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热带水果笔记(三)

2021-12-29经典散文
[db:简介]
人心果

在海南水果排行榜上,人心果可能比较靠后,可在我心里的排名,却是第一。

这是一个和我有缘分的果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来海南吃的第一种水果便是它。那年十二月,我应聘到海口一家公司工作。安置好住处,就在附近一家小超市看到了它。那天,超市水果有杨桃、木瓜、火龙果、榴莲,山竹等,货位上摆得满满。那些海南名片一样的水果,我都认识,偏偏不认识这个鸡蛋大小的果子。

它比鸡蛋稍圆,果皮说不清是浅咖啡色还是灰色。表面粗糙,好像长了一层糙糙的纤毛,一幅灰头灰脸的样子,很像落花生。看上去不起眼,可闻起来却通体透着成熟的甜香。问小妹叫什么,答,人心果。又问,果子是长在土里还是树上,对方睁大眼睛看我一时语塞,显然她被这个只有外地人才能问出的问题难住了。很快,开始用不太流畅的海南普通话说果子长在树上,可能怕我听不懂,一边说一边踮起脚尖,手臂高举,做出果子挂在树上的样子,并把果蒂指给我看。
     
货架上有整整一木箱人心果,摸起来有硬有软,不会挑,只好挑了几个不软不硬的去称,那称重的小妹并没马上称,而是逐个用手去摸,抬起头来,笑了,说我挑的果子不熟,不能吃,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那小妹早把我选好的果子倒回果箱,一只手提着果袋,另一只手开始挑选。边挑边说,果子要软,软了才好吃。
     
看小妹一脸真诚的样子,我相信她选的果一定好。果然,回住处吃的时候,皮才剥开一点点,便露出黄褐色的果肉,那甜甜的果香马上释放出来。果皮有点难剥,皮和果肉粘得紧紧的,每次只能剥下很小一块。待口水已经多得咽不下时,我终于忍不住将嘴巴凑了上去。果子入口的感觉是奇妙的,起初是绵软,继而有一种沙沙的感觉,有细细散散的颗粒在亲近我的味蕾,一时间满口都是那种让人感动的甜香。更让人兴奋地是,第二天和当地同事聊起来,没想到我们竟好福气,歪打正着买到了以果小,皮薄,果肉香甜,质优为特点的Pala,是人心果口感最好的一种。
     
同事说,这果子不止在海南,就是在广东、福建、台湾、广西、云南等地也很有名。看我懵懵懂懂的样子,他又给我讲了人心果不仅好吃还能治心脏病、肺病和血管硬化病等一堆话。听罢,我被这生长在岭南的果子,被这个奇妙的自然造化物感动了。人心果形如心状,用拟人化称谓做果名,很形象啊。还有,果子入口甘甜,超市小妹一脸微笑,让我对海南一见倾心。人心果,海南心,好个甜甜海南心。那会儿,我好想说出来,表达我的心情。

下班后,余兴未尽,又去百度这果子,竟在搜狐网看到16种奇葩级别水果大排名。人心果,赫然名排第6名,前3名,竟是诺丽、蛇皮果、和葡萄桑。我的上帝,人心果果然是个奇葩,真的惊艳到我了。

黄皮

昨晚,在龙昆北路,遇到一个手拿一串黄皮边走边吃的女孩儿,与我们擦身而过时,我们看她,她却不看我们,嘴在不停地吸吮,咀嚼,完全陶醉在黄皮果酸酸甜甜滋味中,将人面对美食欲罢不能的天性率性流露。大家相视一笑,不知谁说了声,快走,我们也去吃黄皮。

在黄皮上市季节,你想看不想看,海口的大街小巷都是黄皮,想听不想听,大家说的也都是黄皮。笸箩装的,摊摊上摆的,肩挑的,手提的,几乎都是黄皮,随便在一个果摊前停下来,都能看到扎成一把吧又新鲜又饱满的黄皮。别看满街满眼的黄皮,卖黄皮的阿婆却不着急,也不高声叫卖,只在有人停下时,才会开口说果子有多新鲜,说果子有甜也有酸。听不听由你,买不买也由你。

卖黄皮的阿婆矜持,是算准了你会买,因为没人会拒绝黄皮的酸酸甜甜。记得有一次在公司偶然说起黄皮,马上就有人跑到纸篓旁吐口水,连声说“酸,酸”,尽管动作夸张了些,但却把黄皮那酸酸甜甜的感觉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黄皮,果皮泛黄,卖相一般般,与其它水果相比,没米蕉细腻,没杨桃通透,没芒果滑腻香口,也没有荔枝那么甜,不会像菠萝蜜那样气味弥漫,也没番石榴的翠绿养眼。它像一个正在长大的小女生,有点小性子,有点萌,就是让人心动的小可爱,入口酸酸甜甜。无论你是第一次吃还是常吃,都会感觉好亲切,感觉那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味道,就像长在我们自家后院,一直陪伴我们长大的果子。

