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老家门前的楠竹林

2020-09-20叙事散文澧水寒儒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廋,无竹使人俗。”苏东坡这样说过。看来他骨子里是嗜竹的。老家门前,有一大片楠竹林。绿意葱茏,蓊蓊郁郁,竹香怡人。说不定也是先人深受翰墨濡养,种植楠竹,或者选择有楠竹自然生长的地方定居,雅量高致宜后人。但对于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廋,无竹使人俗。”苏东坡这样说过。看来他骨子里是嗜竹的。老家门前,有一大片楠竹林。绿意葱茏,蓊蓊郁郁,竹香怡人。说不定也是先人深受翰墨濡养,种植楠竹,或者选择有楠竹自然生长的地方定居,雅量高致宜后人。但对于我来说牵念老家门前的楠竹林,却有着较为复杂的因素。

风景

老家屈居山脚,后面是山,前面也是山,抬头可见竹林青翠。竿竿修竹,青黄共存。青的竹子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张望着眸子,俯瞰或者吟风送月。黄的竹子,饱经沧桑,身上沾满风刀霜剑的划痕,一副淡看风月的模样。 清晨,润湿的空气轻浮,满眼的绿,扑入眼帘,淡淡的竹香,吸入肺腑之中,心中有一种滤过的感觉。清爽之气裹挟着晨风似乎一种侵略,令你被动的吸入。浊气吐出,清气徐徐入肺,很是惬意。鸟儿的欢叫声,打碎了清晨的宁静。鸟儿是热爱他们的家园的。他们站在枝头,毫无羞赧地抒情,惹得山民心情愉悦。

谷雨之后,细雨如丝,润泽无声;春阳和暖,孕育万物。竹子的枝头就增添了新绿,一层层簇拥在陈旧灰暗的老竹叶之间,色泽分明。新陈代谢的演绎在竹叶之间也是可辨可感的。竹叶新旧色泽的变更便是依据。一大片新绿挤满枝头,若不是山水长卷,灵气与意境,则失之太远。对比之下,心里的那幅清幽的竹石图就陷入了孤寂。一两杆潇洒的竹子配合几株兰草,散发的清雅之趣的册页,倒也目睹过。但一大片绵延的竹林,入画者寥寥,却不知何意。自然的手笔,倒是潇洒自如,仅用绿色泼撒,便将这竹林长卷,宣染得浓淡相宜,层次分明,散点透视空灵、毓秀,留白也淡远,想来大师应当是自愧不如的。

清明时节,春笋也钻出了土,一棵棵新竹即将长成。楠竹的家庭里又增加了新成员。空气里弥漫着笋香和花香,人们拿着锄头,跑到楠竹林里,挖一两根竹笋,焯水后炖着腊肉,唇齿留香。布谷是一位形式上的隐者,在这时也凡心驿动,隐遁在绿色中不时吆喝着,一声声谒语如当头棒喝,唤醒蒙上灰尘的农具,操心着农事。芒种的时候,白鹭翩然而来。白鹭扇一双白翅,划一道弧线掠过,然后站在楠竹的桠杈上,悠然自得。仿佛是一位绝世独立的方外之士。

炎夏时节,竹林愈发充满生机。面对竹林,享受着楠竹制造的丰盈的氧气,令人神怿气愉。秋冬之时,楠竹林依然青绿,只是色泽稍微暗淡。季节的更替,无处不在,植物自有应对方式。一场雪,楠竹林换了容颜,白了脸庞,丰腴了身躯。雪地里,鸟儿们吵吵嚷嚷,讨论着何处寻找午饭。一幅乡村雪景图就这样宁静淡远。 老家门前的楠竹林,确实是一道名副其实的风景。

竹材

家门前的楠竹林不仅是一道风景,而且是制造日常所需、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的竹材。楠竹硬度、弹性极好,是上好的竹材。家里的竹器,少不了用楠竹。背篓,竹床,饭篓,斗簟,箩筐,簸箕,蒸笼,竹材都源自家门前的楠竹林。

楠竹林对我家贡献极大。1987年夏,爹请篾匠到家里,编制过四床斗簟、两担箩筐。自家有竹木,只花费一点工钱。那时候晒谷,需要的就是斗簟。(斗簟是用竹篾编成的一种长方形晒谷物的器具。)没有竹木的人家,还要花钱来买。爹也卖过一些,乡里乡亲的,随便给点钱,意思一下,就算了。

