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漫漫寻梦路

2021-12-29抒情散文茅舍
漫漫寻梦路□王庆云梅城纸坑山遗有一座周学熙先生的故居,房屋造型就像一座徽派建筑的宗祠,当地人说是当年周馥、周学熙父子的接官亭。房屋下首是兰溪河,溪水从东南山涧中流出,它环绕古时梅城西南北方,然后流向石印洞,汇入尧渡河,向入江口的东流奔泻而去……
              漫漫寻梦路
□王庆云    梅城纸坑山遗有一座周学熙先生的故居,房屋造型就像一座徽派建筑的宗祠,当地人说是当年周馥、周学熙父子的接官亭。房屋下首是兰溪河,溪水从东南山涧中流出,它环绕古时梅城西南北方,然后流向石印洞,汇入尧渡河,向入江口的东流奔泻而去。东流老街边上的长江,北折东流,浩浩荡荡,江上木帆点点,轮船鱼贯而行,周家父子当年就是乘坐这些船只,乘风破浪,走向外面世界,走上了漫漫的寻梦之路。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迫使中国向古代告别,蹒跚地走向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屈从于世界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之中。周学熙的父亲周馥时任两广总督,是洋务派领袖人物李鸿章的追随者,他们的一个共同梦想是举办洋务,力图振兴中国。然而,历经30多年的洋务运动,结果却被代表清王朝守旧势力的慈禧扼杀了,主张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的人生自由也都被限制起来。但是,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新经济、新文化起到了倡导和推动作用,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潮流日渐深化,开放、变革的车轮已在悄悄启动。周学熙就出生于这个年代,他自幼在父亲的教导下,一边研读科举应试的八股试贴,一边对天文、地理等所谓格致之学和西方近代的声、光、电、化等先进科学技术知识也兼学并读。十余年来,周学熙苦学不辍,从冬到夏、由春到秋,每夜都要耗尽油灯数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光绪19年第六次应试后,得中顺天乡试第十八名举人。历经十余载,南北乡试六次才得高中的周学熙原以为否极泰来,如愿以偿,谁想到,命运似乎有意与他为难,刚刚金榜题名,即遭人忌妒,第一次“会试既中,仍以额满见遗”,第二次却是因“总统有偏恶”,那位掌握举子命运的主考官,以书经题文有两句引用《说文》为由,把甲午败将周馥之子周学熙的名字勾掉了。这两次会试的结果令周学熙大所失望,以至于使他对科举一道完全失去了兴趣。在第二次会试时,他住在北京的安徽会馆里,度日如年。一天,同考举子邀他同往定武门外的松筠庵参加一个集会,在那里,他亲耳聆听了广东举人康有为、梁启超和文廷式等人的演讲,就像拨开了迷雾,茅塞顿开,心头一亮。他想:这些年自己花了数不尽的功夫埋头于八股试帖之中,虽然也觉得科举之途不能挽国家之败局、救民于水火,但并没有真正找到救国救民之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又将如何报效国家呢?经过苦苦思索,他终于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这些年来,在科场遭到的坎坷风霜使我对‘入词林’绝了念头——纵然得中了进士,又当如何?目下中国缺少的不是进士,缺的是干实事的人。我打算用分家所得的银两,弃举业而改习实业,另走一条富民之路。这样于国于家都有好处。”父亲是个老洋务派,他理解儿子,对儿子的选择表示支持。时过不久,父亲便为他捐了个候补郎中的职官,并推荐他到儿女亲家主管的开平矿务局谋了个监察、督办的差事。周学熙一投身实业,就如鱼得水,崭露头角,深为上司赏识,后升任为开平矿务局主办,从此凭着这个台阶,一步一步走进仕途和实业圈子之中。    如果说周学熙弃举业,投向实业,是他人生寻梦的第一个阶段的话,那么,寻梦的第二阶段便是从实业到官宦再回到实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入官场,没有社会地位,是很难成得了大气候的。周学熙后来跟随父亲随侍入都,经常出入官场,得以见到李鸿章。李鸿章亲自批发周学熙派往亲信袁世凯担任巡抚的山东省试用。袁世凯当时正在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考,提倡“实学”,就委派周学熙筹办山东大学堂。周学熙筹办大学堂,敢于创新,成绩卓著,在省内外影响很大,为袁世凯争得了脸面,袁高兴地称赞他是“当代奇才”。