每年的六七月,家里家外都有吃不完的黄皮,家里冰箱有冷藏的,公司里有同事从乡下老家带回来的,也有自驾去果园采摘的,更多的是,从街头现买回来的。就这样,我们每天和同事一起吃,和家人一起吃。很多人相信,每年夏天吃上2、3个月,好比中医的冬病夏治,是养生,消食祛毒。

据当地人介绍,苦黄皮,把果肉、果皮和果核整个放进嘴里嚼,再连渣带汁吞下,治消化不良,胸腹胀满,呼吸不顺畅等症状最好。我试过,说得容易,根本咽不下,因黄皮的皮和果核都有一股怪怪的味道。倒是黄皮泡水喝,令我屡试不爽。具体步骤是,取十几枚果子轻轻挤一下,记住,挤开就好,千万不要把果肉挤出来哈。挤开的黄皮放在一个带盖的杯子里,用凉开水泡了,放冰箱里降温。等你午睡醒了,或是一声汗渍地从外面回来,那杯泡了黄皮的凉白开一定是你的最爱。它不像碳酸饮料那样强烈刺激,而是一种温和的味道,绵绵不断,甜中有酸,酸中带甜,一时间,液体浸润,由淡变浓,由弱变强……那些因挤压而变形的果子正滑向你的舌吻,你马上就能感觉到浓郁的果香正与你的牙齿发生碰撞,那又酸又甜的感觉,是激情,也是满足。遗憾的是,那种苦味很重,药用功效最好的苦黄皮却很难买到,无论你要甜的酸的或是苦的,卖黄皮的人都会指着眼前的黄皮说,“就是它喽”。

这是个奇特的果子,说它奇特,是因为它看上去品相平平,但吃起来却酸甜适口,欲罢不能。几年前老母亲从北方初来,被海南花哨的水果打动,起初专挑什么杨桃、莲雾、菠萝蜜、山竹吃,感觉自己有福气,后来吃到黄皮,感慨说这才是海南最好吃的水果。女儿的宝宝5岁,贪玩,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可吃起黄皮来会一反常态,吃得象模象样,吃黄皮时不看电视,不说话,不做其他任何事。谁都知道,其实他心性并没变,只是黄皮好吃,让他无心顾及。

黄皮果,看似不起眼,却硬是丢了那靓男绅士淑女斯文。你想啊,人的味蕾不受刺激,感官不受诱惑,耐性不折磨到底线,谁会心扉大开,不遮不掩,还原人的本相。敢问世间哪种水果有这种魔力,只要遇到,便让人少了几分矜持多了几分恣肆。作为岭南一带最有亲和力的水果,黄皮果既可登大雅之堂,又可在寻常百姓人家,它亲近所有的人,可与所有的美食取向对话。一盘黄皮果可会所有宾客,一杯黄皮冰水可解所有暑热,一盘黄皮果焖马交鱼,可叫板所有水果配菜。这就是黄皮,贵贱通吃,不吃则罢,吃,必气顺心和。

山竹

海口最受外地人欢迎的水果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是山竹,我就亲眼见过一位江西同事春节前毫不犹豫地买了两箱山竹空运老家。后来和这位同事聊起来,听说海口的山竹价格和江西差不多,可新鲜度差得就大了。水果越娇贵,保鲜越难,这个我信。可江西虽离海南不远,可也不近,加上运费,有点贵。“不贵,宁吃鲜果一口,不吃烂货一筐,听老话没错。”他说,一脸自信。

我第一次买山竹是在四月的一天,怕买不好,买前也做了功课,可选果的标准太多,有些无所适从。到了水果店,又打了好几个电话请教,答案不止一个,还是不知怎么选。“就找那些绿蒂的买”,妻说。于是,我们按这个标准,在一篮山竹里挑来选去,店主在一旁看着,说了一句都不错,就再没话。很快,我们挑好了山竹,称了,钱也付了,可心里却不托底,于是提着几斤山竹到常买椰粉、咖啡的那家特产店找那几个认识的小妹。

