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有个地方叫圣城

2020-09-20抒情散文翠微

夕阳中的孔庙我们来到曲阜的时候将近傍晚,孔庙里游人已经不多,古木参天、深宅古院的孔庙里很是安静。金色的阳光斜射到松枝上,阳光也似乎沾染着孔庙的气韵,尽显凝重、从容、悠远,照得雕梁画柱的高大厅堂更显庄严、巍峨。迈过红漆的高高门槛,几乎有着现
夕阳中的孔庙 我们来到曲阜的时候将近傍晚,孔庙里游人已经不多,古木参天、深宅古院的孔庙里很是安静。金色的阳光斜射到松枝上,阳光也似乎沾染着孔庙的气韵,尽显凝重、从容、悠远,照得雕梁画柱的高大厅堂更显庄严、巍峨。迈过红漆的高高门槛,几乎有着现在两、三层楼高的厅堂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刻、壁画。孔庙保存了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是中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 整个孔庙里建筑庄严、肃穆、齐整。这里著名的石刻艺术品有汉画像石、明清雕镌石柱和明刻圣迹图等。题材丰富广泛,既有远古人们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反映。雕刻技法多样,有线刻、有浮雕,线刻有减地,有剔地,有素地,有线地;浮雕有深有浅,有光面,有糙面。风格或严谨精细,或豪放粗犷,画面线条流畅,造型优美。 我看见有一幅壁画像是一个人在跳舞,头歪着,手仰着,腿弯着,线条简洁,动作柔顺,好像一幅儿童画般满是单纯、清丽、温婉。这也许只是用简单、明快的线条描绘当时时代的生活场景。同来的文友说:越是简单的,包含的容量越大。的确,如同国画艺术里的留白,让人浮想联翩。线条的另一端,指向了哪里?画上的那些人,斜着身子,他的眼睛,望见了什么?望见了他生存起居的茅庐?望见了苍茫的大野?还是望见了在这个时代熙熙攘攘,走到他面前的游人?我走到石碑侧面,我想与壁画上的这个人目光对视一下,想看一看他的眼神。但终究没有看到,他的眼神被石匠藏了起来,我只是看到了他的侧影。 石刻旁或石碑下有不少瑞兽,线条圆润又豪放,像龙又像虎,高昂着头,像是仰天长啸。这些兽有不少长着翅膀,看来它们并不在现实社会里存在,是人们想象的力量赋予了它们生命、模样。这些神兽,在我们的意识里、思想里,走动着、跳跃着,甚至飞翔着,给人间带来喜庆与祥和。 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孔子死后第二年的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 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房屋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 孔庙里高高耸立着松柏,有清幽的松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着、飘荡着、轻盈着,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坐在树下,被树上飘荡的淡淡的松香淋着,意境悠远且清雅。偌大的庭院里,松柏巍峨,地上全是清一色的小草,并没有五颜六色的花朵,这样也好,更显肃静、宽阔、大气。望着那些密实的小草,我的眼神恍惚起来,朦胧间,那些细细的草茎都变成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变成了一页页、一张张、一篇篇论语。那碧绿的色彩,正好是我喜欢的颜色,它代表了生命、蓬勃、向上、清新,唤起人们对未来的无限向往。风摇着草尖,就是翻动着书页。“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里馨香的文字飘逸着、升腾着,浓重了整个院子。 院里的树木,除了松就是柏,偶尔在墙角会有几株一千多年的银杏树。这些年代久远的树中君子,像历史老人,见证着时光的车轮滚滚驶过,见证着风雨雷电过后依然容颜不改的孔庙,见证着一朝朝历代皇帝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使之更加辉煌耀世。此刻,这一片银杏正顶着巨大的树冠,鲜碧的枝叶,像智慧的老者微微闭目,长须飘飘,颔首浅笑。 孔府里,有几株柏树,因为年代久远,已经看不出生命的气息,看不到树皮,看不到绿叶,树身上有一条条裂痕。但它粗壮的虬枝还和活着的时候一样,高高矗立着、张扬着,朝向天空,朝向辽阔,朝向无限和无垠。树的骨头还是钢铁一般的坚实和硬气。很有胡杨的那种“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气势。孔子曾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大概是孔子崇尚松柏,所以他家的院子里,至今松柏林立。再者古人也认为柏树可以避邪,“柏”即是“崇拜”也,也是后人对孔子敬重的意思吧。 同来的朋友说:这里倒是写作的好地方。如果在这个院子里坐下来,住上一段时间,我想我的思想会不会有更清澈的变化?我的眼里、耳里、心里,甚至皮肤上,会不会落满了到处浮雕的论语字句?会不会被整个圣城掷地有声的铿锵文字一次次绊倒?一次次灌满心胸和肺腑? 不知不觉,就在孔庙里浏览了一个小时,到了孔庙关门清场的时间。出了孔庙,外面是礼品一条街,各种版本的《论语》,刻着、印着、雕着论语的各种书简、笔筒、折扇、泰山石、木鱼石,孔子大大小小的塑像,摆满了一家一家的店铺。街上很多店铺的门楣上雕刻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就连我们下榻的七天连锁酒店也是。门口的石凳上雕刻的也是汉代的花纹。我们慢慢走着,感受着圣城肃穆的气息。