后来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就委任周学熙为天津候补道,“北洋银元局”主办,为袁氏扩充军事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此周学熙一跃成为袁世凯身边要人。1903年3月,袁世凯派周学熙东渡日本考察“工商币制”,日本之行,令周学熙眼界大开。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在短短几十年间,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引进外国技术人才,发展本国的实业。而我们中国只要坚持变法维新,也一定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回国后,他把40多天考察参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东游日记》,明确提出了“振工兴商,富民强国”的主张,从这以后,他就为实现这一主张而苦苦奋斗了一辈子。    从日本考察归来后,他立即面呈袁世凯,倡议成立直隶工艺总局,并毛遂自荐,担任总办。从此他凭借自己既是天津地方行政长官,又掌握北洋财政的职权,通过融资、兴学、劝奖和积极创办工商企业,致使京津一带工商各业,面目为之一振,其中尤以新式织布法为一时风尚,各县闻风骤然兴起,大获其利。京津一带工厂增多,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成了华北土布业的中心,有一百多种产品,在1910年国际博览会上参展和获奖。其间,周学熙有三件事令世人刮目相看,第一件是坚持“以滦收开”,维护了开平煤矿的主权;第二件是,重振唐山细棉土厂,集股创办启新洋灰公司。第三件是,吸收外商资金、技术,与比利时国合办跃华玻璃厂。第一件事维护了国家主权,显示了中国人的英雄本色;第二件事成功地进行了合股办企业的赏试;第三件事开了中外合资办企业的先河。这为后来的民族工业发展,树立了坐标,指明了方向。    然而,入仕当官,并非是周学熙的初衷。尽管他后来被袁世凯强拉入阁,担任了两任民国财政总长,但是他心里装的仍然是实业。在官场上,他不愿看到国家倒退,又不愿趋炎附势,最后终因力图劝阻袁世凯称帝,而被袁世凯所抛弃。历史注定了周学熙以失败而结束他的政治家生涯。周学熙作为一个政治家,曾经有过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他为挽救国家危亡,特别是濒临崩溃的国家财政进行过努力,但是由于身处的那个时代的局面性,他无力承担救国救民的重任,也不可能改变袁世凯所推行的独裁卖国统治。相反的,由于形势所迫,他也参与了“善后大借款”等饮鸠止渴、出卖国家利权的事情。他越是为此废寝忘食、苦心积虑地干,越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同时也与自己的初衷——离得越远。这是周学熙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周学熙最终选择了退出政界,全身心地投向实业。他在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暴病身亡之后,财政总长一职才得以开缺。从此以后,他开始将周氏家族聚居天津,齐心协力创办“周氏企业集团”,经过苦苦经营,多年努力,周学熙以天津、唐山为中心,在中国北方亲手营造起一个庞大的实业集团。这个在其后几十年为世人瞩目、享誉海内外的“周氏企业集团”,总括水泥、陶瓷、纺织、煤矿开采、玻璃制造、自来水公司等大型企业,拥有自己的银行和货币发行;掌握着公路、铁路和运河的运输主动权、企业内部有着自己的电力、供水系统,囊括数十个企业公司的“周氏集团”,执华北棉业之牛耳,大大改变了华北地区轻纺工业严重滞后的局面,对改变中国纺织业的布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周氏企业集团”逐步奠定了周学熙“北国工业巨子”、北方实业之父的地位,他把中国北方的近代工业带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把整个周氏家族,带上了日新月异的实业救国之路。   周学熙一生所走过的起起伏伏、坎坷不平的寻梦路,构成了一幅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在奄奄一息中苦苦挣扎,在寒风严霜中努力培植民族工业的悲壮画卷。周学熙所寻的梦,实际上就是代表了上一代人一致追求的强国之梦。梦是现实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再现和加工。美好的梦并不是都是虚幻的,它往往给人以憧憬与追求,启示和力量。好梦必将成真。现在,我们不是踏着前人的足迹,已经和正在把前人的自强之梦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自强之路了吗?
  周学熙——民族工业的开拓者,爱国企业家的榜样!

文章评论