爹是一个土厨师。1990年的时候,他砍了十几根楠竹请篾匠打造了一台中型蒸笼用来租赁。用楠竹做成的蒸笼,竹香沁入了菜里,余香袅袅,深受人们喜爱和称道。他也略微赚了一点小钱,心里喜滋滋的。直到他的楠竹蒸笼被职业化的土厨师的蒸汽柜打败后,他才沉入寂然。不过,他又心有不甘,请人专门制了一台小型蒸笼逢年过节用,还说蒸出来的扣肉、排骨才地道香醇,吃着才踏实。

我们不知道爹的隐喻,只知道爹能做出好吃的土家扣肉来。可能是我们没有历经沧桑的质感和触觉。

家里的竹木器具上涂满了时光掠过的痕迹,视觉和触觉所及,器具的纹理,色彩,温度,一览无余,并引发着温习过往的动机。

避难所

这片楠竹林的意义,不仅在于风景和竹材,而且曾经还是先人的避难所。先人的足迹和灵魂还在,这里的所有权属于先人,后人只不过是继承者。

爷爷在世时,告诉我们一九三几年的时候,篾脑壳的军队来了,抢夺,搜索,无恶不作。那时候,一听说他们来了就扶老携幼,一家老小往楠竹林里钻,躲在密密匝匝的竹林里,屏住呼吸,纹丝不动,与兵匪们做无谓的斗争。时常等到半夜没有听到任何声响的时候,爷爷就小心翼翼地摸回家看看。家里被篾脑壳的军队翻箱倒柜之后,往往都是一片狼藉。其实在旧社会里,哪有什么财物,但也难免遭受洗劫。一家人从楠竹林里回来之后,木然地收集、整理家什继续生活。

那个时段已经离我们太远,我们感触不到那个时段的温度,我们听着觉得有些好笑,我们不懂,但我们还可以目睹楠竹林,因为楠竹林还存在,并且几棵有弹痕的老竹子还活着。他们说的是无声的语言,我年幼的时候是不懂的。但现在的我懂了,不但可以透过感性的纹理,还可以去感知理性的厚度。

爷爷说还有一次又有军队来了,是天快擦黑的时候。一家人饭都没来得急吃就钻进了家门前的楠竹林,提心吊胆如临大敌一般。同样是在半夜时分,爷爷才悄悄地摸回家,这次发现与以前不同,家里没有凌乱不堪。倒是在被吃了的红薯饭里看到了一块银元。一家人倍感惊诧。后来,爷爷才知道是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路过,吃了东西留下的钱。

爷爷说,解放后他成了一名共产党员。爷爷把这个故事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说,还让爹给我们说。爷爷说这个故事讲给我们意义深远。

家门前的楠竹林是太爷爷及爷爷那一辈人的避难所。那里有先人的足迹和飘过的灵魂。

看着那片郁郁葱葱的楠竹林,心思会变得有些玄远,灵魂的深处会有一种亲切涌起。

物象

楠竹林还活着,幸甚。

仅仅是风景意义上的楠竹林,人工以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但家门前的楠竹林无可复制,也不可与之相提并论。

儿时,我曾经傻乎乎地和老表一起挖过别人家的楠竹笋。以为那黑色的冒尖的圆锥状东西是一个个怪物,脚踹、手掰,锄头挖。暂时收获了喜悦,不想因此犯了大事,被爹打得跪了半夜。幸好,那家主人宽容:说孩子还小,你何必那样大打出手,以后不再干了就好。想想一年新生长的竹子毁于一旦,村民竟轻轻搁置,那样的宽容是何等可敬。

楠竹林里还飘荡着我的许多往事。

娘纳千层底的麻线,绩的时候,需要竹箬。我曾跑到楠竹林里捡过。那黑褐色的竹箬,遍布着易于脱落和令人发痒的毛。想穿布鞋的想法支撑着行动,即使全身发痒也咬咬牙继续坚持。

冬日里,我背着背篓,拿着斧头,去敲打竹蔸,背一背回家。晚上火塘的火就跳跃着红,大伯的谜语和讲古随着铜壶里的水沸声时断时续。

楠竹林活着,回忆就有了触点,睹物才有可能。

回忆,不是希冀回到从前,从前是人生轨迹的上的一个个点,一个个影响生命意义的数值,没有那个数值,人生的函数关系,早已不复存在。回眸,又有何不好?

家门前的楠竹林,是我抵达过往的物象。

可是,人们对于竹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俗语云: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但郑燮在《竹石》中却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百折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如何,但我脑海里却一直有一大片青青楠竹挺立,在我精神领地里葳蕤。我坚信,老家门前的那片楠竹林,就是我的精神图腾。

愿老家门前的楠竹林能不被时光之斧铲除,千年长存。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10-29 10:50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