孔子,精神的高度 有个孔子学琴的故事: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得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肯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然教诲着无数人。记得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的刻苦精神和恒心为他后世成就大思想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圣人一生穷困,周游列国,历代当朝者为我所用或尊或贬,以维持自己的统治。但他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在他诞辰2556周年的时候,全球华人首次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举行。其实,不光是华人,整个亚洲包括韩国、日本、越南,以至于欧洲、美国,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学者都开始关注提倡“仁义”、“天人合一”的中国古老哲学。 曲阜的孔庙、孔林、孔府被入选进《世界遗产名录》,使中国民族的圣坛上布满仁义礼智信。曲阜的孔子,这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世哲学家和他的儒家思想以及《论语》,是一个精神的高度,灵魂的高度,是中国的高度,是令整个世界都仰望的高度。 我似乎看见,当年的孔子离开生他养他的父母之邦,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也为了寻求新的从政机会,坐在马车上,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从鲁国出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四处碰壁,可他依然自信、坚强,毫不动摇信念。就在他68岁那年,他的弟子冉有在鲁国做出了成绩,赢得了季桓子的继承人季康子的赏识,在冉有的建议下,鲁国派出特使隆重将孔子从卫国迎回,孔子终于演完了周游列国的悲壮一幕。如今,孔子高高坐在圣坛之上,被后人顶礼膜拜,使曲阜,这个圣城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繁盛。 我想所有来到圣城,来驻足、来参观、来游览的人会不会对曲阜都有满足之感?会不会满载而归?他们的心胸一定厚实了,是因为装满了如何塑造人格,治国安邦的儒家思想。他们的脚步一定轻盈了,是因为被儒家文化的熏陶,他们的心胸宽敞了、明亮了,把那些人世间的沉重、杂芜都扫除了干净,有了更阔达的胸怀,只用来盛装阳光的温暖,月光的皎洁,春风的和煦和人性的光辉。我知道,相对来说,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激进。孔子的那些礼教以致显得过分的严肃,简直没有豪放和冒险。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对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学生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论语进行学习,完善自己的品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暮鼓晨钟 孔庙高高的城墙上,青砖排铺,像古长城的垛口。孔庙正门,明代学者胡缵宗亲自书写的“万仞宫墙”, 表达着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城门上方的城楼里,左边摆在晨钟,右边放着暮鼓。每天早晨八点到晚上六点,都有开城闭城仪式,穿着盔甲的士兵撞响晨钟,击响暮鼓,声音像来自辽远、来自空中、来自孔子的春秋时期。一声声,直击心扉,扣人心弦。祭孔巡游、《论语》诵读和大成殿拜师等几组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的表演,吸引着各地的,各种方言的游人,潮水般涌向城门。城门前的古柳,依然长发飘飘,不动声色的摇曳着,任来来往往的游人在它的身边依着、倚着、靠着、偎着,用它的苍翠做背景,合影、留念。一两只喜鹊,从南向北飞去,留下一串吉祥的叫声。 一群少女身着孔雀服表演汉朝舞蹈,那动作简单却是很优雅的舞姿大概是从“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演变而来。长袖飘然,千姿百态,细细描绘的眉眼里仪态万方。又一群身着汉服的少女拿着书简,朗朗诵读论语,其认真的姿态,惹得众人也跟着轻声诵念。 曲阜的老街上,有很多三轮车夫,拉着坐两个人的三轮车,简单、方便、快捷、悠然的穿行在曲阜的大街小巷。我们三人坐上两辆三轮车,一路上,看着扑朔迷离,流金溢彩的曲阜夜景。各个店铺里流淌出来的灯光,铺满了路面,五彩缤纷。来往穿梭的人群,融在古色古香的圣城氛围里。 这位车夫大哥拉着我们走过了好几条街,他一边蹬三轮,一边给我介绍着周围的环境,这是老城墙,这里是曲阜师范,这里是购物一条街,最后把我们拉到了一个小吃城。我说他:你这车夫,都成了半个导游了,介绍的挺详细嘛。他笑了笑,低着头,很拘谨地说:我是曲阜本地人,家在圣城。你们从外地来,拣知道的,介绍介绍,应该的。晚上的风有些凉意,但看街景的兴奋让我忘记了冷。 坐车回去的路上,出得曲阜城,我看见路边的树林里,有人在推一盘石磨,一人推,一人在后面扫着磨上流淌下来的东西,后面还有一群人排队等待着。因为离得远,我没看见具体磨得什么,但是就那一盘老磨,那一群等待的人,那种保持原汁原味的手工加工方式,就让我感受到了这座老城的古朴和醇厚。人们都在想方设法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现在的人大都懂得了放下匆忙,回归原始,到大自然中,到慢生活中找寻与心灵同步的声音,卸下平日社会生活里的盔甲,放下矜持,让尘封的内心接近柔软,接近自然里的原生的气息。这些,与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都是息息相通的。 曲阜,只是一个县城(县级市),但它高高、厚厚的城墙,它厚重的文化气息,它的孔林、孔府、孔庙,让人仰视的儒家思想,是别处没有的,代表着一个高度,一个让过来人,现代人,后来人都无限尊崇、向往的高度。它吸引着无数人,来敬仰、来怀念、来学习、来感受,来洗涤、净化自己的灵魂。 在这个喧嚣,浮躁,匆忙的时代,你如果想慢下来,沉静一下,从容一下,等一等自己的灵魂。那么,你不妨来曲阜,感受一下满是儒家思想的圣城,让这里古朴、素雅的人文气息打动你、渲染你。卸下平日社会生活里的盔甲,放下矜持,让尘封的内心接近柔软,接近自然里的原生的气息。到慢生活中找寻与心灵同步的声音,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一眼就能看见。望着孔子的塑像,那眉宇间的沧桑、智慧,那深邃的眼神,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些句子,让这座城市,点亮你内心的灯盏。
[ 本帖最后由 翠微 于 2013-10-28 09:3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