黄的叶片间吐丝轻绕,向大家炫耀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织艺呢……
如果没有秋收,没有人的介入和干扰,或许,这场参与者都很投入的音乐会还会多进行一段时间。 可是我来了。我与一只绿色蛛王相遇时,它并没有看见我,却仿佛预感到家园不保,形式不妙,正诚惶诚恐地在蛛网上来回地爬。是一片敏感的叶片传达了我接近它的信息,它警觉地停止脚步,目光一下与我对视,不觉间浑身打了个激灵,然后带动着滚圆的身体,急速爬向蛛网端点的那枚叶片,并借助于叶片部分的曲卷,把自己的身体整个地藏了起来。想到无意中会威胁到生灵们的家园,使它们从此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心中便感觉有点自责,不过,身体的动作并没有就此而迟缓:右手伸向一个玉米棒,手腕稍稍用力,伴随着“叭”的一声脆响,玉米棒脱离了玉米秸,稳稳地落在我的手里,就势一扬胳膊,将玉米棒扔到母亲事先准备好的车道旁……这些动作完成时,蛛网早已破碎,蛛王也早已匿迹,我头上、脸上沾着蛛丝,把目光锁定在另一个玉米棒上。 舞台上的表演者,传达给我的不仅是愉悦,更多的是惊恐。听到扑棱一声,有东西落在自己的头上,伸手一摸,手便被扎的一激灵,原来是一只大蚂蚱,蚂蚱的这个冷幽默实在令我苦笑不得;肚皮怎么突然感觉痛痒痛痒的不自在?轻撂背心,一只肉呼呼的绿毛毛虫正贴着我的肚皮随心所欲地游走!我和毛毛虫可开不起这个玩笑,尖叫着,用脏兮兮的手把它拨到地下,狠狠地踩上一脚,目光俯视之处,另一只毛毛虫却正悠哉悠哉地爬上我的裤管!!……渐渐地,惊恐被重复的经历冲淡了,便索性将围巾、帽子、口罩、手套统统摘下吧,让自己和虫类一起,共撑这偌大的舞台,共担这秋收时刻的喧哗。
掰棒子。 四亩地的玉米,总共十五条垄,可见垄有多长。掰棒子不耗费体力,可垄那么长,周围又全是高大密集的玉米秧,没有天空可视,没有人迹可寻,不知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离远方的终点究竟有多远。好比孤身走大漠,走着走着,自己就会把自己弄得一身恐怖。目标对人的重要性由此得到体现,人的毅力和耐力更是得到极大的考验。最开始的时候,我沿着母亲给我指定好的两条垄走,方向性还是有的,可是走着走着,隐隐听到母亲从后面老远处叫我的声音,原来我早已经“串垄”了。原因是我遇到一片被风刮断的玉米秧,从地里捡起几个棒子掰下来之后,站错了原来的定位,就也按着刮断玉米秧的风向走了。没想到,一场不知多久前刮过的风,竟然还留存着这么大的惯性。 在玉米地中行走,和走夜路很相仿。四周都是立体的同色,方向性就会消失,所不同的是,有了光的存在,在玉米地的视觉就不会消失,可这视觉的存在,只能增大内心对方向的盲区,让没有目标与方向的单调乏味更加具体化。这个时候,尽量缩小视线的范围,只盯着眼前,只盯着身边那几个玉米棒子,让掰玉米的琐屑动作对遥远的距离做出裁剪,让简单的收获的快乐对渺茫的麻木区域进行肢解,时间就不再凝固与停滞,而如同小溪水一样轻快地向前流淌了。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清晰地响起四轮车的“突突”声,不觉抬起头来,一片碧绿碧绿的草色透过玉米垄之间的空隙映入我的眼帘!我惊喜地往前走了两步,发现绿草掩映之处,正是一条泥泞狭窄的小道,一个装满玉米的四轮车,刚刚加大马力过了这积水最多的泥路,正“突突”着转向回家的小路……
割玉米秸。 掰完棒子的玉米秸,需要割断,然后晾晒,捆扎,以备引灶做饭。 玉米秸一旦被割断,身后的空间就有了,这样,感觉倦了的时候,只要转转身,小路、路边的绿柳、四轮车、车后的狗狗,乃至不远处的青瓦房、瓦房上接连的天空便会顿时消除视觉的疲劳。风也会就势赶来,凉透透的直吹得心里舒舒服服。 可不一会,这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原因是想起身移景时,腰竟然不合作,曲缩在那里,直愣愣地杵了好久也动弹不得,待一点点直起来时,酸痛难忍,再也没有移景换步的心情了。索性就猫腰接着割吧,先是疼,继而是麻,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腰终于可以被忽略了,可握镰的中指、无名指指跟又跟着不安分起来。疼,更疼,还是更疼。放下镰刀,摘下手套,指跟处磨出了两个血泡。鲜红的血泡,渗着血水,醒目得很。既然手套也发挥不了作用,也就不必戴了。一边再握镰刀,一边想起凭血泡上大学的中国特殊年代,不禁摇头一笑。 腰一直猫着,一棵棵玉米秧倒下去,一排排玉米秧倒下去,一块块玉米秧倒下去。镰刀真是很神奇,它不禁能割断植物,还能割出路,割出身后一大片开阔无垠的空间。 割、割、割。 在割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余秋雨先生的流浪精神,想到了他不畏艰险,冒着生命危险行走于中东的加沙地带; 在割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屈原的《离骚》,想到了其中亦真亦幻的精神飞翔; 在割的过程中,诗意不时光顾,碰触我眼前枯黄的玉米叶,亲吻我沾着血水的手掌; 在割的过程中,我对我的身份发生了怀疑:我究竟是一个文化工作者,还是一个农民?我究竟是我父母的女儿,还是这片土地的女儿? 最初,我劳动的动机完全是处于尽孝,替父母分忧;可现在,我对这片土地,却生发了更多复杂而深沉的感情。它似乎想让我经历一次涅槃重生,又似乎在对我进行一场“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的思想教育,还似乎提醒我完成一种本真的回归,当然还有别的,我说不出来,却能够隐约感到。 这样,当我劳动完毕,从这片土地上离开时,我的一部分,就永远地留在了这里,我怎么也无法带走;土地的一部分,也永远地附在了我的身上,我怎么也驱逐不掉。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夏日荷风 于 2013-9-16 08:5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