“还不错,还不错”,她们把山竹一个个看了,选出两三个来放在一旁,“这几个太老了,你摸摸,多硬啊!”“挑的时候要摁屁股,软的,就是新鲜的,硬的就是死竹”。

学着她们的样子,我们摁了,果然有软硬的区别,心中不由暗自庆幸,第一次出手,仅凭同事一句挑绿蒂的买就买进这么多软屁股,说明运气不错。

店里的几个小妹都是当地人,个个都很有礼貌,个个都有在温暖的地方呆久了人也变得温暖的那种感觉,看她们鉴定山竹那副认真的样子,很是令人感动。从去年12月到现在不过几个月时间,当地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还记得离华海路那家小超市的女店员,为了让我这个外乡人明白人心果是长在树上而不是长在土里,掂起脚努力做出采摘的样子。还有上个月在明珠水果市场上卖我菠萝蜜的那位阿姨,在我用手指向的部位切下重不到一斤的菠萝蜜,没马上放到秤上,而是把果皮和蜜心剔到不能再剔才称给我,弄得我好不过意,真不知在哪个城市还能遇到如此心地善良的女人。

“怎么好人都让你碰上了”,一个同事听了很是不平,她说去年春节想带几斤山竹回老家,在一家水果店遇到一个“热心的老板”,帮她挑了几斤又长绿蒂又硬实的山竹,说路上就要带这样的果子,不能全熟。于是感激地带回老家,没想到果子很难开,好不容易打开了,不是果肉发黑,就是爬满蚂蚁,让她好没面子。

听了,很同情,想想我们买山竹那家店的 老板比同事说的能好点,可也好不到哪去,不是也站在一旁没话吗?这些山竹从去年6、7月采摘到现在,肯定有一些变老、变质,生虫的,如果水果刚好在一个唯利是图的老板的手里,肯定会昧着良心卖出去。可这样的毕竟少,更多的是那些热心的小妹,那位卖我人心果的小妹,还有那位卖菠萝蜜的的阿姨,她们都是当地人,每天都在热肠古道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网上看到山竹一则趣闻,说,嵌在殷红果壳内壁里的果肉,如肤如膏,白玉无瑕,如果沾上内壁挤出的红汁,哪怕星星点点,味道会大打折扣。看到山竹这精密的进食流程,我真得是感慨多多,我想,一个人,一个城市选择了山竹,一定是选择了它的精致和不掩瑕疵,若情有独钟,一定深知它卓而不群的品质。

莲雾

常去那家米粉店老板告诉我,海口水果最便宜的是明珠广场,还说,他家吃的都是去那买。正说着,一辆小巴在店前停下来,老板手一指,说,13路就去。说去就去,从店里出来,我就搭上了13路。

明珠广场,是海口的商业区,果然店多人多,但我没去水果市场,而是找了一家很大的超市,想先补补课。店里水果多,有标签,甚至还有文字说明,很方便像我这样的门外客。菠萝蜜-莲雾-人心果-鸡蛋果……看得两眼花花,没买,感觉贵。

水果市场,先是看到和超市里一模一样的橙,每斤竟然只要1.3元,而超市每斤却要3块多。接着看见了莲雾,颜色虽比超市里的浅些,好像也没那么光滑,但便宜到了家,超市每斤14块多,而眼前卖莲雾的女人却声音祛祛地只要5块。

以前在广东工作时,曾听当地同事说过莲雾,可去过几家超市都没买到。现在,洗好的莲雾,就摆在眼前,颜色不红、不粉,是那种中庸的颜色,吃到嘴里比看着好,口感清甜,但不齁人,汁水特别丰富,不用剥皮可以直接啃,吃起来很方便。吃了一个又一个,可总像吃到点什么又像是没吃到什么,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我和妻说,这果子很像一个怪女孩,刚看到娇美的眉眼,转眼又什么都没了。妻哼了一声,说她没吃出怎么好,倒觉得像个糠心的水萝卜,松松垮垮的,没咬头,根本不实在。 妻坚持说莲雾没进化好,我倒觉得恰是一种合理的生存状态。很快,留在齿颊的那股苹果一样的清香,让我们不停咂嘴,感到回味悠长。

应该说,莲雾有度,不拘谨、不张扬,时时处处保持一份矜持,与北方人的刚烈、豁达不一样,这果子像南方人,像极了。台湾人喜欢吃的熟莲雾“四海同心”也能证明我的感觉。那“四海同心”在莲雾凹处挖洞,塞肉茸,猛火蒸的吃法,对别的果子未必行,从这一点看,莲雾更南方,算得上有容乃大。

第二天,和一位当地女同事说起买莲雾,她先说“扑通”,接下来,又一声“甜不”。我连连点头说甜。她开心笑起来,连声说不好意思,说不是问莲雾甜不甜,而是想告诉我海南人把莲雾叫“甜不”,也叫“扑通”,没想到我还能接上话,还以为卖水果的阿姨教过我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